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斗门:“文旅+产业”走出乡村振兴新路径

[百科] 时间:2024-04-29 08:39:34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探索 点击:189次

中国小康网 独家专稿

文| 《小康》·中国小康网记者 麦婉华

  近年来,珠海走出振兴珠海斗门大力构建休闲观光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平台,斗门积极打造粤港澳乡村休闲旅游目的文旅地。斗门白蕉镇更被誉为“中国海鲈之乡”、产业“中国海鲈之都”。乡村新路在“文旅+产业”的珠海走出振兴背景下,珠海斗门走出了自己的斗门乡村振兴新路径。

  大榕树、文旅草坪、产业苗圃,乡村新路一片绿意盎然的珠海走出振兴风景;集装箱改造而成的房间和餐厅,配上蓝天白云的斗门惬意,俨然一幅美丽的文旅画卷。这里正是产业位于广东省珠海市斗门区莲洲镇光明村的停云小镇。

  停云小镇的乡村新路前身是光明小学旧址。为了保持光明小学的原貌特色,在打造停云小镇的过程中保留了教学楼,只在操场部分修建花园、苗圃和集装箱民宿。曾经的课室,部分被翻新,改成如今的艺术馆。门前那棵大榕树,是原先的老校长亲手栽下,它就像一个见证者,从青葱到苍劲,看过光明小学的喧嚣热闹,也与它在被空置20多年的空虚中相依相伴。而今,大榕树作为停云小镇的一员,重新焕发着生机。

  停云小镇正是珠海斗门乡村振兴走出“新路径”的代表之一。近年来,斗门大力构建休闲观光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平台,积极打造粤港澳乡村休闲旅游目的地,其中十里莲江、逸丰生态园等休闲产业迅速兴起,岭南大地国家田园综合体、停云小镇等特色项目应运而生,“天天惦记”“沙湾小院”等一批乡村民宿成为市民朋友休闲度假的好去处。

  除了文旅产业,珠海斗门在产业振兴上也独树一帜。斗门区白蕉镇位于珠江出海口,西江水系多条泾流在这里与海水交汇,形成独特的咸、淡水地带。上游冲来的大量有机屑在这里淤集,加上气候温暖、风浪平静,十分适宜各种水生生物的繁衍生长,因此形成了水产种类繁多的优越渔场,可捕可养。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孕育了丰富的物产,良好的生态环境、无公害水产养殖的水质,正是这样的环境成就了闻名遐迩的“白蕉海鲈”。

  如今,白蕉镇已经被誉为“中国海鲈之乡”、“中国海鲈之都”。

  在“文旅+产业”的背景下,珠海斗门走出了自己的乡村振兴“新路径”。而如今,斗门的乡村振兴发展态势如何?特别是在疫情之下,该地乡村振兴又有怎样的机遇与挑战?

  疫情下文旅产业更多元发展

  2022年“五一”假期,位于珠海斗门区莲洲镇的岭南大地田园综合体(以下简称“岭南大地”)热闹非凡。珠海市岭南文化投资有限公司副总裁陈海英接受《小康》·中国小康网记者采访时说,在“五一”假期没有下雨的几天里,岭南大地日均接待6000人。

1655111454141784.jpg

斗门大力构建休闲观光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平台,积极打造粤港澳乡村休闲旅游目的地。图为停云小镇举办活动现场。

  “但还是有受疫情影响,平日或周末的旅客没有疫情前那么多。而且,现在能过来的旅客大多数是本地的市民,而外省市来的旅客就变少了。”陈海英说。

  停云小镇也有类似的情况。珠海朗涛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运营经理梁朝武向《小康》·中国小康网记者说,疫情期间外省市很多客人来不了,他们就要更注重深耕珠海本地资源,或深挖更多团队的客户来补充客源。

  “例如,我们现在会策划更多主题活动例如耕读会等来吸引旅客过来。而且我们现在也开始承接更多元的业务,例如提供户外婚礼的服务等。我们也更注重团队客人的引流。一方面,我们和‘成长珠海’团队一起组织儿童营会,给孩子们提供住宿和活动的安排等。另一方面,我们也有承接一些高端的学习会议,例如之前上海企业家的飞行学习等。通过这些有组织,有策划的活动和营会,我们更好地弥补了散客的部分。”梁朝武说。

  除此之外,停云小镇还盘活了乡村闲置及低效资产。自2017年落户珠海以来,其先后在光明村和沙湾村租赁4200㎡,107间闲置民房、废弃旧学校,投资建设乡村民宿。租赁农民农地85亩,用于发展香水莲花种植、科普观光基地。另外,停云小镇先后导入了乡村艺术民宿、香水莲花种植观赏及深加工产业、特色餐饮等产业。其推出了鲜莲花、干莲花茶、莲花饼、莲花饮料、莲花系列美食。

  而岭南大地则拓展了农民的就业渠道,带动村民参与旅游就业、创业,解决农民就近就业问题,促进提升村民工资收入水平,真正实现农民在家门口有景看、有活干、有钱赚的生动局面。在岭南大地担任讲解员的卜小姐说:“希望能有像岭南大地等多一些文旅企业落户乡村。作为村民可以在家附近就找到工作,平衡好工作和生活,都是很好的。”

  “中国海鲈之都”养成记

  漫步于珠海市斗门区白蕉镇昭信村一带,只见路上养鱼的水塘密布,塘内增氧机不间断地运行着,放眼而去可谓一望无际。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斗门区白蕉镇人工养殖海鲈。30多年间,斗门区白蕉镇海鲈养殖区逐渐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海鲈生产基地。2009年白蕉海鲈获评国家地理标志产品,2011年斗门区获评为“中国海鲈之乡”称号;2019年白蕉海鲈获得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目录,珠海市获得“中国海鲈之都”称号;2020年白蕉海鲈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

  近年来,斗门白蕉海鲈以“龙头企业+基地+渔户”的生产经营模式,一二三产综合产值已过百亿元。通过构建海鲈产业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发展格局及完整产业链,海鲈一二三产业有力带动辐射周边从业人员达到5万人以上,初步形成了政府引导、市场主导、龙头企业带动、小农户深度参与的运营机制,带动农民增收。

  由于疫情的缘故,养殖产业受到了影响。在行业内的谭先生介绍:“由于疫情影响,如今餐饮消费降低了,因此很多进货的餐饮企业以及其他食品企业都减少了对原料的进货。所以,养殖业也会受到影响,销售会更困难。”

  就此,推进海鲈产业转型升级更加迫切。目前,当地水产企业发展壮大,覆盖了白蕉海鲈产业中的各个生产流通环节,如种苗、养殖、饲料生产销售、海鲈收购、海鲈加工、物流配送、流通销售等,构建了全产业链的质量监控体系,全面保障产品的健康、安全和优质。

(《小康》·中国小康网 独家专稿)

本文刊登于《小康》2022年6月中旬刊

(责任编辑:热点)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