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妆、玩手机、直播带货……这位彝族大姐为谁在忙?

[热点] 时间:2024-05-01 04:50:37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百科 点击:101次

  小山村里藏着大市场,化妆货位杂货店也能带出致富路,玩手为忙大理漾濞县街乡街村的机直从小店主变成网红货王,这位52岁的播带彝族大姐身上的故事比她的民族盛装还多彩。

  只要有镜头 随时进入直播状态

  化了淡妆、彝族穿上彝族节日盛装的大姐打开手机就开始直播:“各位宝宝们,你们看这个舞台漂不漂亮?这是化妆货位云南省第四届老年晚的舞台,好高大上哦。玩手为忙你们问我来做什么?来推销我们的机直腊肉、香肠、播带火烧辣子……”这还是彝族在台下彩排,她就已经进入状态,大姐一点儿不怯场。化妆货位导演想帮她改台词,玩手为忙她微笑着拒绝了:“我知道怎么说自己舒服,机直舒服就不会紧张了。”那可不,每天至少直播一个小时的大姐,根本不会镜头。彩排的空隙也不忘记带,现场有艺术团的,还有各家媒体的,她大大方方把蒸好的腊肉、香肠、豆腐肠切开给大家品尝。她的故事很香,她的更香,现场就有成交量。正式上台,她开始把腊肉编进山歌唱词里,看晚节目录制咽口水的,台下还是第一回吧。当主持人问她如何理解“幸福”时,她说把家乡特产带出大山,让村里的乡亲日子越来越好过,她就感到很幸福了。

  泥水、汗水、泪水凝结出的希望

  的幸福,和她身边的478户人家、1500多村民的脱贫致富一样,都是泥水里滚出来、汗水里捞出来、泪水里洗出来的。初中没有读完就辍学的,回到山村里继续种田、帮衬独自家的母亲,这是她在父亲早逝之后,第二次被贫穷狠狠伤害。闭塞的小山村、很难有结余的年景、只能向田地要温饱的日子,在她心里激起的是不甘心、不认命。到乡里卖鸡蛋,别人卖完回家了,她去供销社买针头线脑,回到村里加一点车费钱卖出去。村里人渐渐喜欢来她家寻觅生活用品,她就一趟一趟进货,进货范围开始拓展到100多公里的县城。进货的途中,班车坏在半路、山洪冲断了交通,各种险境她都遇到过。15岁那年,她开起了自己的杂货店,尽管简陋,却是她触碰市场经济洪流一般的脉搏的开端。除了种地,她平时还摆个小摊卖凉粉,至今有了自己的贸易公司的她,回想起那个用塑料布四面围起来的原生态小摊子,言语间充满温情。1994年,她把百货店搬到了乡上,人流里蕴藏着需求和商机。靠着她吃得苦、吃得亏、诚信的品质,1998年,她的百货店的资产从原来的2000元增加到了20万元。

  幸福从来没有坦途

  第二年,夫妻俩又把乡招待所下来,楼上住宿,楼下卖东西。有一天,同村的一位老奶奶找到了她,把背篓放下,指着埋在松毛里的鸡蛋和一截猪脚请她帮忙代销。老人家说,村里的年轻人都出门打工了,我们这些老辈人没啥本事,只能养养鸡和猪,肉、捡捡鸡蛋。东西都是好东西,就是没有门路卖出去啊。子哽咽了,她突然找到了这些年内心里的迷茫点在哪儿,都是转销别人的东西,却忘了家乡的宝贝。奶奶、妈妈传给她的手艺(肉、做咸菜、刺绣)也是无价之宝;还有那么多村民在寻找致富的出路,自己应该可以做点事情的。他们夫妻俩的进货渠道向外转成了向内,到村子里收山货和土特产。2000年,丈夫的突然离世给了她沉重的打击,但是年迈的母亲和婆婆需要她赡养,年幼的孩子更是在上学关键期,她不能垮。2001年她把招待所改造成了集餐饮、娱乐、商贸为一体的宾馆,招聘了10多名农村姑娘,手把手地教她们学经营管理技能。她被评为省、州三八红旗手,成为了远近闻名的女能人。

