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娱乐 >洋网红讲中国故事,可信! 正文

洋网红讲中国故事,可信!

[娱乐] 时间:2024-04-29 05:56:16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时尚 点击:56次

    

越来越多的外国网红以“深度游”Vlog形式,走进中国的洋网村落街巷。他们在中国拍摄的红讲纪实视频客观展现了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在海外社交平台持续走红。中国海外受众从中可以真切感受到新时代中国城乡的故事快速发展和中国人良好的精神面貌。

旅拍中国,收获惊喜

近期,印度籍博主NomadicTour(译:游牧旅人)在北京、红讲新疆、中国西安拍摄的故事旅游视频在海外社交平台Youtube走红。他背着旅行双肩包,可信用浓郁的洋网“印式英语”口音进行解说,以第一人称视角、红讲非专业的中国拍摄手法,展现在中国旅游的故事所见所闻。

印度籍博主Nomadic Tour(译:游牧旅人)在海外社交平台Youtube发布的中国游视频截图。

印度籍博主Nomadic Tour(译:游牧旅人)在海外社交平台Youtube发布的中国游视频截图。

在体验乘坐长途火车的一集视频中,他拍摄了秩序井然的火车站,车站工作人员礼貌地为他引导。上车后,他拍摄了火车里的热水和卫生设施,其他旅客热情地与他交流。到站后,出租车招手即停、明码实价,司机耐心地向他介绍地方民俗。住宿时,旅馆店员还用英语帮助他登记入住。

“游牧旅人”没有去知名景点,而是去了一些中国城市的角落。在新疆,他去了一所牲畜交易市场。视频里,上千名各民族商贩在交易市场里物色商品、商量价格,场面十分热闹,一头小牛崽不小心踩到他的鞋子。不少买家和卖家握手达成交易,高兴地向镜头展示销售成果。他惊叹道:“这里的生意实在是太火热了。”

傍晚,“游牧旅人”去往热闹的夜市。一份5元钱的酸奶雪糕、一大盘种类丰富的烧烤,让他对平价又美味的美食赞不绝口。“你会跳新疆舞吗?我们还会一些印度舞的动作呢。”视频里,一位维吾尔族的姑娘热情地邀请他共舞,还带他参观了家里温馨而有特色的装饰。

这些在国内习以为常的“小事”,被一些外国网红发布在海外社交平台后,不少视频引起全球关注。英国网红账号LivinginChina(译:生活在中国)在海外社交平台Youtube发布有关中国的视频,平均点击量在50万次左右;来自澳大利亚的网红账号Blondie in China(译:金发女郎在中国)拍摄了许多中国的美食;来自巴基斯坦的网红账号Mahzaib Vlogs(中文账号:巴基斯坦的美月)展现了在云南香格里拉旅游时,遇到傈僳族妇女大方地给她介绍民族服装,藏族群众手捧哈达邀请她一起在雪域高原共舞。

这是来自巴基斯坦的网红账号Mahzaib Vlogs(中文账号:巴基斯坦的美月)拍摄的在云南旅游的视频截图。

这是来自巴基斯坦的网红账号Mahzaib Vlogs(中文账号:巴基斯坦的美月)拍摄的在云南旅游的视频截图。

客观展现“中国的角落”,减少国别偏见

——社交媒体时代,国际传播的主体日益多元。

半月谈记者梳理发现,一方面,中国网红不断“出海”,如短视频博主李子柒在海外社交平台的订阅量远超CNN、BBC,漫画家乌合麒麟的作品不断引起国际关注;另一方面,外国网红赴华旅拍后,客观展现了真实、可亲的中国。

这些外国的旅游博主、体验博主、美食博主不再局限于国内各类A级风景区、历史古迹,而是走村串巷,将镜头瞄准老百姓的生活,用外国人在中国“深度游”的视角实时与海外网友分享交流。

——身份共情,从“他者”视角塑造中国形象。

“这些外国网红的视频基本都是第一视角,引发了海外受众共情。”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长聘副教授、智媒中心副主任蒋俏蕾认为,洋网红的外来者身份和表达方式更符合海外受众的思维习惯,能够更好地与海外受众互动交流,一定程度上拉近距离感、减少国别偏见。

——不“尬吹”“无脑黑”,画风朴素自然。

这些外国网红的视频没有宏大叙事,画面语言十分朴素,既不“尬吹”硬夸,也不会像西方一些主流媒体那样戴着有色眼镜进行“无脑黑”。出现在洋网红视频里的中国人普遍礼貌、自信、大方,相比中国的高铁、摩天大厦,中国人的精神面貌更让海外观众感到震撼。

以包容心态展现大国自信气质

当前,展示中国正成为外国网红的流量密码。外国网红中国游的视频,展现了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在一定程度上反击了西方媒体对我国的抹黑。

不久前,北美网红模特DaniDMC在海外社交平台上发布了“探访中国跨境电商企业希音(Shein)工厂”的视频,拍摄了车间厂房、工人工作场景,展示了衣服鞋帽的制作过程,有力回击了西方国家对希音工厂所谓偷窃设计、压榨员工的造谣抹黑。

阔步迈向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宜以包容心态扩大知华友华国际舆论朋友圈。蒋俏蕾认为,致力于讲好中国故事的外国网红赴华拍摄,有助于提升我国际形象传播,对此应鼓励支持。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景嘉伊认为,要加强国际传播人才培养,助力在华外籍人员通过海外传播平台提升影响力,扩大中国声音。

半月谈记者:马希平 / 编辑:张曦

责编:秦黛新 / 校对:褚孝鹏

(责任编辑:百科)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