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综合 >察尔汗盐湖人的精神底色 正文

察尔汗盐湖人的精神底色

[综合] 时间:2024-04-28 23:14:25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百科 点击:36次

原标题:察尔汗盐湖人的汗盐湖人精神底色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导读:钾肥是农作物三大营养元素肥料之一,被誉为“粮食的神底色‘粮食’”,对保障农业生产、汗盐湖人粮食安全具有举足轻重的神底色作用。中国是汗盐湖人一个钾肥消费大国,中国人要想牢牢把饭碗端在自己手中,神底色就必须有强大的汗盐湖人钾肥生产能力。

63年来,神底色青海的汗盐湖人盐湖人披荆斩棘,勇往向前,神底色在察尔汗建成了全国最大的汗盐湖人钾肥生产基地,他们兑现了对党和国家的神底色庄严承诺,成为国家粮食安全的汗盐湖人坚定守护者。

现代化的神底色生产设备倒映在盐湖上,成为一道美丽的汗盐湖人风景

20世纪90年代初,专家们论证原卤开采方案

早期的盐湖人就是用这样的方式进行生产的

如今现代化的生产设备

专用盐田

一望无际的盐湖与湖面上洁白的盐花

仲秋时节,格尔木市区60公里外的察尔汗盐湖,青海盐湖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塔釜林立,机器轰鸣,间或出现一两个巡检的身影,在数百米外的主操室,工作人员时刻关注着屏幕上工艺参数的变化,保障着生产线的正常运作,对讲机中时时传来各种生产指令。他们是坚守在察尔汗这片热土上的盐湖人。旷原上,肆虐吼叫的风,欢腾的建设者、喧闹的机器……盐湖,正在喧闹中成熟,正在喧闹中绚烂绽放。

时光回溯。63年前,察尔汗只是一片待发现的苦寒之地。那时的察尔汗仅仅是一个流传于牧民口中的地方。若不是齐天然带领筑路大军修建格柳公路取道这里,可能察尔汗被世人所知的时间还会推后。

郑绵平院士年近九旬,是中国盐湖学的开创者之一。他回忆说:“当年我们在柳大纲、袁见齐等老一辈科学家带领下挺进那片土地,我才22岁刚刚大学毕业,风华正茂。我们从繁华的东南沿海一路向西,踏进这片无人区,渡过了风沙始终相伴的数月科研考察,正是在这次考察中,我于不经意间发现了察尔汗的光卤石。”说起63年前的往事,郑绵平院士眼中仍然有光,那份惊喜没有被时光消磨,仍保留着最初的本真。孰不知正是当年这看似不经意间的发现,才使新中国发展钾肥钾盐工业具备了前提条件。

紧随找钾人足迹走进察尔汗的是立誓填补国家钾肥空白的19位英雄。1958年,两辆汽车的轰鸣打破了盐湖的亘古宁静。那个风雪交加的夜晚,他们在这里扎下第一顶马脊帐篷,支起第一口铁锅,挥动铁锹、洋镐撬开“死亡之海”坚硬的盐壳,三天三夜生产出10公斤钾肥。正是这不起眼的10公斤钾肥终止了中国不产钾肥的历史,也开启了青海钾肥工业的发展史。

郭吉仓老人至今还珍藏着1958年组织上奖励给他的黄书包,尽管颜色斑驳,尽管破损不堪,却见证着老人久远的荣光。那书包历经岁月的侵蚀,上面“红军不怕远征难”的字迹却依然清晰可辨,这是那一代人精神的生动诠释!褪色的是书包,从未褪色是为钾肥事业奋斗的精神。为盐湖事奋斗了毕生的郭吉仓,把自己的五个子女留在盐湖继续他的使命。与郭吉仓有相同经历的还有张连吉和谢永胜老人。

