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焦点 >菜市场的秤“告诉”商贩该卖啥 正文

菜市场的秤“告诉”商贩该卖啥

[焦点] 时间:2024-05-08 17:24:38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时尚 点击:83次

原标题:菜市场的告诉秤“告诉”商贩该卖啥

升级后的金城街农贸市场新靓美河南商报记者王访贤/摄

河南商报首席记者李兴佳

风正起,得生鲜者得天下。菜市场的秤商

2016年启动的贩该郑州市农贸市场新建改建工作,将占据生鲜流通链半壁江山的卖啥农贸市场,推向了风口。告诉从4年前的菜市场的秤商89家增加到现在148家,市场缺口逐渐填平的贩该同时,智慧化成为新的卖啥方向和更高标尺。

只有中央空调、告诉新风系统,菜市场的秤商不算智慧化;只是贩该简单将脏乱差环境晋升为网红打卡地,也不是卖啥真正的智慧化。

什么才是告诉农贸市场智慧化?河南商报联合郑州市市场发展中心,推出“郑州市场智慧化”报道,菜市场的秤商为您拆解展示。贩该

改变

“农贸市场,由冬冷夏热变为网红打卡地”

“改造前,冬冷夏热,夏天像蒸桑拿,顾客转一圈,赶紧走;改造后,这里成了网红打卡地,附近居民争相来乘凉。”这是11月12日附近居民对今年6月份改造后亮相的金城街农贸市场(又名“冠禾集市”)的评价。

“党建主题,高颜值范儿,逛菜市场像逛商场。”这是居民对2019年7月开业的郑州首家党建主题标准化农贸市场“市投集市丹枫路店”(简称“市投集市”)的赞叹。

“宽敞明亮,物美价廉,集中了蔬菜瓜果蛋肉海鲜干调最全业态!”这是消费者对11月11日新开业的金马智慧农贸市场的评价。

杨女士已经在2009年开业的金城街菜市场经营了11年。关闭升级8个月后亮相的农贸市场,让杨女士眼前一亮,“开门第一个月,市民不敢进,因为太颠覆了!老顾客质疑‘菜价会不会很贵’,我们主动降低了10%利润,菜价反而更实惠。”

孩子满月后,贾先生和媳妇2017年在金城街菜市场租了个菜摊,根据他的回忆,“过去每逢夏天,个个汗流浃背,商户宁愿关门,中午都不愿在市场里头待着;现在有中央空调,冬暖夏凉。”

自2016年启动的郑州市新建改建公益性标准化农贸市场工作,改变了人们对传统菜市场的认知。明亮温暖的灯光,齐腰高的摊位,摆放有序的菜品,或文艺复古或清新盎然的格调,干调区、水果区、肉区、海鲜区规划清晰,新风系统、电梯、中央空调一应俱全,菜市场由“脏乱差”转向“新靓美”。

智慧化

1一屏一秤识天下

新型标准化农贸市场的全新靓丽外观,只是“面子”,智慧化才是“里子”。

在金城街农贸市场、市投集市,所有的智慧化可以简单归结为一块大屏和一台秤。

11月12日11:02,河南商报记者看到,金城街农贸市场入口处一块大屏,显示当日营业额29225元,客流量2197人次(昨日客流6772人次),订单数2050单,以及近半月市场订单数量走势、商户红黑榜、进场顾客体温监测数据等。

大屏可以显示当天以及每月的客流量、成交额,会显示每家商户成交额、哪个菜品卖得最好,何时会出现流量高峰,为市场方、经营户决策提供参考。同时,对入场顾客进行的智能体温监测,会实时显示在大屏上,一旦体温超过37.5℃,就会报警。

而这些大数据,来源于摆放在每家商户摊位前的智能秤。智能秤实现联网,消费者买的菜肉鱼,只要过秤,都会输入记录在系统里,供应大数据中心,汇总后显示在大屏上。

对于经营商户而言,大数据系统显示的成交数据,为其第二天采购提供决策,改变了以往靠直觉凭经验的传统采购方式。

“这个电子秤知道我每天卖了多少单,卖得多的,下次我多进,卖得少的,下次少进。以往我每个菜品都会剩个五六斤,有了这个大数据后,现在每天基本都卖空。”贾先生告诉河南商报记者。

“智慧菜市场配套齐全的智能导视屏、显示屏、智能秤等,让交易更趋智慧化。”郑州市市场发展中心负责人说。

2可溯源系统,菜肉鱼有了“身份证”

如果说电子秤和大数据显示屏是商户端与消费者端的互动,那么可溯源系统则是商户端与上游供货商的供应链联动。

在金城街农贸市场,每个商户手机里都安装有溯本通软件。这个溯源系统,依托互联网、智能感知识别技术以及电子秤等技术和设备,能够查询记录食品流通信息、交易结算信息。

“一旦出现食品问题,管理者和商户能够根据溯源系统,直接查到供货源头。”金城街农贸市场负责人王海说,“所有商户都需要在系统里亮照经营、明码标价,对上游供应商是监管,也让消费者买得放心,建立顾客、商家、供应商之间的信任。”

溯源系统,让农贸产品有了“身份证”,实现了农产品来源的每个环节的实时追溯查证。消费者拿起小票,扫一扫,就可以知道买的菜、交易的人的“前世今生”。

“农贸市场全流程监管追溯,可以做到食品源头可追溯、去向可查证、责任可追究、市场可监管,不仅让市民真正买到‘放心的菜’‘安全的菜’‘有身份认证的菜’,同时也让农贸市场实现现代化、信息化、可视化的安全管控。”郑州市市场发展中心负责人说。

行业观察

4年改造新建105家农贸市场农贸市场缺口缩小

4年前,郑州农贸市场并非这般模样。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是当时农贸市场的“标配”,污水横流、垃圾乱扔是不少市场的常态,更谈不上智慧化。

农贸市场缺口大,更是当时尴尬境况。2016年3月,郑州市市场发展中心做了一个摸排统计,发现当时全市共有农贸市场89个,根据辐射半径和服务人口来计算(每家农贸市场服务人口2万~3万人,相间距离不超1公里),全市需要240个农贸市场,因此还需要再建150个左右。

即便到了当年年底,惠济区和管城区农贸市场达标率依然为“0”,原因是大多市场历史久远,财政投入力度不够、市场管理方改造动力不足。

另一个原因是,投资大、赢利少、回报周期长、管理难,多数企业不愿涉足农贸市场开发。

也是从当年起,郑州启动了公益性标准化农贸市场新建改建工作。4年过去了,如今郑州农贸市场缺口渐平。

河南商报记者最新获悉,从2016年到目前,郑州市主城区现有农贸市场达到了148家,其中提升改造新建105家,按全市应有240家农贸市场来看,只剩92家缺口。

更具标志性意义的是,郑州农贸市场智慧化成为一大特色。郑州越来越多的农贸市场,开始采取“市场网络全覆盖、内外监控全方位、电子支付全追溯、网上交易全过程、农残检测全品种、信息数据全公开、信用等级全透明”的标配。

“一是积极探索‘互联网+市场各种途径’,引导市场线上线下融合发展,促进传统消费模式向场景化、体验化、综合性消费模式转化;二是打造全市市场大数据库,把新市场建设与所在地的区域发展、城市发展和全市的战略定位紧密结合起来;三是积极探索智慧市场建管新模式,实现市场处置智慧化动态监管。最终目标是打造郑州‘数字市场’。”郑州市市场发展中心负责人说。

(责任编辑:时尚)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