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和村民成了一家人 ——中铁大桥局驻布袋溪村扶贫工作队的日常

[知识] 时间:2024-04-29 13:19:16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焦点 点击:72次

原标题:他们和村民成了一家人 ——中铁大桥局驻布袋溪村扶贫工作队的村民成家村扶常日常

中铁大桥局工作队与村支书一起到田间查看汛情之后庄稼的生长情况。

中铁大桥局扶贫工作队在讨论工作。人中

中铁大桥局扶贫工作队与村民拉家常。桥局

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驻布作队是袋溪的日我们党向人民、向历史作出的贫工庄严承诺。作为在汉央企,村民成家村扶常中国中铁大桥局认真贯彻中央和湖北省委、人中省政府扶贫工作指示精神,桥局把扶贫工作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来抓,驻布作队切实履行国有企业的袋溪的日社会责任。2015年10月,贫工公司组建扶贫工作队,村民成家村扶常抽调1名处级干部任队长,人中2名科级干部任队员,桥局脱产驻扎在定点扶贫村宣恩县沙道沟镇布袋溪村开展工作。今年夏天,扶贫工作队都在布袋溪村忙些什么?让我们一起跟随他们的脚步,感受他们的日常扶贫工作。

早晨6点半,扶贫工作队队长邓曼青准点起床,听到隔壁房间和厅室里也有了动静。今天大家要上山,大家都起得早。

邓曼青是现任的中铁大桥局驻布袋溪村扶贫工作队队长,兼村第一书记;队员殷保刚是队员里年纪最大的,今年60岁;30岁出头的刘峰在工作队里年纪最轻,却也是最“老”的队员,2016年8月就入队了,已在布袋溪村工作了整整4年。工作队从2015年成立至今,队长、队员换了几茬,扎在村里的工作方式和队员人数一直没变过。

虽然布袋溪村已于2018年底脱贫摘帽,但对于带领村民致富奔小康,队员们仍感担子很重。

今天,他们要进山,去村里最偏远的十三组访问几户村民。

敦促搬迁拆旧屋

早饭后,拿着准备好的表格、资料,邓曼青、殷保刚、刘峰一人一顶草帽,正准备出发,看到村两委的杨明在村委会门口停车。

“送我们去十三组吧?”邓队笑嘻嘻地打招呼。

“好嘞。不过只到九组。”杨明答应得爽快,要求也提得明确。

车一路上坡,20多分钟后到九组的地界。“我还要去镇上。”杨明是个话不多的人,只爱笑。

到这里,水泥硬化路已经走完,工作队员们面前是一段坡度接近40度的砂石路,前段时间连日的大雨在路上冲出一道一拃深的土沟。

半个多小时后,走到十三组村民侯德贵家的老屋时,3个人喘着粗气。好在山里气温低,汗是边出边干,也就感觉不到热。

侯德贵家里没人,门上一把锁。

“周围几百米就他一家,这个老侯,锁什么门呀!”

黑瘦的老侯很快就从坡下跑上来,笑呵呵地开门、搬凳子、烧水倒茶,利索又热情。老侯家原本不是建档立卡的贫困户,老两口勤劳能干,孩子们都在外面工作,在这个穷山村里,基本就属条件好的人家,所以最初不是工作队重点关注的对象。后来听说他家的小孙子生病了,日子渐渐不好过起来,还闹了饥荒,但并没看见他们找村里。工作队上门走访时发现,侯家小孙子得了一种全球都罕见的病,治疗费用昂贵不说,还得持续很多年。

跟村两委商量后,工作队找县里找省里给他们申请补录进了建档立卡序列。为方便给小孙子治病,他们选择易地搬迁,住到了城里的集中安置小区里。老侯舍不得山里的地,一个人留在山上种苞谷种洋芋。可是按照相关政策,易地搬迁了的农户老屋得拆,因为宅基地需要交出来还耕。工作队这次到他家的主要工作目的就是敦促拆屋的。

“这个房子是你结婚时盖的吧?当时一定是山里最好的房。”

“是哦!是我自己一手一脚建起来的哟!”

