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计到7月 青岛中小学校长将全部告别“官帽”

[休闲] 时间:2024-04-29 21:56:04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休闲 点击:58次

  目前校长职级制改革正在青岛各区市进行,官帽预计到今年7月,预计全市1200多所中小学校长们将全部告别“官帽”。到月然而,青岛全部学校去行政化走专业化道路,学校校长们集体摘掉“官帽”只能画个逗号,告别而不应该画上句号。官帽如果校长不打破固有的预计行政管理思维束缚,那么校长职级制改革仍会是到月“换汤不换药”,行政化弊端将依然存在。青岛全部校长们如何真正走出官场,学校步入学场,告别从“做官”转变为“干事”,官帽由行政职务变成专业化职业,预计这些都是到月校长职级制改革要闯的难关。

  改革原则“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

  按照“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原则,学校现任干部的行政级别继续保留,实行档案管理。但新任干部不再套用行政级别,按有关规定 、程序选拔。

  青岛市教育局去年在全市范围内启动了校长职级制改革。2013年7月,市教育局直属学校完成试点工作,取消了校长的行政级别,建立校长职级管理、定期交流等制度,率先给市属中小学48名校长摘掉“官帽”,2013年9月在全市范围内进行了全面部署。

  目前市南、市北、李沧等都在推行职级制改革,预计到今年7月,青岛各区市将全部完成改革工作,涉及全市约1200所中小学。市教育局将加快校长职级制相关配套制度建设,转变政府职能,简政放权,积极构建现代学校制度,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市教育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列入校长职级制实施范围的中小学干部一律取消行政级别,由县级及以上教育行政部门归口管理。按照“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原则,学校现任干部的行政级别继续保留,实行档案管理。但新任干部不再套用行政级别,按有关规定、程序选拔。新设立的中小学也不再确定机构规格。

  青岛校长职级分为特级校长、高级校长(一、二、三档)、中级校长(一、二、三档)、初级校长(一、二、三档)。特级校长数量控制在全市中小学校长总人数的2%以内,并兼顾各级各类教育和城乡学校,青岛首轮校长评选中还未产生特级校长。

  青岛还推出首批中小学校在教师招聘、教育教学改革、干部教师和内设机构管理、财务管理等5个方面的自主权清单,赋予校长更大的自主权和空间,还将探索委托社会组织开展第三方评价和教育质量监测,实行管、办、评分离。还首次确立“教师评价、学生评价、家长评价、同行互评”的“四位一体”外部评价模式。

  “单兵突进”首先要落实简政放权

  如果教育主管部门还是既当裁判员又当教练员 ,那么校长们即便人不在官场心也会在官场,仍然要适应行政化体制 ,去争取更多政策倾斜和现实扶持。

  “校长应该从学校自身和学生们的实际出发规划学校发展,可目前很多学校却是在按照上级的要求制订学校规划、计划和办学方向,上级的要求和检查又多如牛毛,‘长官意志’直接干扰了正常教学。”青岛某中学办公室张主任表示,过去由于自校长以下的校领导都有行政级别,他眼中的学校实际上就是“官场”。

  “每周周五上级部门要下达下一周的工作要点,而学校要每周一一大早,由校长亲自布置,比如文件传达、上级检查、外出考察,2个小时的周例会,大部分时间用来上传下达,真正研究教学和育人的内容很少。”

  张主任举例说,比如本周要有领导到校检查,校长就会强调学生要打扫好卫生,见面主动打招呼 ,“这些都应该是平时养成的好习惯,着重强调反而有种应付检查的感觉,而且对于不同级别领导还有不同接待规格,学校中层干部们都已经习惯了。”

  张主任坦言,即便是校长没有了行政级别,可是只要学校大事小事还是绕不开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没有办学自主权,那么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家办学。

  “就像我们要组织学生出去社会实践,那么至少要提前一周给上级部门报方案,层层审批,上级部门不批准就不能搞,在审批过程中如果计划有变,还得重新申报。如果实践过程真出了问题,也是学校担全责。”张主任认为,校长职级制在浓厚的教育行政化氛围中“单兵突进”,首先就是真正落实简政放权,“如果教育主管部门还是既当裁判员又当教练员,那么校长们即便人不在官场心也会在官场,仍然要适应行政化体制,去争取更多政策倾斜和现实扶持。”

  “官场”与“学场”分开仍需时日

  职级制改革应当改变校长的选拔、任命、考核、评价的方式,如果校长选拔是由行政部门主导,还是按行政指标,而不是从职业化、专业角度选拔,那么选拔出来的校长还是首先对上负责,而不是对师生负责。

  记者采访获悉,校长作为“官场中人”并非新鲜事,而是由来已久。1985年,国家在对机关事业单位实行工资制度改革中,提出了中小学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工资待遇与行政级别挂靠,即市重点中学、区县重点中学、初级中学和中心小学的校长分别挂靠行政机关的正处级、副处级、科级和副科级。

  沿袭这套体制,全国中小学基本上都是先确定学校行政级别,然后中小学校长职务级别与学校行政级别挂钩,套用机关行政级别,并享受相应级别干部待遇。而推行校长职级制以后,校长就不再以学校的行政级别来定等级,而是以个人的综合能力来定等级,为校长的任用、考核、奖惩、晋升、工资待遇等提供参考依据和管理标准。固有的传统惯性思维和旧有体制,都注定校长们从官场迈入学场,绝非一日之功。

  “职级制改革应当改变校长的选拔、任命、考核、评价的方式,如果校长选拔是由行政部门主导,还是按行政指标,而不是从职业化、专业角度选拔,那么选拔出来的校长还是首先对上负责,而不是对师生负责。”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表示,目前很多地方的中小学去行政化改革其实是“换汤不换药”,由于只有职级的变化,一些地方仍套用行政级别对校长队伍进行管理。与此同时,由于政府管理学校的方式并没有变化,取消行政级别,被一些校长认为是对教育进一步矮化。

  比如取消行政级别之后,学校没有从行政部门那里获得本属于学校的办学自主权,包括人事权、财权,校长的地位也就进一步降低了,行政部门指挥学校更加容易,而学校向政府部门跑要办学经费更加困难。

  熊丙奇指出,教育去行政化改革,关键在政府放权,检验改革是否动真格,要看学校的办学权有无增加、学校能否实行教育家治校、教师的教育自主权有无增加,学生的教育权有无增加。

(责任编辑:娱乐)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