张连吉是逃荒来到察尔汗的,他说起往事,那山东泰安方言听起来非常富有感染力:“我看到这个地方一下子就哭了,想家啊!哭完了拎起铁锨就去干活。”张连吉常常会被人问起为什么没有离开,他的回答异常朴实:“国家需要钾肥,我们要吃饭呀!”他经常感叹:“苦日子过去了,现在的日子多好啊!一天的产量比得上我们那时候几年的产量!”谢永胜老人因为长期工作、生活在察尔汗,他的身体已经与这片曾经的苦寒之地建立了生命联结,若是离开这片土地,身体的记忆就会用疼痛告诉他,赶紧回到察尔汗!因此老人至今仍然生活在察尔汗。

1985年,对于盐湖人而言,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历史节点。在党和国家的支持下,年产20万吨的钾肥一期工程被列入“七五”规划,并于当年正式上马。此刻盐湖的掌门人是清华大学毕业的李义杰,他被著名作家李南山称为“西部企业家”。正是在他的力推之下,经过漫长积累的盐湖开启了快进键。一时间沉寂的察尔汗盐湖沸腾了,来自祖国各地的施工队伍开进了这片热土,人们希冀着从这里获取更多的钾肥,支持祖国大江南北的农业生产,从此让中国的农业生产挺直腰杆。

四年的建设,涌现了太多值得大家铭记的先进模范。比如在沙尘暴中坚守轮式挖掘机的刘圣荣,沉默寡言的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盐湖人应有的坚守精神。劳动模范刘宗元在耄耋之年忘却了亲人,却仍清晰地记得当年工地上热火朝天的场景。战斗英雄王西臣刚从战场归来,便一头扎进察尔汗,在祖国需要他的另一个战场上建功立业。以瘦弱躯体支撑起强大内心的全国劳动模范刘月娥,在施工工地飞溅的焊花中完成了灵魂的升华。孙绍德在祖国的核工业摇篮——二二一厂工作20年后,投身到祖国的钾肥事业中,在两个领域都留下了可歌可泣的事迹。夏同昶被察尔汗这无比辉煌的事业所诱惑,从青海大通矿务局来到察尔汗,全身心扑在盐湖上,搞盐田池板强度和盐田工艺试验,成了知名度很高的盐田工艺专家,整个察尔汗都有他的足印。十年辛苦,他的生命,他的价值,全部融入了盐湖事业中。为了获取第一手数据资料,夏同昶曾经驻守在达布逊,还经历了一次只身深入湖水突遇湖水上涨的险情。那一夜,他凭借对湖水流向和阻力的变化判断大致方向,一步一步挪,整整一夜才挪回岸边,黎明时刻爬出盐碛,总算从卤水中捡回一条命……

在这些点滴中,笔者能真切感受到一种令人动容的东西,那是一种血脉相连的家国情怀,那是一种舍我其谁的使命担当,更是一种中国人把饭碗端在自己手中的志气和胆识。

而今,在一代又一代盐湖人的接续奋斗下,青海盐湖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在察尔汗建成全国最大的钾肥生产基地,为保障我国现代农业的稳定发展和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做出了卓越贡献。

2020年国庆长假期间,著名节目主持人窦文涛带领他的团队走进了察尔汗,在大风肆虐的天气中完成了既定的拍摄任务。他追问向他们分享盐湖故事的谢康民当年为什么会留下。谢康民回答说,当年是响应“立下愚公志,开发大西北”的号召来到这里。他觉得人总是要干些事,事业有了,得把事业继续下去,所以就留了下来。谢康民说那时候也有彷徨、苦闷和思考,于是他开始写诗,在节目中他分享了他的诗作《致盐湖》。带着诗情看待眼前这片茫茫之地,谢康民从技术员做起,一路走来,成长为汇信资产管理公司的党委书记、董事长,他把人生和心血毫无保留地投入到了这片热土上。

