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周刊 | 作家杨沐:写南繁是一次精神洗礼

[知识] 时间:2024-05-04 18:39:57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综合 点击:154次

原标题:海南周刊 | 作家杨沐:写南繁是海南一次精神洗礼

文\海南日报记者 尤梦瑜

5月下旬,由海南出版社、周刊作海南省作协联合策划,杨沐海南作家杨沐撰写的写南洗礼长篇报告文学《南繁——筑牢中国饭碗的底座》在三亚发布。6月12日,繁次海南省作协与海南出版社联合在海口为该书举办作品研讨会。精神当天,海南海南日报记者专访了该书作者杨沐,周刊作听她分享创作心路。杨沐

历时3年,写南洗礼行程近3万公里,繁次身与心都在路上。精神这部作品灌入了心血,海南也承载了情怀。周刊作如今,杨沐捧着这本“沉甸甸”的作品,回首自己的创作历程,杨沐向记者感慨:“写南繁是一次精神洗礼。”

《南繁——筑牢中国饭碗的底座》。

让“飘”着的自己“沉”下来

《南繁——筑牢中国饭碗的底座》围绕水稻、玉米、瓜果、棉花等四大南繁品种,展示南繁60多年的发展历史。该书饱含深情地讲述了鲜为人知的南繁故事,着力塑造了吴绍骙、袁隆平、吴明珠、谢华安、李登海、郭三堆、程相文等南繁科学家“偏爱南繁勇闯千里关,不畏艰难敢行万里路”的生动形象,讴歌了南繁人“种济天下”的家国情怀。

很多熟悉杨沐的人都会好奇:以创作虚构小说为主的杨沐为何会接下这样一个任务?

“2019年10月,在接到创作邀请时,我是非常欣喜的。当时接受这个任务的主要原因是可以采访到袁隆平先生。我当时对袁隆平先生并不了解,但我知道,为百姓谋‘吃的’,就是最大的仁。能采访到他、书写他,是一个书写者的幸运——并不是每个写作者都能有这样的幸运。”杨沐说。

2020年9月,杨沐在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釆访袁隆平院士。

除开能够拥有这份幸运,创作该书,对杨沐而言也是一次自我“加压”。“我希望可以通过创作这样一部接地气的作品让自己真正地沉下来。”杨沐笑着打趣道,多年来,一直创作女性题材小说的她仿佛总是“飘”在半空,“这与虚构小说的创作特点不无关系,虽说故事都源于真实的生活,但最终呈现的内容往往还是基于作家日积月累的经验,并经过一番构思与想象。所以写这部纪实作品,我也要让自己转变风格与方法,我要写的所有内容都是真人真事,所以必须沉下心来去采访、去收集大量资料。”

因为作品的要求,也因为自我的要求,“飘”着的杨沐扎扎实实地“沉”了近3年。海南、北京、湖南、湖北、新疆、河南,采访近百人,“挖”出了一个又一个鲜为人知的南繁故事,书写了南繁人的家国情怀。

困难未能阻挡脚步与渴望

“2022年4月我交了稿。回望这段创作,可以说这次写作如此之难是我没有预料到的。第一个难是因为我是一个纯粹的外行,甚至关于‘南繁’这个词到底指什么,我都跟它‘搏斗’了一个月。我是那种非要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才能写出来的‘笨’作者。”杨沐说,第二个难度在于“扒开”历史,找到某个事件与另一个事件的内在关系,它们在怎样的社会大背景运行,从而找到叙述这个人物和事件有效的方法,甚至包括笔调。

第三个难度则在采访,原以为自己在海南岛就可以完成大部分采访的杨沐,因受到疫情的影响,不得不踏上“征途”。

“第四个难度是我对采访对象的认识与他们的自我认识有差别。我对他们的认识带着一种英雄主义。可实际上,这些南繁人,经历过风雨,他们的身上没有那么多英雄式的浪漫主义色彩,我不得不去校准这两种认识上的偏差,进而呈现出能够反映真实的内容。”杨沐说,而最后一个难度便是来自父亲的“严要求”。父亲是一位农业教育专家,听到女儿要写南繁后甚至比女儿还要兴奋,时常追问和督促着杨沐的创作进度。

任凭有这么多“难”,但依旧没有阻挡住杨沐的脚步与渴望。也正是在克服了一个个困难后,她才得以经历“一场精神的洗礼”。

2020年10月,杨沐在乌鲁木齐,新疆农科院的棉花试验田,釆访农业科技人员。

深受感动致敬南繁人

追溯到接过这个任务的动机——采访袁隆平先生,杨沐心怀感恩、感动。“创作这部作品,我与袁隆平先生一共见过三次面,第一次是在一场论坛上,但那只是‘粉丝’与‘偶像’的匆匆一面,并没有多少交流。第二次是2020年9月,我特意到湖南,可因袁隆平刚刚做过手术,身体虚弱,采访受阻,但我采访了袁隆平周围的人,了解了许多此前不知道的信息,也近距离观察了袁隆平的工作与生活。我在长沙待了20天,最后终于采访到袁隆平,满载而归。第三次是2021年2月,在三亚采访南繁科研工作者,我在湖南杂交水稻中心三亚基地等了许久,袁隆平身边的工作人员看出我的意图,让我很受感动的是,袁隆平从家里踱出来不仅和我聊了聊,还特意嘱咐我,‘你是海南的,你要把南繁写好。’”

来自袁隆平的鼓励让杨沐十分感动,也备受鼓舞。以袁隆平为代表的南繁人,他们的精神与情怀成为杨沐沉下心认真创作的动力。在去新疆采访“甜瓜大王”吴明珠时,看着车窗外的荒凉戈壁,杨沐很难想象,在20世纪50年代,一个从农业大学毕业的高材生竟义无反顾地一头扎进这荒漠里。

“已经90多岁高龄的吴明珠老师因患有阿尔兹海默症而出现记忆混乱,可是当我提到甜瓜的时候,她仿佛变了一个人一样,依然能清晰地讲出当年的研究和经历。”杨沐说,从老一代南繁人的无私奉献到新一代南繁人的接续奋斗,每个故事与人物都在带给她感动,而她也毫无保留地将这份“精神洗礼”下的收获书写下来,向父辈致敬,向南繁人致敬。

链接

“南繁”之声

中国种子协会

农业现代化,种子是基础。拥有近七十年历史的南繁,有力支持了中国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南繁和南繁人为我国农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南繁精神是我国种业的宝贵财富。这部作品“书写南繁故事,弘扬南繁精神”,将袁隆平、吴明珠、郭三堆、李登海、程相文等农业科学家们开创南繁历史,书写中国种业壮丽诗篇的历程真实展现给读者,具有重要的意义。

著名作家韩少功

一批有本事、有志向、有骨气的人,开创国家战略种业,强旺民族精神种性,造福天下苍生,堪称国士"有种″之传奇。由海南出版社推出的《南繁——筑牢中国饭碗的底座》这本非虚构作品,回望披荆斩棘、摩顶放踵的南繁岁月,是铭刻历史、礼赞英雄的最新立碑之作,值得后人缓缓地走近,静静地打开。

图片均由受访者提供(尤梦瑜)

(责任编辑:时尚)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