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周刊丨谢文经父子接力 将海南民歌推向世界

[知识] 时间:2024-04-28 08:11:02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时尚 点击:139次

原标题:海南周刊丨谢文经父子接力 将海南民歌推向世界

点击查看视频

据海南日报丨文\记者蔡葩

【开栏语】

口述历史是海南海南人类记录历史的重要方式,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周刊生命总是丨谢要凋零,记忆需要去抢救,文经口述历史是父接与时间在赛跑,与遗忘做抗争。民歌口述历史帮助我们回到历史的世界现场,提供了鲜活视角,海南海南丰富了历史表达,周刊为历史解释的丨谢多样性提供了现实的可能性。跨越时空,文经传递力量,父接照见未来。民歌

自古以来,世界海南就是海南海南华夏文明版图中一个具有独特地理环境和人文历史的地区,多民族共存,民风淳朴,风俗多彩,文化多元,蕴含着丰富的人文之声和自然之声。这些声音需要被记录,被传播。6月17日,海南日报报业集团主办的“口述海南”系列行动启幕仪式在省博物馆举行,《口述海南·葩姐说》全媒体视频栏目同步上线。这是一次汇聚了各方力量的文化行动,吹响了海南文化挖掘、整理与弘扬的集结号。

为打开口述历史能见度,海南日报口述历史研究中心在厚重而丰富的口述记录中,选取更为打动人心的部分,自6月27日起开设《口述海南》文字专栏,通过口述历史的方式告诉人们,海南文化值得放在世界文化的大视野中加以整理、研究和弘扬。我们希望通过讲述一首歌曲、一支舞蹈、一幅画作、一座建筑……为读者讲述这背后隐藏的故事,展现与传播海南独特的历史文化与民族风情,构筑海南历史文化的基因宝库,推动新时期海南文化的繁荣发展。

谢文经(中)和黎族歌后王妚大(右)的合影。资料图

古今民歌歌不断,自有源头活水来。民歌归根到底是民风,是民情,更是一个民族的心灵史。民歌中带有大量鲜活的人类思想观念和情感经历,它就像一条河,从源头流向不同的地方,形成多姿多彩的旋律。

我们从海南,从五指山来到珠江河边,寻找那些流淌到远方的音符,寻找一首歌所能抵达的地方。我们发现,家庭的文化传承力量从未消减,哪怕在最为艰辛的时代,这种不可隔断的文脉一直在顽强地生长着。

谢文经和谢明晶,既是父子,也是音乐上的知音。父亲被誉为“海南王洛宾”,一生创作、整理的歌曲近千首;儿子是著名合唱指挥家,在世界合唱领域声名鹊起。

2009年,谢文经、谢明晶的合影。

他们以音乐的方式,向故乡致敬,感受世界,体验人生,回馈生养他们的土地。从《久久不见久久见》的红遍大江南北,到将《五指山五条河》(即《五指山歌》)改编成世界合唱家园中的名曲《五指山掠影》,这中间饱含的艺术才情和人生理想,令人感叹。

黎族民歌成为世界合唱名曲

6月的阳光陪伴我们来到羊城广州,拜会谢明晶先生。是他将父亲心中美好的旋律,将海南民歌带到世界音乐之巅,并屡获殊荣,为中国音乐、为海南民歌赢得一席之地。

2004年,在德国不来梅举行的第三届国际奥林匹克世界合唱比赛上,谢明晶率领和指挥的广东实验中学合唱团以《五指山掠影》为主要参赛曲目,最终夺得冠军。

1984年毕业于广州星海音乐学院的谢明晶老师,是广东实验中学合唱团艺术总监和指挥、全国模范音乐教师、第二届国际奥林匹克世界合唱比赛优秀指挥奖获得者,国际奥林匹克世界合唱比赛13次冠军获得者。谢明晶屡屡夺冠,声誉遍及世界合唱领域。我们的话题就从一首海南黎族民歌改编为一首世界合唱名曲开始。

记者:在海南众多的民歌当中,您为什么选择《五指山歌》,并将它带到世界乐坛呢?

