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可训谈“小说与写小说”:传统文体正在回归

[热点] 时间:2024-04-29 06:47:28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时尚 点击:137次

原标题:於可训谈“小说与写小说”:传统文体正在回归

荆楚网客户端—荆楚网消息(记者张扬 通讯员张静)“中国古小说就是训谈小说写今天的段子”“ 西方小说以前叫fiction,文艺复兴之后叫novel”……10月16日,说传由湖北省文联主办,统文体正湖北省文联文学艺术院、回归荆楚网(湖北日报网)承办的训谈小说写“荆楚文艺名家讲堂”(第六期)如期举行,湖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说传武汉大学资深教授於可训精彩分享“小说与写小说”。统文体正一个半小时网络直播,回归73岁的训谈小说写老先生谈吐风趣,妙语连珠,说传吸引13万网友在线观看。统文体正

“中国古小说就是回归今天的段子”

小说一词,最早见于《庄子》杂篇《外物》:饰小说以干县令,训谈小说写其于大达亦远矣。说传在庄子看来,统文体正“小说”是与“大达”相对的小道,与文体意义上的小说并不相同。

到东汉初年,桓谭作《新论》,称小说是连缀一些零碎、琐细的语言而成的杂记,首次赋予小说文体上的意义。后来,东汉班固作《汉书·艺文志》,认为小说本是街谈巷语,由小说家采集记录,则是小说见于史家著录的开始。在中国古代,小说区别于讲究抒情、对仗的诗歌,在文体上归属散文大类。

於可训向网友们介绍,唐代以前的小说可称作古小说,除了《世说新语》《搜神记》等志怪小说、志人小说,古小说主要用来记载修史之余的轶事,普遍篇幅短小,立意不高,“通俗地讲,就是今天的段子”。

《唐人传奇》兴起,成为中国小说的转折点。有人考证,是唐代温卷制度,促进了古人有意识地创作。至此,小说不再是道听途说之言,开始有了人物、情节等架构,篇幅也比古小说长了许多。至宋元,话本盛行,并逐渐演变成为章回体小说。

西方小说从fiction演变到novel

说起西方文学,於可训同样如数家珍。於可训说,西方小说起源于古希腊神话、史诗,《神谱》《荷马史诗》虽是诗歌,却并非抒情,而是以诗歌形式叙事,可以视作小说的雏形。

13世纪骑士文学的发展成为西方小说分界线,散文方式叙事逐步取代诗歌叙事,走上历史舞台。这段时期及以前的小说,英文中用fiction指代,意为散文、虚构故事。

散文叙事延续至文艺复兴,更多人文思想灌注进作品。如文艺复兴开山作之一《唐吉坷德》,用骑士的极端行为,批判骑士制度的荒谬。此后,西方小说多用novel指代,这个单词作为形容词有新颖、与众不同等含义。

虽然名称变了,可西方小说脱胎于神话、史诗的“根”没变。时至今日,英雄史诗、长篇巨制仍是西方小说主流,西方最著名的作家也多因长篇小说闻名。

中西合璧无需“一刀切”

纵观中国小说的发展,由小到大,由短到长,而西方小说长篇主导,讲究“人物、情节、环境”三要素。中国小说取材街谈巷语,而西方小说描述非凡神人,这些差异导致了中西方对于小说理解的偏差。

近代以来,我国小说受西方理论、观念影响,更多用西方眼光看待中国小说。“时下流行的笔记小说,就是典型的西式标准命名的产物”,於可训说,中国古代没有笔记小说一说,笔记小说的概念出现于民国初年,当时有人按西方小说标准,将我国古代丰富的笔记中“人物、情节、环境”挑出来嫁接而成。

“采用西式标准,我们可能与世界接轨同步了,但也遮蔽了中国传统小说资源。”於可训认为,在传统与现代、中国与西方之间摇摆,向中国化方向前进,是近现代小说的发展趋势。中西合璧无需“一刀切”。於可训将中国现代小说发展分为几个阶段:五四时期,中西杂糅;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外西内中;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中显西隐;上世纪八十年代后,先西后中。

进入新时代,於可训判断我国传统文体正在回归,无论是迟子建的编年体小说《伪满洲国》,孙惠芬的方志体小说《上塘书》,还是张炜的纪传体小说《外省书》,亦或是李锐融合农书和风物志创作的《太平风物》 ,都是作家在我国历史资源上的成功再造。

於可训表示,这些创作成果表明,我国作家对中国文化的自信在与日俱增,中国文化丰富的蕴涵将成为当今中国文学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造资源。

(责任编辑:焦点)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