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创全球影响力科创基地、内陆开放新高地、营商环境一流示范区 武汉自贸片区擘画三年发展新蓝图

[综合] 时间:2024-04-29 10:17:57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娱乐 点击:178次

原标题:争创全球影响力科创基地、争创自贸展新内陆开放新高地、全球营商环境一流示范区 武汉自贸片区擘画三年发展新蓝图

未来科技城

武汉自贸片区

东湖综保区

国家地球空间信息产业化基地

中国光谷科技会展中心

中国(湖北)自由贸易试验区武汉片区(以下简称武汉自贸片区)再次成为湖北改革开放的影响营商先行军。

日前,力科陆开流示蓝图武汉自贸片区完成《中国(湖北)自由贸易试验区武汉片区深化改革创新发展三年行动方案》(简称《三年行动方案》)编制工作,创基剑指改革创新深水区。地内

作为开放突破口、放新范区改革“试验田”,高地武汉自贸片区如何突破性发展,环境成为武汉乃至湖北高质量发展的武汉火车头?

《三年行动方案》开宗明义: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发展,片区对接国际经贸规则,擘画加快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争创自贸展新现代产业体系和开放型经济体系。

2017年4月1日,全球武汉自贸片区挂牌成立。影响营商根据国务院批复的湖北自贸区总体方案,武汉自贸片区制定了实施方案,提出200余项改革任务。截至目前,具备实施条件的已全部完成。

大胆闯、大胆试、自主改。武汉自贸片区走过4年多改革创新路,兵不解甲!

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对自贸区工作的决策部署,加快落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支持中国(湖北)自由贸易试验区深化改革创新若干措施的通知》,在上一轮改革任务全部完成、改革成效初步显现基础上,面对新形势、新要求,武汉自贸片区开展《三年行动方案》起草工作,主动谋划布局新一轮改革试点任务,确保在“十四五”开局之年开好头、起好步,为武汉外向型经济高质量发展发挥更大作用,为全国制度创新提供更多武汉经验。

《三年行动方案》的编制,坚持连贯性和前瞻性相结合、宏观政策和微观需求相统一的原则,通过多角度研究、多方面对比,以可操作、可落地落实为准则,尽量做到具体化、数据化、项目化,综合考虑形成武汉自贸片区未来深化改革重点任务。

《三年行动方案》的内容,体现“四个基于”:一是基于国家赋予的战略定位及省市要求;二是基于国内外先进经验;三是基于武汉自贸片区的短板和不足;四是基于武汉自贸片区内生发展需求。

按照方案规划,未来3年,武汉自贸片区将聚焦制度创新主线,实施科技创新引领、主导产业升级、营商环境优化、高端人才集聚、金融服务创新、对外开放提质“六大行动”。

勇担新使命、奋进新征程。武汉自贸片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说,力争用3年时间,将武汉自贸片区打造成为全球有影响力的科技创新基地,全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地,内陆地区对外开放高地和全国营商环境一流的示范区。

六大行动彰显自贸改革创新“武汉作为”

2017年4月挂牌以来,武汉自贸片区连续4年,在中山大学自贸区综合研究院发布的“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制度创新指数”第三批自贸试验(片)区排名中名列前矛。

“出台《三年行动方案》,就是秉持‘跳起来摘桃子’的拼搏精神,争取在第三批自贸区中保持领先地位。”东湖高新区自贸改革创新局负责人说。方案编制过程中,该局累计走访50余家市区相关单位,借鉴了上海、海南等自贸区先进做法,邀请17名各地各领域知名专家审核把关……

基于此,《三年行动方案》锚定创新能力保持领先、产业发展提质增效、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开放水平显著提升等四项具体目标。

定目标、明策略、见行动。

在锚定宏伟目标的基础上,《三年行动方案》提出开展六大行动,并将其细化为42条举措共92项任务。

科技创新引领行动,试点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主导产业升级行动,每年按计划设立不低于5亿元的“硬核科技”发展专项资金;营商环境优化行动,统筹推进省市107个“一事联办”主题在武汉自贸片区落地实施;高端人才集聚行动,每年设立1亿元专项资金奖励符合条件的重点企业高端紧缺人才;金融服务创新行动,持续开展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试点,研究开展合格境内投资企业试点;对外开放提质行动,加快与鄂州花湖机场形成联动,大力发展多式联运。

