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互联网时代“切片”,一群湖南青年用一碗《馄饨》唤来了“金鸡”

[百科] 时间:2024-05-03 22:49:06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热点 点击:103次

原标题:为互联网时代“切片”,切片一群湖南青年用一碗《馄饨》唤来了“金鸡”

红网时刻记者王义正 张必闻 长沙报道

幸福来得太突然!为互碗馄这让原本已经改签机票,联网计划提前离开厦门返回长沙的时代导演刘昉措手不及,以致上台领奖时的群湖获奖感言只能“临时发挥”。

这部为湖南电影挣得荣光的南青年用《馄饨》,以一种出乎所有人预料的饨唤方式,观照了互联网经济催生的金鸡“网红城市”湖南长沙,乃至当下整个中国社会的切片某种尴尬现实。

《馄饨》是为互碗馄2021年1月,在长沙市电影电视艺术家协会的联网全力支持下,一群湖南青年电影人凭借一部手机,时代在长沙拍摄的群湖一部电影短片。在电影的南青年用拍摄过程中,有段“打戏”一共拍了八次,饨唤演员的脸都被打肿,拍摄结束之后,才急忙敷上了冰袋。

然而,在第三十四届中国电影金鸡奖颁奖典礼上,《馄饨》从来自全球的4800部参评作品中,如一匹黑马般脱颖而出,一举摘得第三十四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新影像·金鸡手机电影计划”单元的最佳影片大奖。

真打?

“八个耳光”打肿演员的脸,打动观众的心

电影《馄饨》讲述了爷孙两代人不同生活方式之间的碰撞和摩擦,呼吁社会关注被互联网遗忘的一代。

故事发生在长沙,电影开头,就以第一视角Vlog的形式记录下主角生活的细节,前置和后置摄像头切换,彷如穿梭在大街小巷,体验了一把老长沙的独特韵味。

“我们想表达出——长沙,是一个有温度的城市,所以在电影里可以看到很多具有烟火气的长沙元素。”编剧兼联合导演蒋卓艺说。

近年来,长沙的“网红城市”IP越来越火,这是互联网经济发展的红利之一。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催生了全新的经济形态,也影响了我们很多人的生活方式。

但是在这座城市里,不光有适应和接受新事物很快的年轻人,还有一些逐渐跟不上时代节奏的中老年人,不同的生活方式、不同的认知理念,让两代人之间出现了一些思想上的隔阂、情感上的鸿沟、行为上的不解。

《馄饨》中的爷孙二人即是如此,爷爷好不容易将孙子抚养成人。结果,孙子在大学毕业之际,却偏偏选择成为一名“美食主播”,整天探秘和推广长沙的吃喝玩乐。

踏踏实实开了一辈子早餐店的爷爷,只会使用“老年机”,很少接触互联网直播,只是偶尔在其他年轻人的手机上看到过一些。在老人看来,直播就是一个“不正经”的工作。

矛盾最终还是爆发了!在爷爷藏起了孙子用来直播的手机后,被含辛茹苦培养长大的孙子回怼了一句:“你一辈子,不就是个厨子吗?”

“啪!”爷爷顺手就是一个耳光,然后扭头看向了墙角。

这个镜头加上试戏一共拍了八次,原本可以借位,但是演员主动提出来要真打,所以也就真的被打了“八个耳光”。

这场戏拍完,演员的脸颊红肿,工作人员赶紧拿来了冰袋。

缺钱?

那就用手机飞驰灵感!

有人说,拍电影需要专业的器材、专业的人员、专业的发布平台,是一个高门槛、高端化的行业。

但是,对于专业电影摄像肖冬华来说,“无论是4K机还是手机,都只是一个工具而已。”虽然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手机等移动拍摄设备的普及,人人都有机会成为视频内容的生产者,在现实中这也已经成为了趋势。

“电影是一种艺术创作,是需要用‘美’的、文化的视角来拍摄,艺术源自生活,但高于生活。”在制片人易欢看来,虽然人人都有手机可以拍视频,但是并不代表人人都可以拍电影。

那场扇了八个耳光的“打戏”,除了演员的专业精神,还有专业镜头语言。

“为什么一打完就要把人物放到镜头的边上一点,因为要进行‘锁死’,把人物丢掉一个死角里面,相当于他找不到出口了。”肖冬华说,电影镜头和文字表达一样,也有其特定的专业逻辑和语言艺术。