谢明晶:这首《五指山歌》也叫作《五指山五条河》,在海南流行很广,尤其是五指山腹地,最早应该是1948年左右,由黎族曲调“罗尼调”经过琼崖纵队文工团改编而成。从小到大,一直到我从事专业的音乐工作,都深深地受到了父亲音乐的影响,父亲的音乐里面,又主要是以海南的民歌,以及民族音乐为主。我就是听着父亲哼唱的海南摇篮曲和黎族民歌长大的,所以对于海南音乐的喜爱不言而喻。

回顾父亲一生的音乐之路,跟他早年投身五指山地区工作、生活、创作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他经历过1950年五指山地区的黎歌对歌活动,那盛大、热闹的火爆场面,令他终生难忘,更是给他的音乐创作、收集和整理提供了天然的条件。那些黎族歌者曲不离口,走到哪就把歌声带到哪。无论是田野独行,还是乡里集会;也不管是婚丧嫁娶,还是闲坐说笑——他们都离不开歌声,只要酒桌一摆,肚子里的歌就被赶出来了。常常彻夜歌唱,听歌者如醉如痴,多年后回忆起来父亲仍然赞叹不已。黎族同胞丰富的情感,浪漫的情怀,淳朴的天性,让父亲终身受益,这样的情感情绪也感染了我。

记者:我有幸成为谢文经先生的忘年交,也曾多次听他讲述五指山腹地的黎族苗族同胞给予他的音乐滋养,也曾目睹他在五指山与黎族民间歌手和音乐人的交流、交往。黎族同胞常说,有酒必有歌,有歌必有酒,最美的歌声在酒桌上,那样的酣畅淋漓,令人陶醉。

谢明晶:是的,可以说父亲的一生与黎族苗族同胞结下了深深的缘分,他的创作也须臾离不开海南情愫。回到刚才的话题,为什么要选择《五指山五条河》作为我的合唱参赛作品呢?改革开放初期,我们国门打开,得到了更多的机会可以跟世界交流,作为合唱团指挥,这时候我们也有了很多机会,带领合唱团的同学们一起走向世界舞台。大概是1990年代初,我带队参加了很多次的国际交流之后,发现中国民歌在国际舞台上,特别受欢迎。有一天,我跟父亲讨论这个问题,父亲跟我说,每次看你们出去都唱很多中国的民歌,你能不能也唱一首我们海南的民歌,或者从我写的民歌里面去挑一首啊?我有很多这种好听的民歌可以提供给你啊。就是这一个话题,把我的思路带回到海南民歌里面。

当时跟父亲是这样讨论的,因为要参加1994年的中国国际合唱节,我跟父亲说想找一首有特点的,能够代表海南旋律的曲子。那天下午我们聊了很久,父亲也唱了很多民歌给我听。这些民歌我都非常喜爱,突然父亲讲了一句,他说要不然你就唱那首《五指山歌》吧。《五指山歌》我非常熟悉。父亲这一说,还情不自禁地给我哼唱了几句,引起了我非常强烈的共鸣!当时我就觉得前面的这几句,“五指山咧五条溪罗,你知哪条流水多罗……”非常地引人入胜!我跟父亲同时都有一种感觉,这个歌可以用,但是如此短小精炼的一首山歌体裁的东西,怎么把它变成一首能够参与到世界比赛,在国际舞台更有表现力的合唱作品呢?这还需要请一位非常有经验的作曲家来重新编创。

《五指山歌》获奖证书之一。

父亲诚恳的创作态度感动了我。于是,我寻机邀请海政歌舞团的中国著名作曲家张以达老师担任编曲。张以达老师创作过很多优秀的合唱音乐作品,比如他最有代表性的作品就是根据云南民歌改编的《猜调》,还有《采茶》《编花篮》和《山娃之歌》等等。对《万泉河水清又清》的旋律情有独钟的张老师满口答应下来,就这样开始了这首合唱曲的创作。

张以达老师是一位非常谦逊的作曲家,他非常尊重原素材的民族性。这首曲子你从头到尾听完一遍,《五指山歌》它的原调,完完整整的,没有加以任何修饰地保留下来,重复了五次都不加以改变,每重复一次,你都会看到一个新的画面,在整个创作过程中,张以达老师运用了很多非常现代的作曲技法把一段短小简朴的原生态民歌主题加以各种变化和扩展,最终使其成为一首有着多重变化和表现力非常丰富的交响音画合唱作品,这就是作曲家的厉害之处。

蔡葩(前右)与谢明晶(前左)。 周达延 摄

用蒙太奇手法 表现河流入海

记者:一直到1990年代中期,你还没到过五指山?

