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娱乐 >老苗“故事会” 正文

老苗“故事会”

[娱乐] 时间:2024-05-02 01:58:46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知识 点击:140次

原标题:老苗“故事会”

老苗“故事会”

( 2020-10-3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文 化

本报记者杨文

老苗不忙的故事会时候,他就会去自己的老苗工作室,坐在小板凳上,故事会和往来的老苗路人聊天;偶尔他会戴上斗笠、披上蓑衣直播,故事会通过手机镜头对观众讲述过去的老苗岁月。

工作室名叫作“那年那月”。故事会在这个不到10平方米的老苗工作室里,左侧摆着年代不同的故事会煤油灯、马灯和罩子灯,老苗右侧柜子上放着木勺、故事会葫芦瓢、老苗箩筐,故事会墙上挂着蓑衣、老苗斗笠、故事会大袄;中间八仙桌上放着一台老式手摇电话,黑色陶碗里装着几个褐色的窝窝头,条几上摆着黑白彩电、老式电话机和两台老钟表……这些充满年代感的老物件,似乎在无声地诉说着峥嵘岁月。

“这里的每一件物品,我都能说出来历呢。”老苗咧着嘴,就像小男孩在炫耀自己的珍藏玩具。“这个木勺我奶奶用过,是梧桐木做的,至少有100年历史了。”老苗拿起木勺,向记者展示——取材于一整块木头的木勺,历经岁月沧桑依然可以使用。

时光悠悠,岁月在这些老物件上留下斑驳印记。老苗正在做的事,就是以旧器物为载体,把老一辈人的记忆讲述给更多人听。

老苗名叫苗成功,1953年出生,山东省临沂市罗庄区人。他学厨师、开饭店,凭借勤劳的双手,日子过得有滋有味。但曾经的艰苦岁月,一直萦绕在他心头,十几年前的一件小事,更是激起了老苗想要讲述这段历史的念头。

2003年,老苗女儿上高中。某日,女儿将学校里别人吃剩下的馒头带回家,准备喂家里养的小狗。老苗的母亲知道后心疼不已:“憨孩子,这白面馒头能扔掉喂狗吗?”母亲把脏的部分掰掉,用水冲干净后又重新蒸了一遍,自己吃掉了。

“以前日子过得苦,老百姓吃不饱、穿不暖。现在年代变好了,但年青一代不能忘本啊。”自那之后,苗成功就想着给年轻人更多教育。他在收藏老物件的同时,也在思考如何让更多人了解历史。

20世纪60年代,大部分人对窝窝头并不陌生:有的是棕色,有的是褐色,有的里面还能看见秸秆和草……如今鲜见的“黑暗料理”,却是老一辈人的饥饿记忆。

儿时的味道,也烙印在苗成功的味蕾上。凭借记忆和技术,苗成功开发出以河里苲草、地瓜秸和花生秸为材料的窝窝头,做成“忆苦思甜饭”,让店里的顾客品尝。“窝窝头全部免费,也可以打包带走,我就是想通过这种方式让大家记住艰苦岁月。”

渐渐的,大家听说了爱讲故事的苗成功,他在当地也有了名气。一些单位纷纷邀请他去宣讲老物件的故事。就在最近一个月,苗成功已经讲了10多场次。

每次在学校讲课前,苗成功总会摆放好窝窝头和一些老物件,先鞠躬,然后开场白:“今天,我给大家讲讲我们小时候的事,一起忆苦思甜。谁吃过这种窝窝头?”苗成功让大家尝尝,小朋友们都难以下咽。“我们小时候,许多家庭吃的就是这种窝窝头,大家一定要养成珍惜粮食的习惯,感恩现在的生活。”

2018年,苗成功所在的傅庄街道幸福小镇社区成立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当地结合实际,给像老苗这样有技能的人免费提供店面,让他们发挥才能特长。年过七旬的孙平芬牵头成立“老姊妹公社”,她和同龄人制作手工产品,并依赖电商销售,既打发了时光又挣到了钱。

罗庄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兆艳说:“让每个人参与到文明实践中,都能实现自己价值。人人有责,人人尽责,提高居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推动形成共治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

“老有所爱,老有所好,我就喜欢和别人‘拉拉呱’。”采访结束时,老苗的工作室又进来了几位社区居民,其中一位居民拿起老式手电筒说:“这就是我小时候用过的手电,能装三节电池。”(杨文)

(责任编辑:知识)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