“强渡乌江模范连”战旗——强渡乌江建奇功

[探索] 时间:2024-04-29 18:12:21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娱乐 点击:43次

原标题:“强渡乌江模范连”战旗——强渡乌江建奇功

乌江,强渡旗强奇功发源于贵州省西部威宁县乌蒙山东麓,乌江自西向东流经黔北,模范自古便以流急、连战滩多、渡乌谷深闻名于世,江建素有“天险”之称。强渡旗强奇功

1934年11月27日至12月1日的乌江湘江战役中,中央红军以巨大代价突破湘江,模范人数锐减到3万多人。连战面对国民党“追剿”军的渡乌步步逼近,中共中央在黎平紧急召开政治局会议。江建会议根据毛泽东的强渡旗强奇功建议,通过决议,乌江放弃到湘西同红2、模范红6军团会合的计划,改向贵州北部进军。

要实现这一战略意图,首先要突破乌江天险。1934年12月29日,红1军团分两路突进乌江。此时,国民党军吴奇伟、周浑元两个纵队正快速向中央红军展开追击。红军必须在敌重兵到达之前,迅速渡过乌江,向遵义靠近。

担任乌江防务的是黔军侯之担的教导师。黔军烧毁村庄、掳走船只,在乌江北岸修筑防御工事,控制了包括茶山关、孙家渡、江界河等重要渡口,大有配合薛岳部围歼红军于乌江南岸的态势。

1935年1月1日,红1军团以红2师第4团为前卫,逼近江界河渡口。经过火力侦察,敌在江界河渡口防守严密,然而其上游小道疏于戒备。于是,红2师制定了佯攻渡口大道,主攻上游小道的作战方案。然而,当日由第4团第1营第3连连长毛振华率领的8人突击泅渡失败。夜间,连队再次组织18人乘竹筏渡江。最终,只有以毛振华为首的5名勇士所乘的竹筏划向对岸,其余竹筏被急流卷了回来。

1月2日拂晓,军委副参谋长张云逸赶到第4团,要求迅速完成渡江任务,否则有背水而战的危险。面对严峻形势,第4团官兵表现出极高的战斗热情,迅速绑扎60多个竹筏,不顾昼间敌火猛烈等不利因素,强行实施渡江。当日9时左右,强渡开始。由第1营第1、第2、第3连官兵组成的突击队乘竹筏,冒着江面密集的敌军炮火,奋勇前进。在突击队接近北岸时,潜伏在崖下一夜的5名指战员突然对敌发起侧击,配合主力强渡。

黔军预备队1个营发起了凶猛的反冲击。在我军炮火的压制下,登岸勇士顽强进攻,冲入守军阵地,与敌展开惨烈的近战格斗。其中,第1营第1连官兵在攻入敌主阵地后,立即展开追击,长途奔袭40多里,夺占了黔军“前敌指挥部”,为乌江战斗的胜利奠定了基础。至1月6日,中央红军和军委纵队全部渡过乌江。为表彰红1军团红2师第4团第1营第1连(现第82集团军某合成旅第1营第1连)在此次战斗中的突出战绩,红1军团授予该连“强渡乌江模范连”光荣称号。

在以后的革命岁月中,该连始终冲锋在前。长征途中,该连又率先攻入天险腊子口,抗日战争时期参加了著名的平型关战役,解放战争时期历经四平保卫战、解放海南岛等战役战斗。近年来,全连官兵多次完成抗洪抢险、抗震救灾等急难险重任务,始终高举战旗,奋勇前进。(■崔瀚鹏)

(责任编辑:百科)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