“干货满满、亮点纷呈!”在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光谷自贸研究院院长陈波看来,新一轮改革任务的拟定,既有深化上一轮改革任务的连贯性,也有解决企业痛点、难点问题的针对性,还有对标、追赶先进的主动性,彰显了自贸改革创新的“武汉作为”。

东湖高新区自贸改革创新局负责人说,武汉自贸片区新一轮的改革创新的路径设定,在国家层面上,一是围绕国务院明确的“打造中部有序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集聚区、全面改革开放试验田和内陆对外开放新高地”战略定位;二是结合国务院第7次自贸区工作部际联席会“要加快先行先试、加大改革力度、加快优势产业集聚”精神;三是服务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际国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在省市层面上,则瞄准武汉自贸片区在服务湖北省建设光谷科创大走廊、武汉“打造‘五个中心’建设现代化大武汉”大局中的着力点和突破点,擘画了武汉自贸片区未来改革发展的新蓝图。

细化任务、挂图作战

武汉自贸片区未来3年锚定四大目标

挂牌至今,武汉自贸片区以制度创新为核心,聚焦市场主体需求,共探索形成202项改革成果。

其中,“三办改革”“股权转让登记远程确认服务”等10项创新举措在全国复制推广,“资本项目收入支付便利化”“保税物流货物触发申报新模式”等75项改革成果在全省复制推广。

近5年来,武汉自贸片区“光芯屏端网”核心产业链聚集规上企业500余家,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超过5000亿元。

东湖科学城建设加速推进,累计集聚502家瞪羚企业和6家独角兽企业,上市企业达52家。

对外开放水平大幅提升,东湖综保区同时进入全国排名、中西部地区排名A类名单。

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在已经取得的亮眼成绩基础上,武汉自贸片区正瞄准更宏伟的目标,通过推进更深层次改革、更高水平开放,致力实现更高质量发展。

创新能力要保持领先。高标准规划建设东湖科学城,全力打造武汉东湖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攻克一批核心关键技术,PCT国际专利申请数量每年800个以上,专利申请年均增速不低于15%。企业创新主体加速成长,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年均增长20%以上,到2023年高新技术企业超过2760家。

产业发展要提质增效。加快建设“光芯屏端网”和大健康两大万亿级产业集群,力争打造3个到5个千亿级新兴产业,培育1个千亿龙头企业和10家百亿级领军企业。3年累计新增投资总额2300亿元以上,新增亿元以上开工(营业)项目投资额年均增速10%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项目投资额比重超过50%。

营商环境要持续优化。对标世界银行营商环境评价体系,深化“放管服”改革,开展营商环境第三方评估,定期发布营商环境发展报告,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每年形成不少于15项制度创新成果,高质量复制推广国家、省级试点经验和实践案例。实现新登记企业数量年均增速10%以上,3年累计新登记企业4.6万家。

开放水平要显著提升。加快建设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对标国际经贸规则体系,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实际利用外资年均增速15%以上,3年累计实际利用外资突破49亿美元,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速15%至20%,2023年突破1860亿元,每年新增外向型产业项目30个以上,招引1个投资额50亿元以上外向型产业项目。

2021年,武汉自贸改革创新亮点纷呈

今年,武汉自贸片区坚持“双自联动”,聚焦制度创新推行“三四五”工作机制。三是指“三全”目标,即企业全周期、需求全方位、产业全链条;四是指“四联动”机制,即与园区联动、与企业联动、与部门联动、对上联动;五是指“五个1”模式,即1个干部、1个园区、1个产业、1个业务领域、1批企业。该机制将企业成长和产业发展实际需求作为制度创新的主攻方向,着力提升政策效能和创新效益。