“当时一定很不容易,现在要拆掉自然是舍不得哟。”

虽然有诸多不舍,想到工作队帮他们易地搬迁改善了生活条件,老侯终于答应按政策规定办。

争取保险获赔偿

告别侯德贵,3个人继续往山上走。今天他们要走访的第二户是侯德应家。

路明显变窄,更陡,被雨水毁坏的情况更严重。山顶上的人家基本都易地搬迁下山了,侯德应是目前唯一一个还住在山顶的村民。

“你们来了!我来开门我来开门!”刘峰刚在路口喊了两声“侯师傅”,侯德应的一张清瘦笑脸就在半人多高的竹篱笆后面露了出来,手里还端着碗黄米饭,看样子正在吃饭,也不知这是中饭还是早饭。

“你看看,我吃的是好多年的陈米,新米没吃的啦。”侯德应把碗举到个子远高过他的刘峰眼前,非要他看。刘峰笑着,举起手机拍侯德应破损的屋檐屋顶:“你又好久不下山买米了吧?我们来看看你的房子,被冰雹打得怎么样。拍了照给保险公司才能拿到赔偿款。”

“房子打烂了政府给赔呀?”

“是政府给大家买了保险,现在下冰雹受损了,由保险公司赔。对了,你的一卡通在哪里呀?找出来我们要核对一下编号,又要给你家发补助了。”一卡通是政府统一给建档立卡户办的银行卡。侯德应的卡不知藏到哪里去了,3个人走进屋里帮着翻找,因为烧地炉子屋里熏得黢黑,床上的纱布蚊帐已成褐色。

邓曼青蹲在装米的大簸箕前,掬起一把嗅了嗅:“还好,没有霉。我说侯师傅,你怕是有一年没下山了吧?下次赶场,还是去买点新米回来吧。”

邓曼青觉得驻村3年来自己的认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最初时是“我要改变你们”,后来是“我要帮助你们”,而现在,尤其是全村脱贫之后,则变成“我们是家人,我理解你,咱们慢慢来。”

“找不着没关系,你下次下山带上身份证,给你重新办一个。”刘峰安慰找不着卡开始着急的侯德应。“里面的钱不会丢的。”

发展副业拓富路

从侯德应家出来的下山路上,工作队遇上了村支书杨勇。

杨勇是布袋溪村一位了不得的致富带头人,37岁,年纪不大,经历丰富。18岁师范毕业后去了深圳、温州,跑过销售、守过仓库、站过流水线,后来回归本行当了几年小学教师。2017年看到有关“美丽乡村建设”的新闻报道,立即辞职回村,培育起花卉种苗。2018年底村两委改选,杨勇当选村支书兼村主任。

杨勇知道工作队今天上山,看着快到午饭点儿了,就放下手里的事,开车上山来迎他们。这可以让工作队少走一个小时山路。在车上,杨勇讲了个新鲜事。

“一组的吴祖清家不是刚买了两个猪仔嘛,我今天去看了看。养得真过细呀!猪仔都住单间不说,猪圈里还装了电扇、点了蚊香。”

“今天下午我们得去松坪走访,明天去见识见识吹着电扇熏着香的猪仔。”

“好。我下午继续跟普查员入户,明天咱们再同去一组。”

进入7月,“精准扶贫全国普查”开始,7月20日普查人员进入布袋溪村,10天来,工作组、村两委都在忙普查的事。这两日普查进入尾声,村两委人手足够了,工作队才抽出身来抓紧推进其他工作。

松坪是沙道沟镇的易地搬迁集中安置小区,就在镇外。小区里有小学有商街,有几十栋居民楼,软硬件都与县城的商住小区无异了。布袋溪村的村民已搬去了不少。

太阳渐渐西斜,工作队今天的工作却还没有结束,他们一会儿要与李光宏见面,商量流转土地上冬桃基地的事儿。李光宏是布袋溪村走出去的能人,在西藏当过23年兵,从副团级职位退伍后在恩施开起药品公司。精准扶贫工作开始,他关停运转良好的公司回到布袋溪村,集资修路、投资流转土地,2017年起与扶贫工作队一起发展村里的冬桃产业。

一天的走访工作结束,工作队一行在沙坪的中心广场与布袋溪的村民挥手告别。他们知道,今后的每一天,都有更加艰巨的任务等着他们。

(责任编辑:综合)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