与谢康民志同道合的还有王石军,他是盐湖地质专家,被大家亲切地称为“铁人”。

1992年夏,王石军参与别勒滩二期工程首采区连续90天的大型钻井采卤工业性试验。高强度的工作让王石军突发疾病连续吐血,生命危在旦夕,同事用一辆破旧的解放牌汽车把他送到当时的察尔汗总厂职工医院,医疗条件有限,根本无法对他进行有效的救治。同事不得已再次驱车两个多小时,深夜抵达格尔木市区的医院,王石军被输血1200cc后才渡过危险期。他对工作全力以赴,取得了一系列开创性的技术成果。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技术是固液转化技术,此项技术实现了对固体钾矿的开采使用,使得察尔汗钾资源可开采量由1.27亿吨上升到5.4亿吨。就连郑绵平院士也对这项技术赞不绝口,认为它打破了学术界的传统认知,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安平绥为推动盐湖连续14年实现高速发展、发展盐湖循环经济做出了重要贡献。安平绥身形高大,有着一头自然卷曲的头发,他管理企业的思维如同他的头发般细密。笔者至今仍然清晰地记得在他极富鼓动性的讲话之下,自己内心产生的那份无法抑制的激动以及对未来的渴望。在笔者有限的观察之中,能够对企业驾轻就熟的企业家屈指可数,而安平绥绝对是其中不容忽视的一位。

时序更替,华章日新。聚集在察尔汗这片热土上辛勤耕耘的还有一群作为企业顶梁柱的年轻人,比如对采区像对自己身体发肤一样熟悉的全国劳动模范刘万平,他十多年如一日用心工作,每年行程5万公里,把察尔汗的地貌和资源状况铭刻在脑中,然后再把这些庞杂地貌和数据分析还原成直观的大数据,为盐湖资源可持续开发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为钾肥的稳产扩能提供了可靠依据。

热衷于技术创新的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杨小山,始终兢兢业业,尽心尽责,在钾肥生产包装工艺及完善设备上不断探索创新,为提高产品包装效率和降低成本做出较大贡献。

从未更改从事盐湖事业初心的张娟,是公司最年轻的高级工程师,创新攻克了《用于盐湖水文监测孔的人工防结盐透孔装置》和《一种具有U形主渠堤坝的卤水输送渠道》两项技术,获得国家授予的实用新型发明专利。

唐海英是新生代既懂工艺又懂数字化的代表,钾肥生产与数字化藕合后发生的奇妙化验反应,就是在她和其他人共同努力下实现的。陆呈赢是在大家眼中绝对是一个热情四溢而且富有创新精神的骨干,他和他的团队斩获2020年全国创新方法大赛一等奖,还在工作中成功解决16台国产变频器采用Modbus协议对融到罗克韦尔自动化控制系统中的难题……

过往或现在,走过或仍然坚守,他们都是盐湖工业历史的创造者和书写者。

在历史的长河中,63年很短暂。然而对于矢志开发盐湖、造福国人的盐湖人而言,这63年,经历的是在党的正确领导和指引下对产业报国道路的艰辛探索,是盐湖工业从小到大、从土到洋、从弱到强的自立自强,是浸透着无数血泪、可歌可泣且又辉煌灿烂的接续奋进。这期间,一代又一代盐湖人披荆斩棘,勇往向前,始终保持着对盐湖事业的热爱,实现了对党和国家的庄严承诺,成为国家粮食安全坚定的守护者。

纵观盐湖工业的每一次飞跃,都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都紧扣我国工业发展的时代脉搏。短短几十年,就走完了世界钾肥强国上百年的发展历程,当年荒瘠的盐湖改变了模样,现在的察尔汗渠道纵横、水光潋滟、塔釜林立;诞生在帐篷里的简陋生产作坊,实现了从半机械化到机械化、自动化、数字化的华丽转变,成为拥有五大钾肥生产工艺、钾产业最为齐全的现代化企业集团,以一个企业支撑起了一个行业的发展,被业界誉为中国钾盐工业的“脊梁”和中国钾肥工业发展的样本。盐湖工业的发展史就是新中国发展史的一个具体而生动的缩影。(吴光亚)

(责任编辑:热点)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