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补齐城市安全环境健康等三块短板 再谈和谐宜居

[时尚] 时间:2024-05-02 06:43:18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综合 点击:67次

  央广网北京6月15日消息 据经济之声《央广财经评论》报道,先补谐宜中科院昨天发布《中国宜居城市研究报告》。齐城全环这份报告调查了40个城市,市安首次通过大量居民问卷调查和数据分析,境健居反映了公众真实的康等块短城市宜居性感受。结果显示:我国城市宜居指数整体不高,板再平均值只有59.92分,谈和低于60分的先补谐宜居民基本认可值。《报告》负责人、齐城全环中科院地理所研究员张文忠指出,市安安全、境健居环境和交通这三个关键词是康等块短制约我国宜居城市建设的重要短板。

  张文忠:环境健康方面,板再主要对空气的谈和质量,尤其汽车噪声;交通方面,先补谐宜主要是交通的拥堵状况,以及停车的不方便;城市的公共安全方面,比如应急避难、防灾应急能力等,不单单是我们平时所讲的社会治安。

  根据评价结果,宜居指数评价最高的城市是青岛,北京则是倒数第一位。制约北京宜居度的最大瓶颈是环境健康问题,10年间,环境健康是北京宜居城市建设中唯一出现负增长的维度。不过,张文忠强调,不能因此抹煞北京宜居城市建设的成效。

  张文忠:从对北京的实际调查来看,北京这几年,尤其像“十二五”,再往前的“十一五”设定的这些指标,进步还是很大,只是跟人民心目中那杆秤的要求还差一点,这还需要一个过程。不过北京在历史文化保护、社会包容、文化素质等排明很靠前。

  值得注意的是,这一份评价体系里虽然有6大维度和29个具体指标,但并没有将房价指标包括在内,张文忠表示,调查时特意回避了房价这个评价指标。

  张文忠:房价其实对所谓的城市宜居方面的影响还是比较大,但这个因素加进去也有很多弊端,房价的变化也很大,不想把这个报道成一个宣传品。

  除了城市宜居指数,《报告》还列出城市居民幸福感排名,通常宜居指数高的城市,居民幸福感排名也比较靠前。研究显示,我国居民幸福感排名最高的城市依次是厦门、威海、宁波、济南和苏州。和其他城市相比,这些城市宜居性要素评价都在均值以上;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人均可支配收入良好;所在城市生活压力比一线城市要小,发展活力很强,是适合居住、工作和生活的城市。

  两千年前,东汉文字学家许慎说,“城,所以盛民也”。20年前,美国现代哲学家路易斯·芒福德说,城市,专门用来流传人类文明的成果。6年前,上海世博会说,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衡量一座城市是否宜居,可能会有很多判断指数、衡量体系,但是,一座宜居的城市,不应该只是物质丰满、秩序匮乏的钢铁森林,城市的核心是人。判断标准应该注重人们的切身感受,对很多人来说,衡量是否宜居或许就是衡量8个字:衣食住行、安居乐业。人们选择留在城市,不单是为了生存,更是寄托了自己的梦想与希望。

  在我国新一轮城镇化浪潮中,各类城市应该如何定好位、定准位?公共政策应该如何支持城市的发展?让人们在城市的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是一切工作和政策制定的价值指向。先补齐“城市安全、环境健康和交通便捷”三块短板,再谈和谐宜居,财经评论员刘艳就此做出评论。

  刘艳:这次我国城市的宜居指数整体呈现的水平不高,有几个相关的影响因素,第一,所有这些宜居的指数都是定位在非经济类的,比如环境,包括空气、拥堵情况以及幸福感等,这些很容易造成大城市,特别像北上广深这样的城市的宜居指数会相对比较低。另外,居民主观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当人们满足了衣食住行基本需求的时候,对于宜居的标准也会不断提升。

  同时我们要反思几个问题,第一,宜居的标准到底是什么?从宜居这个词来讲,它是一个描述词,缺乏一个严格的定义。作为一个科研机构,这样一个标准的制定,应该只是作为一个科学评估的导向性因素,而不能够成为强制性行政技术标准,因此要注意避免通过这样的宜居排名出现“千城一面”,毕竟以北京为代表的这种城市,城市功能很难做到鱼和熊掌兼得。

(责任编辑:探索)

    相关内容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