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热点 >孙若风:学着伏羲做文旅元宇宙 正文

孙若风:学着伏羲做文旅元宇宙

[热点] 时间:2024-05-02 07:26:18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百科 点击:76次

    

孙若风

作者简介:孙若风

文学博士,高级记者,着伏宙博导。文旅全国旅标委主任,元宇全国文体康旅装备联盟理事长,风学中国建筑文化研究会副会长,着伏宙中央美院理事会副理事长,文旅中国文化产业协会文化元宇宙专委会首席专家。元宇中国华夏文化遗产基金会、风学中国工业文化发展中心、着伏宙中国农业出版社顾问。文旅人大、元宇兰大、风学南开、着伏宙武大、文旅中大、中央民大、北二外专家、教授。

从前,伏羲开辟鸿蒙,教民庖厨。今天,我们向他请教怎么做文旅元宇宙——实际上也是怎么做各类元宇宙,因为文旅元宇宙目前在众多元宇宙构建中既走在前面,也具有代表性。

我们民族塑造了伏羲,反过来伏羲又塑造了我们民族。从原型理论出发,伏羲画卦传说,反应了中华民族早期的文化心理,这种童年的心理,既浪漫又真实,是关于世界原初、本真的理念。这个传说的最初形成,以及千百年来对这个传说的反复解读,体现了一以贯之的文化精神和基本方法。这些精神已经深及我们的骨髓与血液,成为民族的文化基因;这些方法也在日复一年的累积中,转化为我们的“肌肉记忆”。当然,这些解读又表现出不同时代的思想以及方法,这又正是伏羲画卦本身就具有生生不息的创新精神,解读上的变化,无论是理论上,还是实践上,实际上是一次又一次重演了当初伏羲画卦文化创新的那一幕。伏羲画卦的故事内核没变,特别是它的灵魂、精神没变,今天也不例外——更何况,我们正处在中华优秀文化回归的年代。伏羲画卦是我们民族最重要的精神读本,是一个历经沧桑却越来越有创意能力的大IP,万年时光穿越,我们仍在演出那场伏羲画卦的活剧,既熟悉又新鲜,包括构建元宇宙。

伏羲传说,确立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范式,我们以此观察世界、解释世界,学会与天地万物相处,在这个过程中进行着文化传承与创新。因此,今天我们构建元宇宙,尤其是文旅元宇宙,会自然联想到伏羲是怎样一画开天、构建宇宙的,从这个故事里得到启发。

什么是元宇宙,目前众说纷纭的情况下,基本的共识是用数字技术构建起来的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的混合体,目前的代表是虚拟场景和虚拟人(数字孪生人)。或许很多人还不了解元宇宙,或者对元宇宙有种种疑惑甚至排斥,但不会否认,当今世界,技术(数字技术)、艺术、生活正在相互融合,并重塑经济社会生活。

由伏羲画卦想到文旅元宇宙乃至于各类元宇宙,最直接的关联应该是三个“合一”:

——象、数、理合一。象是卦象、爻象所代表的世间万象,包括天地山川,草木虫鱼,也包括种种社会现象。数是术数,是占卜求卦的基础。理是义理,是世界运行的规律。象是数与理的依托,数与理是象得以存在的依据。构建元宇宙,当然不能完全对应于这样的象、数、理关系,但是,不约而同的是,这三样也是元宇宙世界不可缺少的:用数字化表达世间万象,并用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算法、算力,重塑经济社会生活。而且,在这个过程中,要遵循客观规律和社会规律,遵循我们民族审美创造与审美接受的心理,满足人的全面发展的需求,也就是“理”。元宇宙与任何新科技一样都是双刃剑,把握住“理”尤为重要。

——天、地、人合一。伏羲虽然传说是人首蛇身,但仍然是人,而不是神。《周易》将天地人作为创世“三才”,伏羲正是作为和我们一样的人,“仰则观象于天,俯则察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画下模拟天地万物以及人间生活的卦象。这种效仿天地、取法万物的理念,规定了中华文化的主要走向。构建元宇宙,当然不是要模拟这个创世过程,它只是要通过技术手段营造一个个虚拟世界,并且与现实世界相交互。值得注意的是,首先由西方人提出的“宇宙”,并不是来自神的创造,其灵感也不是来自神授,而是人的创造,灵感则是来自现实的启迪,它模拟现实、反应现实并作用于现实。中国哲学的主流是天人合一,在伏羲画卦中提到具体生动的阐释,从这样的理念出发,人与自然同根相生,亦师亦友,而不是征服与被征服,那么,由人类构建的元宇宙,更应该成为人的好帮手,而不是成为异已的力量。