谢明晶:是的。我见过五指山还是近期的事情,但是通过父亲的描述,我竟然能够很清晰地有一个很好的画面。父亲跟我说,他年轻时候所供职的海南歌舞团就在五指山,那段浸染于黎歌苗舞的日子,让他一个汉族青年深深爱上了那片土地,终生为她而歌,还希望我将这些歌谣带到世界各地,让更多人领略她的美妙。

我跟张以达老师讨论作品的创作过程中,将父亲心中的五指山通过音乐奇妙地传递告诉他。好多次的沟通,才有了我们现在听到的《五指山掠影》。它从开头至末尾的一段,采用了多次的转调,每一次的转调里面的和声音响,都会给听者呈现一个新的画面,就像是奔淌的五条河在山间迂回婉转,这种穿梭流淌,我们仿佛就是乘着一个独木舟顺河而下,在五指山间,在树林间,在海南岛富饶的土地上,你可以看到很大的、雄伟的重峦叠嶂的画面,也可以看到清澈的河流这种清秀的画面,然后一直向前奔腾流入大海……全曲的高潮就是这个河流入大海,回头再看五指山,用了一个蒙太奇的手法在这里,作曲家在这里充分展示了音乐的创作技法,以及他的想象力,极具艺术感染力,一出场,就十分令人惊叹。

谢文经1950年代的演出照。 资料图

记者:这首歌可以说是获奖无数,成为世界合唱曲库中的经典之作,也可以说是实现了您父亲的一个愿望。

谢明晶:这首合唱歌曲从1993年萌生创作念头到1994年的6月份完成,用时一年又四个月。这么长的时间,我和父亲多次跟张以达老师不断地探讨才最终完成。1994年就在第三届中国国际合唱节上演唱了。古朴而又清新的旋律,让在场的评委和观众深感震撼,获得了优秀新作品奖。因为这首歌的技术难度,后来在2002年的时候它又被其他的合唱团带到韩国第二届奥林匹克合唱节上去演唱;它最鼎盛的演唱应该是在2004年,我所指挥的广东实验中学合唱团在第三届德国不来梅的国际奥林匹克国际合唱节的比赛中,再次向世人展示了这首曲子优美、气势庞大的魅力,得到观众和评委们的高度赞赏,我们获得了冠军,算是实现了父亲的一个夙愿。

记者:这首《五指山歌》后来为什么改为《五指山掠影》?

谢明晶:因为这首《五指山歌》通过重新创编,在结构和表现手法上已大为拓展,成为一首交响音画合唱作品,张以达老师说,演唱这首歌的时候,歌者就像一只展翅飞翔的雄鹰,盘旋在海南岛上空,顺着五条河一座山一座山地飞越,所以看到的场景是一幕一幕的。写完以后,它的第一个名字还是叫作《五指山歌》,后来演唱完以后,我听取张以达老师的建议,把它改成了《五指山掠影》。为什么叫《五指山掠影》呢?张以达老师说我们在讨论的时候也说到,要一层一层,一个一个画面地展示,就像从山上顺着河流而下,天上看到的一幕一幕的人间的情景,看到海南岛的这种情景,所以可以把它改成掠影,就是这样一幕一幕地看,这个名字是这样来的。

《五指山掠影》曲谱。

这首歌成功演绎之后,其实也激发了我对中国民歌,特别是海南民歌的发掘。2001年,我还跟父亲成功改编了一首黎族民歌《斗牛调》和儋州调声,这成为我们合唱团经久不衰的曲目。每当乐曲在舞台深处响起,我都会看到父亲微笑的面容。他一直以音乐陪伴着我,直到永远。

结语:由一首民歌变成一首气势磅礴的合唱曲,中间有父子音乐的传承,也有着艺术家之间为创造美而付出的才情和努力。从《五指山歌》到《五指山掠影》,这个故事正好生动地体现了海南民歌的流变、传承和发展,那些来自土地的歌谣最能打动人心,歌谣里有我们割舍不断的乡愁,也有先辈留给我们的心灵密码。(蔡葩)

(责任编辑:综合)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