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认定70人!第八批广州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公布

[探索] 时间:2024-05-02 23:34:07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焦点 点击:182次

原标题:新认定70人!新认性传第八批广州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公布

近日,定人第批代表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公布了第八批广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名单,广州公布新认定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70人。市级至此,非遗广州市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达到267人,承人数量居全省首位。新认性传

近年来,定人第批代表广州以四个“出新出彩”为动力,广州公布全面加强非遗系统性保护,市级推动广州非遗创造性转化、非遗创新性发展。承人新认定一批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新认性传将进一步壮大广州非遗传承队伍,定人第批代表优化传承梯队,广州公布提升传承活力,推动广州城市文化综合实力出新出彩,助力广州实现老城市新活力。

认定工作呈现四大特点

据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非遗处相关负责人介绍,本批传承人认定工作呈现出四大特点,集中反映了广州市非遗保护工作呈现出的新态势与新面貌:

一是申报和入选数量创新高。自广州市开展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认定工作以来,单批推荐申报人数首次突破百人。反映出广州市非遗保护工作的开展受到广泛认可,广州非遗的影响力日益提升,社会参与积极性大大增强。

二是类别全、覆盖广。除全市11区均有入选外,本批代表性传承人认定,非遗十大类别均有入选,体现出广州非遗综合发展、全面开花的良好局面。

三是传承人年富力强、质量高。此次入选人员平均年龄约50岁,传承人队伍整体年龄梯次得到优化。更多的年轻人志愿加入非遗传承行列,将持续增强非遗传承传播活力。同时,本批认定的一些传承人虽然年轻,但在业内已具有较大影响力,如粤剧传承人李嘉宜于今年5月摘得第31届中国戏剧梅花奖。

四是与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关系更加密切。粤剧、龙舟、醒狮、武术等《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重点提到的非遗项目的传承人在本次认定中均得到进一步补充。新认定的竹编、鳌鱼舞、酱油酿造技艺等一批乡村非遗项目的传承人,以非遗新活力赋能乡村振兴。

年轻传承人推动非遗创新

很多人认识龙舟龙头、龙尾制作技艺传承人张伟潮,缘于他制作的龙头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的惊艳亮相。这位1987年10月生于黄埔街下沙村的年轻人,从小听长辈讲述有关龙舟的传说故事,端午时节与玩伴在岸上看众龙争先。如今,他已经成为龙舟龙头、龙尾制作的带头人,是远近闻名的“老师傅”,以新时代年轻人的审美和思考,为这门古老的手艺注入新魂。

从化区鳌头镇龙潭村的竹编传承人夏永洪出自竹编世家,同时也是美术教师。凭着家传的技艺与新时代理念的紧密结合,2007年,他在鳌头镇第三小学开设了竹编兴趣班,自编竹编教材,成立“竹韵轩”竹编工艺室,带领孩子们走进竹编技艺的世界。在不断探索竹编产品实用性与审美性的融合中,让竹编产品成为一种新的生活美学。

创新,是广州非遗在传承与发展中不变的亮色。2021年9月,全国首间剪纸数字艺术馆——韩艳剪纸数字艺术馆正式上线。剪纸传承人韩艳结合3D显示技术和VR/AR(虚拟现实技术),将自己与海珠区少年宫学生们创作的剪纸作品放上“数字空间”,有效拓展了广州剪纸的传播维度。

构建完整的产业链,树立品牌意识,利用产业化平台提升非遗产品的稳定性和标准化,是非遗产业做大做强的有效路径。广式腊味制作技艺传承人肖立平在23年的肉制品加工工作生涯中,不断改进生产技艺、培养核心人才,与广州酒家的领导和同事们一道,将腊味品项发展到年销量3000吨、产值超亿元的项目。

培育更多“非遗+”业态

近年来,广州先后出台《广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办法》《广州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与管理办法》等多部政府规章和政策文件,非遗保护工作制度体系日益完善,市、区两级非遗保护中心和保护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全面建立。2023年初,位于广州市文化馆新馆内的广州非遗展示馆对外开放,各区积极推进非遗馆建设,项目专题型非遗展馆逐步建立,多层次、多形式的非遗展示体验设施体系逐渐成形。非遗在景区、在博物馆、在校园、在商场、在社区的“五在”工程,更是全面地提高了非遗的能见度。

目前,广州市已认定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216项(含扩展项目),国家级、省级、市级项目总量均居全省首位。全市建成2条非遗街区、1家非遗工坊、21个非遗工作站、2个省级生态保护实验区,还有1个非遗聚集区——珠江钢琴创梦园非遗聚集区也正在推进建设中,通过点、线、面结合打造聚集式发展路径。

早在2016年,首部地市非遗蓝皮书《广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报告》就已经提出“重视活化利用”的广州方案。2022年,源于广州的非遗品牌大会升格为文化和旅游部、广东省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全国性大型非遗活动。如今,非遗活化利用工程全面启动,与游戏公司联袂将非遗植入网络游戏,与地铁集团策划首条全国非遗示范线……非遗+文创、非遗+旅游、非遗+科技等“非遗+”新业态,大大推动了跨界融合发展。

下一步,广州将深化非遗聚集区建设,引入更多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培育更多“非遗+”业态。同时充分发挥非遗品牌大会导向作用,引导非遗传承人和非遗企业增强品牌意识和市场意识,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推动传统工艺实现高质量传承发展。(蔡华锋)

(责任编辑:时尚)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