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视界|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育人中的作用

[知识] 时间:2024-04-30 04:22:03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焦点 点击:132次
文化是理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视界灵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努力从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形成和积累的发挥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和智慧,延续文化基因,中华中的作用萃取思想精华,优秀育人展现精神魅力。传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文化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高校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高校作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理论重要阵地,肩负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视界历史使命,必须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发挥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育人有机结合起来,中华中的作用引导大学生不断增强文化自信,优秀育人努力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传统时代新人。

深刻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育人中的文化价值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它蕴含着丰富的思想观念、价值理念、道德规范、审美情趣,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广泛的群众基础、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强大的生命力,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在高校育人中具有重要的价值与作用。

增强大学生的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高校要通过开设相关课程、举办相关活动、建设相关平台等方式,让大学生深入了解和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进而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自豪感和归属感,坚定文化自信、厚植爱国情怀。提升大学生的道德修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道德理念,如崇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尚和合、求大同等,对大学生塑造健全人格、提升道德修养有着积极作用。高校要通过教材编写、教学设计、实践引导等方式,让大学生感受和体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道德魅力,提升大学生的文化素养和道德品质。

发挥课程教学在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作用

课程教学是高校育人的主要方式。高校应充分发挥课程教学在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作用,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融入各类课程设计、教学各环节,培养大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文化创新能力。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要突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内涵和时代意义,引导大学生深入学习和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激发大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在通识教育课中,设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相关模块和专题,涵盖哲学、历史、文学、艺术等领域,让大学生了解和掌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知识和思想精华。在专业基础课中,结合各个专业的特点和需求,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相关内容和案例,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各领域的创造性贡献和时代价值,培养大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创新能力。在选修课中,要开设一些专门介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课程,丰富选修课资源,满足大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和兴趣爱好。

把校园文化建设与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起来

校园文化是高校育人的重要支撑和保障。良好的校园文化对提升大学生自我修养、道德品质、价值理念有着重要作用。高校应充分利用校园环境、校园活动、校园媒体等,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融入校园文化,进一步提升校园文化育人效果。

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校园环境建设。结合高校历史人文底蕴,在建筑风格、景观设计、标识系统等方面融入合适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在潜移默化中陶冶学生情操、涵养学生品行,增强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校园活动,通过开展中华经典诵读、传统节日庆祝、民族服饰展示、民间艺术表演、文化讲座等,让大学生亲身参与和体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发挥校园媒体的优势,充分利用校报、广播、新媒体等平台,结合学校实际,推出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专题节目、专栏文章等,让大学生更加深入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融入社会实践

社会实践是高校育人的重要途径。高校应该充分利用社会实践基地、社会实践项目等,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融入社会实践,使之成为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社会参与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有效载体。

在社会实践基地中,选择一些具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色和内涵的地方,如历史名城、文化古迹等,作为开展社会实践的重点场所,让大学生走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源地和传承地,真切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在社会实践项目中,设计一些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的主题和内容,如非遗保护、礼仪推广等,让大学生积极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保护和发展。组建社会实践团队,通过成立书法社团、民乐团体、戏曲社团等,培养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让他们主动学习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育人长效机制

更好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育人价值,需要建立健全长效机制,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育人工作有机结合,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成长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

健全完善领导机制。高校要把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一项重要工作,纳入学校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明确目标任务、责任分工、工作措施等,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完善资源配置机制。对学校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进行合理分配和有效使用,保障相关工作顺利开展。同时,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与文化机构、社会组织等积极开展合作交流,拓展工作渠道和空间。构建有效的激励机制。制定出台鼓励支持政策和措施,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对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作出积极贡献的师生进行表彰奖励,更好调动师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冯晨静 闻 竞 作者均为农业大学副教授)

(责任编辑:知识)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