——技、艺、用合一。科技与艺术从来密不可分,反应了人类追求超越的本质需求。伏羲根据天地万物变化,发明占卜八卦,创造文字结束“结绳记事”历史,又教人生产生活的种种技能,并且发明乐器、创作乐曲。伏羲以数为卦,又似乎预示:同为想象力的发挥和对现实的反应,艺术与数字有很强的通约性和联动性。今天构建元宇宙的数字技术,通过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混合现实等手段,对现实进行多手段、多维度的复制。在历史上,科技一直在助力艺术对现实的模仿,只是科技发展到今天,数字虚拟与艺术虚构才实现了联手构建元宇宙。渔猎向农耕转折时期,伏羲观天察地、关注草木虫鱼,目的还是要解决民用。他不仅画八卦、造书契,而且结网罟、兴渔猎,养牲畜、充庖厨,作甲历、定四时,造琴瑟、歌扶徕,正姓氏、制嫁娶,建屋庐、始定居,尝百药、制九针,造于戈、饰武功,等等。伏羲是以数字构象反应万物,作用于万物,今天的元宇宙,也是以技术、艺术、生活为建模,在数字技术和艺术的支持下,适应新的生产生活的需要。

元宇宙是舶来品,但是,我们中国人在接受这个概念和相关技术时,在自己的元宇宙构建实践中,已经体现出伏羲画卦中的文化特征,在一定程度上,伏羲一画开鸿蒙的过程和方法,是今天我们构建元宇宙的模板:

一是以一统万。伏羲画卦,要穷尽天下之象,采取的办法是由阴阳产生八卦,再推演出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其构成的形象,包举宇内,囊括天地。这种思想成为中国艺术典型理论的渊源,诗学中主张“言有尽而意无穷”,强调“超以象外、得其环中”,其依据都来源于此。

二是虚实相生。伏羲画卦,用象数反应世界,“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在写实与联想的张力中,在虚拟与现实的交融中,达到以有限表达无限的目的。今天的元宇宙,也是要追求这种有无相生、虚实相成的效果。

三是心物交融。伏羲立于天地之间,“远取诸物,近取诸身,于是始作八卦”的生动场景,这是人与物、情与景的协调统一。今天构建元宇宙,正是在打造这样的友好场景,缔结这种情与景关系。

伏羲画卦的传说,产生于由渔猎向农耕文明的转换时期,是旧石器向新石器过渡阶段,流传久远。值得注意的是,每次在中华文明嬗变的关键节点上,这个传说就被拿出来奉读,中国人由此回归熟悉的精神驿站,在这里得到文化的庇护和补给。比如在先秦时期,这是中国文化的轴心期,有周公推演周易、孔子韦编三绝的事迹,孔子还做了《易传》。道家思想也与《周易》相互交融、难解难分。汉末六朝,旧的思想体系崩溃,《老子》、《庄子》、《周易》被称为“三玄”,成为玄学基础,儒、道、释进而实现三者合流,伏羲画卦的故事又讲起来了,曹植写了史上第一首赞颂伏羲的诗《伏羲赞》,用诗句概括了伏羲的功绩:“木德风姓,八卦创焉。龙瑞名官,法地象天。庖厨祭祀,罟网渔畋。瑟以象时,神德通玄”。深受佛教思想影响并最终出家的刘勰,其《文心雕龙》五十篇,第一篇《原道》开篇即提出“文之为德也大矣,与天地并生者何哉?”接着的回答就是人经过仰天俯地创造了人文,显然用的是伏羲画卦的版本。中华文化在发展历程中,特别是在转折时期,顽强实现了自身基因的存续。

数字技术出现后,已在多个领域发挥颠覆性作用,尤其是人工智能,元宇宙作为数字技术的集大成者,其发展将会对人类文明建设的走向乃至于人类命运产生重大影响。当此之际,我们又想到伏羲画卦、开启文明的经验:

一是自然取向。伏羲面向天地画八卦、立乾坤,我们构建元宇宙,也是面向自然、源于自然、反应并赋能于自然。要充分注意到,元宇宙可以帮助我们进一步接近自然,但也可能遮蔽自然,让我们离自然更远。比如说沉浸式技术让更多的感官面向客体,对参与的心理、精神产生全方位的积极影响。而过度使用,违背自然,则有可能造成感官滞胀、麻木。

二是生活取向。伏羲画卦的智慧,来自天文地理、草木虫鱼的开悟,来自生活的启迪,它反应生活,并能动地作用于生活。构建文旅元宇宙,也应关注生活的烟火气,关注生产活动的乐趣,要把艺术的形式、艺术的情调、艺术的精神融入其中,让它有意思、有意义、有意味,好玩、好用、好美。而不是让元宇宙反过来局限生活、压迫生活,让生活变得千篇一律、枯燥泛味。

三是审美取向。伏羲一画开天,是创世行为,也是审美行为,是中华文明的肇始,也是中华美学的开笔。这是中国传统美学的源头,在这里可以看到千百年来中国人的审美创造与审美接受的基本心理,可以把握中国美学的基本立场、原则和方法,而且,作为文化基因,在今天仍然发挥着决定的作用,未来也将如此。正是在这样的基础上,当元宇宙的理念、技术出现,我们采取“拿来主义”,为我所用,并顺利纳入数、象、理合一,技、艺、用合一,天、地、人合一的思想范式,按照以一统万、虚实相生、物我交融的原则,追求变动之美、含章之美、虚实之美、意象之美,在当今中国文化和旅游发展的框架下,构建文旅元宇宙,并发挥文旅行业的融合特征和渗透效应,把在文旅元宇宙中孵化的美学经验、模式、精神,推及更广泛的领域,特别是推及其他各类元宇宙的构建。

图文来自孙若风公众号

(责任编辑:热点)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