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焦点 >知与行|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正文

知与行|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焦点] 时间:2024-04-28 23:22:03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知识 点击:158次
■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知行是加快建设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的内在要求,是宜居宜业新时代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是和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基础。

■紧紧围绕农业强国建设的乡村核心要义与目标任务,坚持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一体设计、知行一并推进,加快建设实现乡村由表及里、宜居宜业形神兼备的和美全面提升。

■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是乡村民心工程、系统工程,知行要建立健全长效推进机制,加快建设完善政策支持体系,宜居宜业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和积极性,和美形成强大的乡村推进合力。

乡村既是农业生产的空间载体,也是广大农民的生活家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农村现代化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内在要求和必要条件,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是农业强国的应有之义。要一体推进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实现乡村由表及里、形神兼备的全面提升。”我们要深刻理解这一重要论述的科学内涵和实践要求,把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作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深入学习推广“千万工程”经验,扎实推进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等重点工作,大力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奋力谱写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新篇章。

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是乡村建设的“升级版”和“加强版”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乡村面貌发生历史性变化,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围绕党的十八大提出的“美丽中国”建设目标,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努力建设美丽乡村”,旨在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重大决策部署,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持续推进宜居宜业的美丽乡村建设”,主要任务是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立足“十四五”乃至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目标任务和要求,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实施乡村建设行动”,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对此作出全面部署,把乡村建设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位置。着眼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党的二十大明确提出“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对此作出专门部署,开启了新时代农业农村工作新局面。从美丽乡村到乡村建设行动再到和美乡村,一脉相承、内涵不断扩展,顺应了美丽中国建设、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战略部署,体现了党对新时代“三农”工作的认识深化、目标提升和实践升华。

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要立足乡村独有的资源禀赋优势,充分发挥乡村农产品供给、生态涵养、文化传承、就业增收、社会稳定等多种功能,着力打造良好人居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提供更多就近就地就业创业机会,聚集乡村发展人气,着力营造安定有序的乡村社会环境,形成新时代乡风文明新风尚,扎实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全面振兴,实现城乡良性互动、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是乡村建设的“升级版”和“加强版”。

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选择

党的二十大将“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作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点任务,这是党中央着眼农业农村发展新阶段,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作出的重要部署,意义重大。

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是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的内在要求。当前,我国发展最大的不平衡是城乡发展不平衡,最大的不充分是农村发展不充分。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就是从与农民群众直接相关的居住生活、产业就业、乡村文化、社会治理以及生态环境入手,着力解决农民群众最关心、最迫切的现实问题,补齐农业农村发展短板,缩小城乡发展差距,让农民群众更好分享改革发展成果,让乡村成为人人向往的宜居宜业宜游宜养宜乐目的地和幸福家园。

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是新时代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后,我国“三农”工作重心历史性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统筹推进乡村人居环境、特色产业、社会和谐、文化繁荣、共同富裕等多方面建设,实现乡村振兴目标任务在乡村地域的集中统一,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各项重点任务落实落地的基本单元和空间载体,是新时期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取得新的更大成效的有力抓手。

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基础。没有农业强国就没有整个现代化强国;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社会主义现代化就是不全面的。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基本内涵与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特征一脉相通、相辅相成。相当数量的乡村人口宜居宜业,支撑起人口规模巨大、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乡村社会和谐、文化繁荣、生态优美,支撑起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打造现代化美丽乡村、实现城乡融合发展有助于更好扩大内需、畅通国内大循环,为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提供更加坚实的内部保障。

紧扣农业强国建设目标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农村现代化既包括‘物’的现代化,也包括‘人’的现代化,还包括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要立足实际,紧紧围绕农业强国建设的核心要义与目标任务,坚持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一体设计、一并推进,实现乡村由表及里、形神兼备的全面提升。

深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近年来,我国乡村建设取得一定成效,但农村基础设施仍不完善,公共服务水平还有待提高。要瞄准“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的目标,深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着力提高乡村基础设施完备度、公共服务便利度、人居环境舒适度,让农民就地过上现代文明生活。统筹推进农村厕所改造、污水和垃圾处理,探索推行适宜各地农村实际的治理模式。加强水、电、路、气、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形成“覆盖全面、保障有力、运转高效”的基础设施网络。持续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推进养老、教育、医疗、托幼、防疫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与布局,提高农村公共服务供给质量和水平。

拓宽农民就业增收致富渠道。产业发展是聚人气、促增收的根本途径。要瞄准农民增收致富目标,依托农业农村特色资源,做好“土特产”这篇大文章,向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要效益,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要效益,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树品牌,推动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要建立健全利益联结机制和分工参与机制,积极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和发展红利。

提升乡村治理效能。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的重要保障。要完善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让农村既充满活力又稳定有序。突出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推动治理和服务重心下移、资源下沉,推进乡镇赋权扩能,整合力量、提升能力,确保接得住、用得好。深化党组织领导的村民自治实践,创新乡村治理抓手载体,完善推广积分制、清单制、数字化、接诉即办等务实管用的治理方式。

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推进农村现代化,不仅物质生活要富裕,精神生活也要富足。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要同传承优秀农耕文化结合起来,同农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理念结合起来,深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敦亲睦邻、守望相助、诚信重礼的乡风民风。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加强文化礼堂、文化广场、乡村戏台、非遗传习场所等乡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拓宽农民公共文化活动空间。持续推进农村移风易俗,健全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村规民约等机制,治理高价彩礼、人情攀比等不良风气。

建立健全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推进保障机制

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是民心工程、系统工程,要建立健全长效推进机制,完善政策支持体系,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和积极性,形成强大的推进合力。

科学把握乡村建设规律和推进节奏。我国乡村形态复杂多样且加速演变,要统筹考虑产业、人口、地理、气候、文化等多方面因素,合理确定村庄空间布局和功能定位,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因村施策。要充分考虑财力可持续和农民可接受,坚持数量服从质量、进度服从实效,集中力量抓好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优先建设既方便生活又促进生产的项目。要健全自下而上、农民参与的实施机制,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广泛依靠农民、组织带动农民搞建设。

强化政策支持和体制机制保障。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需要更多资源要素向乡村集聚。要进一步健全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促进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合理配置。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部分可按规定统筹安排支持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把符合条件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项目纳入地方政府债券支持范围,允许县级按规定统筹整合相关资金支持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创新金融服务,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扩大贷款投放,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制定激励引导政策,吸引各类人才返乡入乡创业,鼓励社会力量投入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合理安排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规范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切实保障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重点工程项目用地需求。加快推进农业农村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以“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为应用场景推动制度集成创新,激发乡村振兴活力。

(彭建强 作者系省社科院副院长、研究员)

(责任编辑:娱乐)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