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砚山:绿色产业“除穷根” 沪滇协作结硕果

[休闲] 时间:2024-05-03 14:49:05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时尚 点击:169次

  绿色产业“除穷根” 沪滇协作结硕果 

  瓜果飘香、除穷根暖风宜人的云南砚山五月,在海拔1700多米的绿色云南砚山县阿舍彝族乡阿吉村,农户们家家盖起了新房,产业虽然有些狭窄的沪滇村中道路却干干净净,在山里移栽辣椒苗的协作农户、赶着牛回家吃饭的结硕农户,脸上都洋溢着笑容。除穷根

  现在,云南砚山在静安区、绿色上海银行的产业产业资金推动下,阿吉村家家户户都有了至少一项致富产业,沪滇而且阿吉村委会的协作村集体资金也发展到300万元,村集体每年可获得合作收益金3万元。结硕养牛、除穷根养蜂、种“山里红”苹果,这些资金“活”了,进入了一个安全、良性的产业资金闭环运行系统,成为村里人产业发展的“绿色银行”。

  

  绿色产业“除穷根” 沪滇协作结硕果 

  阿吉村农户孙国忠家的院子里近20个平方的牛厩里,养了4头黄牛、2头水牛。2019年初孙国忠在信用社贷款买了4头黄牛,年底以8600元的价格卖了其中1头,算了算账,净赚了4000多元。这时,恰好上海银行送来了好政策,孙国忠又贷了1.8万元买了3头牛。

  “上海银行的贷款里规定每头牛6%的收益交给村集体,一年下来,养一头牛还是能赚到4000元甚至更多,家里种的玉米用来烤酒,虽然酒挣不了多少钱,但酒糟又成为喂牛的上好饲料。养牛很轻松,山里人都愿意养。”在广东惠州大型家具企业打工回来的孙国忠的儿子孙江认为,养牛很划算,买小牛时成本贵点,除去开始一两个月需要购买些精饲料外,基本上靠山里的青草和家里的玉米秆就能养好牛。

  2020年的农忙过后,孙江打算到上海市虹桥区从事家具销售,打工让孙江的致富理念有了新的变化。谈到上海市给山里贫困群众提供贷款支持的做法,孙国忠说,“这样的政策非常好,比起去信用社贷款,光利息一年就省了一万多,以后还有这样的好政策,我还想多贷点,多买几头牛来养。”

  象孙国忠家这样通过上海银行提供产业贷款支持的农户共有26户,其中该村党总支书记孙国云,贷款3.5万元开始了中蜂养殖,养殖规模从2019年的62箱发展到了现在的62箱,到五月中旬,他已采了200多斤蜂蜜,并且按照每斤80元的价格销售到县内外。一年下来,孙国云的中蜂数量不断增加,蜂蜜也可以采到3次,全年产蜜在600斤以上,收入在5万元左右。和孙国云一样,村民黄正荣也货款3.5万元,养殖中蜂53箱,黄正荣一个人就可以完成全部管理工作。

  

  绿色产业“除穷根” 沪滇协作结硕果 

  孙国忠、孙国云、黄正荣通过发展特色养殖走上致富之路的故事,是上海市、静安区以及静安区各企业对口帮扶取得实实在在成效的一个个缩影,为提升贫困地区贫困群众自我发展“造血”功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推进产业扶贫,绿色生态是底色,特色产业是优势。24年来,在上海市静安区的大力帮扶和积极努力下,阿舍乡阿吉、鲁都克、坝心等3村委会35个自然村,昔日只种玉米、荞麦甚至撂荒野草丛生的荒坡,如今披上了充满活力的“绿装”,3.5万亩“山里红”苹果连片种植基地充满生机,200万株苹果树开始挂满让贫困群众看得到“富口袋”希望的“摇钱树”“致富果”,当地群众2170户9302人直接受益,其中档卡贫困户704户2936人。同时,也为阿舍乡黑巴持续建设和打造集休闲农业、观光旅游度假于一体的“南国草原”发展新业态开辟了新的平台和发展之路,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带贫效益互惠共赢。

  依托“企业+基地+农户”产业扶持模式,在者腊乡夸溪村,投入815万元帮扶云南中康食品有限公司建成的5000余亩规模连片蔬菜种植和肉牛养殖基地,带动砚山县基地周边农户5794户20000余人次就近就地就业,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2453户10847人合作参与发展蔬菜产业,年可促进当地农户增收717万元。

  

  绿色产业“除穷根” 沪滇协作结硕果 

  通过投入500万元推动云南彩标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在维摩乡幕菲勒村的2500亩黄金油桃种植基地提质增效,395户建档立卡户获得保底分红,带动1654户农户黄金油桃6500余亩。

  2020年初,砚山县在阿猛镇顶丘村委会投入上海对口帮扶资金200万元,通过与砚山县拓林农林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发展1000亩青花椒种植项目,探索出了一条“政府+企业+村委会+农户——撬动政策”的“4+1”产业发展新模式,确保了项目资金的安全运行,实现了资金效益的最大化。

  产业扶贫,群众受益是根本。维摩乡竹棚村易地扶贫搬迁“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目标的实际,关键是有产业支撑。

  早已是“一方水土养不好一方人”的集地质灾害、产业空白为一身、全村人口36户194人的深度贫困村竹棚村,贫困发生率高达45.02%,人均纯收入低于2952元,部分农户家庭人均有粮不足300公斤。

  2016年,静安区投入帮扶资金60万元,帮助竹棚村顺利实施易地扶贫整村搬迁项目,结束了竹棚村民长达100多年的贫困历史。

  2019年,静安区再次投入发展资金200万元,按照“公司+基地+科技+农户”的产业化模式运作以及“政府+公司+基地+贫困户”的产业扶贫模式,帮助包括搬迁后的竹棚村群众在内的20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年户增获得分红收益1000元;利用整乡推进产业扶持资金,使包含竹棚村在内的152户易地扶贫搬迁户与云南彩标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现金入股合作种植红蜜桃152亩,由公司统一种植和管理,每年按股分红,目前每户已获得660元分红。

  与此同时,静安区大力支持搬迁后竹棚村土地整治和产业开发,引导引导搬迁户按户成立砚山县维摩乡众聚裕民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覆盖炭房一期、二期213户建档立卡户搬迁户,用户均产业扶持资金14672元入股至砚山友润种养殖有限公司合作养殖山羊,年户均实现分红增收1476.2元;引进砚山友润种养殖有限公司流转竹棚村土地1400余亩,由公司在原址统一种植牧草、果树及养殖山羊,农户实现土地流转收益50余万元。通过产业帮扶,不仅帮助竹棚村群众“安居乐业”,同时也再造了一个绿色产业支撑的“新竹棚”,书写了真抓实干、务实创新、利民惠民的富有“静安特色”的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

  24年来,上海市静安区对口帮扶砚山贫困地区发展产业,多点开花,亮点频现,21个贫困村呈现出“乡有主导产业、村有特色产业、户有增收项目”的产业扶贫发展格局,形成了以“政府+村集体+企业(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东西部协作产业扶贫“静安模式”,推动了贫困地区特色农业走上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轨道,实现“接二连三”的全产业链接,走出了一条具有砚山特色的绿色产业发展之路。

  据统计,“十三五”期间,东西部扶贫协作实施产业项目共计13个,总投资39353.6万元。其中上海帮扶资金8084万元,当地政府企业自筹其他资金31269.6万元,项目带贫人口数为119527人,其中卡户38770人。

  云南网通讯员 彭显波 摄影报道

(责任编辑:综合)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