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娱乐 >渡口涛声 正文

渡口涛声

[娱乐] 时间:2024-04-30 02:53:56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综合 点击:69次

原标题:渡口涛声

榆林有个吴堡县,渡口涛声吴堡有个川口村。渡口涛声不要小看这个黄河西岸的渡口涛声小小村落,它曾见证了一段波澜壮阔的渡口涛声革命历史。

1948年3月23日,渡口涛声毛泽东率领中共中央机关前委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渡口涛声来到了这里。渡口涛声

这个村,渡口涛声是渡口涛声毛主席转战陕北的最后一站。从这里,渡口涛声毛主席东渡黄河,渡口涛声一路经山西、渡口涛声河北,渡口涛声最后到达西柏坡村。渡口涛声就在这段时间,渡口涛声人民解放军转入全国规模的战略进攻。一年多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大河之所以被称为大河,是因为它的厚重历史与深沉气质。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的先民,见证了数千年历史的沧桑。它是深沉的,在大多数河段,波浪都隐藏在平静的水面之下,涛声也都回响在浪花之间。不走近黄河,你甚至听不到它充满激情的流淌之声。

黄河的神奇,在于它总在平静之处,激荡历史风雷。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推出的《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一书里,收录了一张毛主席从陕北吴堡川口东渡黄河前往华北解放区的珍贵历史照片。从照片上看,毛主席在警卫员的护卫下坐在渡船上,背后是看似平静、实则暗藏波澜的黄河。

1947年,也就是毛主席东渡黄河一年前,国民党军队投入胡宗南等部25万人的兵力,向延安发动突然袭击。随后,党中央主动撤离延安,开始了艰苦的陕北转战。而仅仅一年之后,战争形势就发生了根本改变。为加强集体领导、统一指挥全国作战,党中央决定离开陕北,向华北解放区转进。

历史选择了川口村。因为党中央的东渡,这里成为一个著名的渡口。

1948年3月23日下午1点左右,中共中央机关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部分人员开始东渡黄河。按照计划安排,毛泽东登上第一艘木船,周恩来、任弼时登上第二艘木船。

开始东渡了!历史在这里凝聚,波涛仿佛翻卷着岁月。大约二三十分钟后,渡船到达了黄河对岸——山西省临县碛口镇高家塔村的一处滩头。

凝视着河对岸,毛主席深情地说,陕北是个好地方。

这句话,为中共中央在陕北的13年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今天,在渡口旧址处,一座东渡黄河纪念碑高高矗立。纪念碑高27米,象征中国共产党从1921年成立至东渡黄河时的1948年、整整27年浴血奋战的历史。一座占地100多亩的纪念公园也已建成,成为陕北一个重要的红色旅游景点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两岸之间,高原丘陵沟壑耸峙,一条大河奔流不息。不远处,一座跨河大桥连接起黄河两岸。一条新修建的沿河观光公路,使人们前来接受红色传统教育更加便捷。

在毛主席东渡黄河纪念园入口处,有一座纪念雕塑,生动再现了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东渡黄河的场景。雕塑中,毛泽东伫立在船头,目光坚定地眺望着远方。“东渡号”纪念船破浪前行,寓意中国革命从一个胜利渡向另一个胜利。警卫员和船工也都精神抖擞,彰显出人民战争的伟大力量。

驻足于主雕塑周围的16块铸铜浮雕前仔细品读,对我来说,是一次历史熏陶和精神洗礼。这些浮雕集中塑造展示了党中央在陕北13年间的运筹帷幄和丰功伟绩,其中既有指挥革命战争的历史场景,也有转战陕北的难忘历程,还有同陕北人民同甘共苦的动人画面。

在渡口看黄河奔流,我感受到一种心灵的震撼,思绪也随之奔涌。

黄河之水沉稳而迅疾地向下游流淌,终于在吴堡丁家湾乡拐上村河段迸发出惊天的力量,形成了天下黄河第二碛,水流湍急,风起云涌,涛声如雷。

再往下游流淌,就有了壶口瀑布,把“黄河之水天上来”的磅礴气势演绎到极致。

在壶口,再去回味吴堡县川口村红渡口的涛声,就会发现那涛声中充满了平静的韵味。正如毛主席东渡黄河,将中国革命在悄然间,渡向了一个新的起点……(■点 金)

(责任编辑:热点)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