  山里的珍宝总有闪光的一天

  在收山货的过程中,也遇到了困境。山货汇聚的周期长,容易造成变质,质量参差不齐,无法维持相对稳定的口感,比如腊肉,张家的偏咸、李家的偏淡。2016年,她关闭了经营17年的小餐馆,拿出全部积蓄,办起生产加工小作坊,把10多名农村妇女召集在一起,种椒、养猪,加工野生菌、蜂蜜、腊肉等纯天然“土货”产品,想从源头上提高山货的品质。这个转型是成功的,她规范了技术标准,引导着乡亲们用最绿色的方式进行种植和养殖,加工制作了原姜山火烧、鬼火、生态腌肉系列产品,甚至还包括彝族手工刺绣。她为这些食品注册了“佩仙腊罗细辟”的商标,还成立了漾濞佩仙农特产工贸有限公司。在她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贫困群众加入到农副产品生产、山货采收加工队伍中,大家抱团发展。大姐为村子里建了一条特别的路——脱贫致富路,村里很多人家盖起了新房子。蜂蜜、香菇、木耳、核桃……田间地头、溪谷林间的珍宝飞出了大山,反哺父老乡亲的梦实现了。

  直播带货 闯进致富新天地

  收货艰辛,销货也不易。乡里没有快递,她的货物要通过班车送进县城,再去县城的邮局寄出去。这是打个电话就能招来快递小哥的城里人体会不到的艰难接力赛跑,一做就是10多年。

  2019年,她狠狠心买了一台新手机,玩起了信,并在信朋友圈里推销农产品。当年的大理三月街主办方找到她,请她在三月街平台上直播,宣传漾濞的土特产。那是她第一接触直播这种营销方式,也是她第一次化妆上,在头前讲了7个小时,到了最后嗓子都是哑的。她体验到了流量经济的强大潜力。回家以后,她开始钻研怎么自己来带货,在快手上开通了推销频道,每个月有近3万元的毛收入。2020年的疫情,不但没有影响到公司的销售,反而让她成为了乡土气息浓郁的网

  她参加州、县组织的直播培训,购买了直播需要的环形摄影灯、补光灯、麦克风、手机支架、卡农线、摄像头等设备,越玩越

  做直播并不光鲜,而是非常辛苦,白天要腌腊肉、切辣椒,只有晚上才有时间来上,那段时间她每晚都要直播到夜里十二点,有时候连妆都来不及卸就睡着了。

  去年上半年,公司网络销售额达到30多万元,到了今年,已经实现100万元的突破。

  不散场的年货街

  立冬以后,带着村民们开始做腌肉和辣子。有一位永平县的客户早早就向她预了4000多元的货。她有点好奇,问对方要那么多货做什么。客户说,由于疫情防控需要,当地的年货街取消,她和亲戚们没地方买山货,就想到了大姐的店。这个消息让她振奋,她要花大气力组织货源,线上年货街。于是,从餐桌上的硬猪脚、腌肉、香肠)到佐餐的咸(油鸡枞、火烧辣子系列),从放得住的土产(木耳、香菇、蜂蜜、核桃油)到即食的美味(麦芽核桃糖、花糖、木瓜丝)等等,她筹备了近30种年货。客户还可以提需求,她再去村里找。

  猪脚150元一公斤、香240元、豆腐98元……包含了邮寄费,她不能让农户们,也不能让客户们被挡在价格外面,只能亲自动手,节约成本。春节前的她忙到睡觉时间不到5个小时,每天多的时候3头猪,边制作肉还要边视频,辣子已经了200多公斤。订单来自全国各地,最远的是西藏。并且每天晚上还要坚持直播一个多小时,配上白天的视频,让大家看到食材选择、加工过程以及成品效果,隔着屏幕都能嗅到香味。

  继承祖传的手艺,借着绿水青山的资源,踩上网络时代的风火轮,大姐带着乡亲们转入脱贫之后的小康快车道。

  云南老年报记者 杨

(责任编辑:时尚)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