12月2日举办的第三届武汉自贸片区发展论坛上,成立了全国首个以“1+N”模式运营的进出口企业服务联盟,搭建“一站式”进出口企业服务平台,帮助武汉自贸片区企业参与国际合作、主动融入“双循环”格局。联盟坚持以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方式进行筹建,聚焦市场主体需求,通过充分调动相关社会资源和市场资源,凝聚多方力量,帮助中小企业“引进来”和“走出去”。

今年,武汉自贸片区积极推进国务院第六批改革试点及湖北省政府第五批改革试点经验复制推广工作。前者36项改革试点经验中,武汉自贸片区有实际需求且具备实施条件的26项已全部复制推广;后者18项复制推广工作已全部完成,改革实施效果良好。

今年,东湖高新区自贸改革创新局累计213人次参与到67次“三全”“店小二”活动中,实地走访了104家武汉自贸片区代表性企业、机构、行业协会等单位,主动收集130余项问题诉求,对反映强烈的共性问题研究形成50余项武汉自贸片区制度创新建议。今年7月,“科技信贷政策导向效果评估机制”作为湖北自贸区的唯一代表,成功入选全国自贸试验区第四批最佳实践案例。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武汉自贸片区多次协调出入境、外专等部门,推动将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的受理权限由武汉自贸片区拓展至东湖高新区全域,实现“审批办证不出区”;通过将外国人签证证件审批、制证前移至武汉自贸片区,推动外籍人员办证流程时限缩短至10个工作日内,办结时限居全国前列。

贸易便利化将成武汉自贸2.0关键词

提升贸易便利化程度,是武汉自贸片区设立的“初心”。走过4年多改革创新路,武汉自贸片区具备更高水平开放的基础。

专家学者认为,完成上一轮改革任务,意味着武汉实现自贸1.0。面对新一轮改革任务,武汉即将迈入自贸2.0,“贸易便利化”是未来一段时间改革创新的关键词。

“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生效在即,中国已经正式申请加入CPTPP(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这样一些高标准的全球自贸协定,自贸区如何巩固政策、制度优势,迎接新的机遇和挑战,值得思考。”国务院参事室自贸试验区建设研究中心研究员赵晋平说。高标准的自贸协定,对自贸区开放水平和贸易便利化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在这个过程中,对自由化水平更高的政策、制度进行先行先试,为中国自贸区建设积累更多经验,是以武汉为代表的自贸片区在今后的重要任务。

“进一步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加工贸易是重要抓手,要靠龙头企业引领拉动。”中山大学自贸区综合研究院院长、教授符正平说。

当前,成都、西安、郑州等内陆地区自贸片区发力贸易便利化,主要着力点是加工贸易。他认为,武汉制造业基础扎实,具备在加工贸易领域做大做强的基础。“首先要抓住龙头企业,特别是沿海地区产业转移产生的机会,用好的政策和制度吸引它们在武汉落地发展,进而起到引领带动作用。”

“RCEP对武汉这个制造中心来说,特别是针对高科技企业、高端制造业聚集的武汉自贸片区来说,潜在影响是非常大的,贸易便利化程度够不够高,直接关系到武汉自贸片区的发展质量。”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光谷自贸研究院院长陈波认为。

武汉自贸片区4年的改革创新发展,是围绕贸易便利化这个原点所做的“螺旋上升”,虽然目标没变,但目前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的立意比4年前要高得多。着眼当下,武汉自贸片区不仅仅要提升贸易流通便利化,还要在贸易模式便利化上下功夫,特别是对产业链配套服务国际化,以及对新贸易规则的执行和适应上做出探索、形成经验,确保《三年行动方案》达到预期目标。

数读武汉自贸片区

已集聚各类企业6.2万家

创新推行“三四五”工作机制

首创“1+N”模式进出口企业服务联盟

挂牌以来探索形成202项改革成果

10项创新举措在全国复制推广

75项改革成果在全省复制推广

挂牌以来推动18家企业登陆资本市场

累计投入21.2亿元人才专项资金

集聚4名诺贝尔奖得主

66名中外院士

(责任编辑:综合)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