虽然《馄饨》的结果是在某种意义上成功了,但选择手机拍摄的开始却并没有许多人想象的那么浪漫。

“缺钱,手机拍摄地成本更低。”易欢直言不讳。

“匹配资源不足、生态土壤不优,生长空间狭小,一部电影从想法到成型异常困难。”对此,刘昉深有感触,虽然长沙的媒体产业发达,但是同属文化领域的电影产业却相对滞后。

尤其是在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经济面临下行压力,电影行业不可避免受到影响。

所以,在拍摄了抗疫影片《印迹》,首部湖南工业题材电影《三十出头》等作品后,记者出身的湖南郴州籍青年导演刘昉决定在2021年选择新的尝试,用一部普通的国产手机拍摄一部电影,而其中不乏无奈的因素。

获奖?

幸福来得太突然!至今仍感梦幻

中国电影“金鸡奖”是由中国电影家协会和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联合主办的电影奖项,创办于1981年,是电影界最权威、专业的电影奖,其“含金量”不言而喻。

2019年,第三十二届中国电影金鸡奖官方宣布,开启“新影像手机电影计划”,鼓励创作者用手机创作更多的影像作品,把电影推向全新的艺术高地,重构电影想象。

虽然是手机电影,但是“金鸡奖”评奖的严苛标准和求实理念并没有丝毫改变。

从剧本创作到后期拍摄剪辑,刘昉和团队成员们一起拿出了最大的诚意,想刻画出长沙的烟火味、长沙普通人的生活,每一个镜头都是以“打八个耳光”的标准来创作。

“我想引起社会的关注和思考,最好能影响社会发生某些改变。”与之前的电影作品一样,这是导演刘昉的创作初衷,能获奖更多的是意外之喜。

2021年12月28日,2021年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暨第34届中国电影金鸡奖开幕式在厦门举行。《馄饨》也收到了入围通知。刘昉去厦门,想得更多的是见见行业前辈,学习别人的作品。

“没想过会得奖,所以主动跟组委会沟通,将机票改签到30号晚上,因为31号是庆祝晚会,跟自己没啥关系了。”刘昉说,到了厦门发现,有来自全球4800多部作品参评,很多都是行业前辈业内大咖,竞争非常激烈,觉得机会渺茫,而且正好那几天长沙在下大雪,担心家人。

结果,在30日下午的颁奖典礼上,《馄饨》在该单元获奖电影中第一个被念到名字。

“比较意外,过去这么久了,还是觉得比较梦幻。”刘昉告诉记者,所有千篇一律的成功背后,都藏着各自不同的艰辛。

在《馄饨》中有一个画面是爷爷独自一人牵着狗路过一面广告牌。这几帧画面,曾让剪辑大永和导演刘昉发生了较为激烈的争执。刘昉希望放在片尾,而大永坚持要放在电影中间部分。各有各的理由,各有各的理念,到底那种更好,一时拿不定主意。

剪辑指导何艳华站出来说,那就都剪成片子,大家看了投票,谁好用谁的。用理性的方式做出抉择。最终,导演和剪辑达成共识。

在电影《馄饨》的最后,爷爷通过询问更多的年轻人,了解到直播是一个新兴的行业,内容包罗万象,并不仅仅是他认为的“不正经”内容。而孙子则主动购买了一台智能机送给爷爷,希望能让长辈也能分享到科技发展的红利。

“馄饨是用皮包着馅,是南方的一道普通美食,我们的寓意是包容。”刘昉或许自己是因为记者出身,在电影创作中更喜欢纪实的风格,更关注一些看似细枝末节,却十分深刻的社会现象。

电影结尾,爷孙二人通过理性的方式最终释怀,回归了家庭的温馨。

“我们有幸生于这个伟大的时代,日新月异的生活、目不暇接的改变,总有一些人会难以及时适应、接受,没有谁对谁错、没有谁是谁非,社会本就是多元的,我们应该更加包容。”刘昉说,他将永远把镜头对准这个大时代背景下的小人物,去表达对这个时代、这个时代下的人的生活状态和精神求索。

(王义正 张必闻)

(责任编辑:休闲)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