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山新雨,绿水青山带笑颜——“记者老区行”系列报道·大巴山篇

[休闲] 时间:2024-04-29 03:49:39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娱乐 点击:65次

原标题:巴山新雨,巴山新雨绿水青山带笑颜——“记者老区行”系列报道·大巴山篇

巴山新雨后,绿水山色愈显青翠。青山区行

盛夏时节,笑大巴记者来到“红军入川第一镇”——四川省通江县两河口镇。颜记这里是系列川陕交界处,宕水和杨家河相汇,报道一座漫水桥贯通南北。山篇桥头广场伫立着“红军入川”纪念雕塑,巴山新雨生动再现了80多年前红军入川时当地群众喜相迎的绿水感人场面。放眼对岸,青山区行一条盘山公路蜿蜒通向巴中军分区定点帮扶的笑大巴两河口镇小南山村。

“这座‘双拥脱贫桥’和这条‘军民连心路’,颜记真是系列为我们村脱贫摘帽立下了汗马功劳!”小南山村2017年底顺利脱贫摘帽,报道村党支部书记李锦学回顾过往由衷感叹。这里山高坡陡、沟壑纵横,若逢雨天,不仅道路泥泞,还需绕行很远过河,肩挑背扛物资进出村极其困难,群众苦不堪言。定点帮扶小南山村后,巴中军分区急群众之所急,协调资金修桥铺路,实现车辆物资直达村组,助力村里68户301名群众走上脱贫致富快车道。

沿村道盘旋而上,放眼四望,这片红色的土地上瓜果飘香、楼房林立。群山环抱中,易地扶贫搬迁聚居区一栋栋青瓦白墙、“人”字顶房屋整齐排列,散居民房和村民的肉兔养殖棚错落有致,镶嵌在绿水青山之间,村委会广场上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迎风飘扬,呈现出一幅美丽山村画卷,让人心旷神怡。

“以前我们家住的是土坯房,屋外下大雨,屋里下小雨,经常要重修,没少花钱。现在我们没花钱就住上100平方米的小楼,水、电、网全通,别提多高兴了!”走进村民杨永才家,他介绍自己的新房时,笑得合不拢嘴。

杨永才一家5口人,每人获得易地扶贫搬迁补助2.5万元,而房屋总造价还不到10万元。以前,村里灾害多发,住房安全问题突出,“年年灾害年年救、年年倒房年年修”。依据巴中市扶贫政策,军地协作将村里15户居住高山、深谷、边远地带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搬离原地、挪了穷窝。

“太阳出来像明灯,红军与我心连心,大家齐心团结紧,挖掉穷根栽富根。”当年传遍巴山的红军歌谣,正在变成现实。

挪穷窝是手段,斩穷根才是根本。通过军地协作努力,村里因地制宜实施生态养殖,栽种李树、花椒、药材等,村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33户贫困户人均年收入从2400元增长至6000元以上。

“快进屋喝茶!”来到二组聚居点,村民付定郭见记者关注他家门边醒目的“脱贫致富光荣户”牌子,热情地招呼道。近年来,该军分区指导村党支部开展兴业致富、遵纪守法、孝老爱亲、屋洁院美、身健心乐等活动,悬挂村规民约、宣传标语,树立典型引导村民改进民风民俗。

不仅要让群众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还要帮他们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该军分区着力帮助群众改进生活方式、提升文明素养。

村道上因刮风下雨落下不少枝叶杂物,村民黄俊兰正认真打扫自家门前的一段道路。她手握扫把说:“如今,村里实行道路分段管理,各家各户按分工清扫所负责路段,共同美化村容村貌。”

绿水青山间,村民积极美化环境,打造绿色宜居乡村。过去,农村生活垃圾一直是村级治理中的一道难题,结合人居环境整治,军分区指导村里建起7个垃圾池,融入“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市县处理”生活垃圾收运处理体系。“我们村被列入自然保护区,为了改善生态环境,我建议安装化粪机……”记者来到村委会时,村民代表正就生活污水处理问题展开热烈讨论。“适时召开由村民推选的15名代表参加的‘议事会’,让村民参与村里具体工作的讨论,是军分区帮我们总结的一条管用工作经验和方法。”李锦学介绍,“议事会”机制既提升了村民的主人翁意识,又起到了促进和谐团结的作用。

前两年,该军分区先后为村里捐建45盏太阳能路灯、投资栽种15000株果树苗。村里几次召集村民代表议事,组织现地勘察,确保路灯安装科学,果树栽种合理,做到家家户户满意。

返程再次踏上“双拥脱贫桥”,桥下河水欢歌奔腾,桥头红军雕塑伫立,见证着革命老区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幸福景象。

短评

探索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

■李浩然

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成色。巴中军分区从富民产业、人居环境、乡风文明等多方面发力,积极探索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打造小南山村发展新支点,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脱贫攻坚是乡村振兴的基础,乡村振兴是脱贫攻坚的动力,二者相辅相成,互补互助。做好两者统筹衔接,才能确保如期实现脱贫攻坚目标、顺利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贫困地区走向全面振兴、共同富裕。(■熊 俊 陈俊峰 司李龙)

(责任编辑:休闲)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