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特派”在行动!福建南平跑出深化机制加速度

[热点] 时间:2024-04-28 12:43:30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休闲 点击:11次

  中国小康网 独家专稿

  文|《小康》·中国小康网记者 于靖园

  “科技特派员”制度发源于福建南平,科特派在全国得以推广。行动历经20多年的福建探索实践,如今形成了蓬勃发展态势,南平迸发出强大的跑出生命力。

1683271669862085.jpg

  一同耕耘 越来越多的深化青年科技特派员正接过前辈的接力棒,在乡村大地与农民朋友齐心奋进。机制加速 摄影/晴子

  “有问题就问特派员!科特派”在乡村振兴的行动路上,越来越多的福建南平老百姓把这句话当成了口头禅,而这种深深刻在骨子里的南平信任也让科技特派员肩上的担子更重了。

  福建省南平市是跑出一个典型的山区农业大市,70%以上人口在农村。深化上世纪90年代后,机制加速原有以粮林为主的科特派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南平的传统农业面临重大挑战。

  拉开振兴乡村的序幕

  通过分析调研,当地发现“三农”发展面临的最突出矛盾,就是农村经济发展对科技具有强烈需求与农民文化素质偏低、农村科技服务“缺位”之间的矛盾。一边是农村人才匮乏,一边是大量的科技人员闲置在机关,大批农业科技成果远离农民,无法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同期,我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农村长期实行的行政管理体制也必须尽快适应市场经济的体制转变。

  在此背景下,南平市将破解“三农”难题的突破口,选在创新农业和农村科技服务上,科技特派员制度应运而生。

  南平是科技特派员制度的发源地。1999年2月,正是在这里,首批225名科技人员深入215个村开展科技服务,拉开了科技进村、振兴乡村的序幕。

  2002年10月,科技部总结南平科技特派员实践经验,在西北五省区开展科技特派员试点工作。

  2012年,“科技特派员”首次写入中央一号文件,标志着科技特派员制度从地方实践上升为国家层面的制度安排。2018年11月,“南平市连续19年推进科技特派员工作、助力精准扶贫”经验做法受到国务院通报表扬,并入选改革开放40周年“福建影响力”优秀案例。2019年,全国科技特派员制度推行20周年总结会议上,南平市的科技特派员工作又获通报表扬。

  如今,这项发源于闽北的农村工作机制已上升为国家制度性安排,迸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历经20多年的探索实践,科技特派员制度在全国得以推广,形成了蓬勃发展态势。

  齐心奋进焕发新活力

  2021年10月12日,以发源地的担当,南平市提出“打造科技助力乡村振兴的‘样板’”的目标任务,制定出台《深入推进新时代科技特派员制度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以下简称《三年行动计划》)。

  《三年行动计划》明确了新时代科技特派员制度的重点任务:总结经验做法,加强示范引领。要建立政策研究机构,丰富展示教育载体,筹备系列活动,合力推动宣传报道。完善创新成果,提升服务支撑。要创建科技特派员服务标准,提升科技特派员学院品牌,搭建一体化运作云平台,丰富科技特派员金融产品。巩固优势地位,夯实工作基础。要强化管理机构建设,扎实推进考核管理,建强科技特派员队伍,促进服务能力提升,保障激励措施落实,保障财政资金投入。坚持人民立场,筑牢科特派灵魂。要坚持重心下移,实现一体运作;要坚持利益共享,推动长效服务;要坚持聚焦产业,助推转型升级。

  两年来,南平市实现了首个全国骨干科技特派员培训基地落地南平,线上举办培训班3期培训700余人。持续完善选派方式和服务内容,实现科特派和技术服务乡村全覆盖、产业全覆盖;成功发布了全省首个科特派服务标准,并完成首个全国标准编制工作。

  当前,南平正与院士团队合作,发挥科特派制度发源地的优势,以人工智能、大数据为支撑,搭建“绿色产业创新平台”,推动产业链、人才链、创新链、资金链“四链”融合,破解“企业找不到专家、成果找不到转化”的难题,打造科技特派员制度的升级版。

  南平市广大科技特派员带着任务和责任扎根基层一线,以实际行动为乡村振兴和绿色发展奉献才智,深受广大群众欢迎。截至2022年8月,南平市共有在岗科技特派员1589人、团队715个、法人26个。科技特派员服务范围涵盖了全市所有的行政村,涵盖了“3+4+5”重点产业和“五个一”特色产业,涵盖了“武夷品牌”“生态文明”“传统文化”等重点领域,全市所有乡镇实现了科技特派员驻点全覆盖和科技特派员工作站全覆盖,90%的行政村设立科特派服务点。在服务发展的实践中,形成了“科特派+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科特派+下派村书记”“科特派+流通助理”等多种服务模式,使科技特派员制度始终充满生机活力,得到广大群众的真心拥护和欢迎。

  如今,福建已累计选认科技特派员7万多人次,茶、果、花和菌等涉农产业都有科技特派员的身影,科技特派员创业和技术服务实现乡镇和重点建制村全覆盖、一二三产业全覆盖。同时,创新探索不停步,首设“行业领域”省科技特派员、首创科特派利益共同体备案登记和收入报告制度、开发具有福建特色的“科特贷”“科特e贷”“科特派救助及研发费用损失保险”等金融产品,为不断完善体制机制提供福建经验。

  “茶”一直是福建省闻名在外的标签之一。两年来,南平市充分发挥“三茶”统筹发展理念策源地优势,以感恩之心、奋进之力、实干之行,以茶科技让这片叶更茁壮,以茶产业让这片叶飞更远,以茶文化让这片叶韵更足,全力建设全国“三茶”统筹发展先行区。

  南平市以科技赋能茶叶全产业链,新建了14个茶树种质资源圃,有4个乌龙茶茶树新品种获得国家品种登记;研究发布全国首个绿色生态茶园建设标准,并建成绿色生态茶园48.42万亩。还开发出全国首个数字化乌龙茶智能做青系统,制定了茶产业标准19项;组织院士团队研究发布《南平市环武夷山国家公园保护发展带水资源》和《武夷岩茶的品质化学与健康养生功能》两个白皮书;建成运营政和中国白茶城……

  20多年来,南平市广大科技特派员以推动产业升级为己任,积极发展设施农业、生态绿色农业和休闲养生农业,推动打通小农户与大市场有机衔接的关节点。他们充分发挥农业科技传播者的作用,积极“授人以渔”,培养当地人才,截至2022年8月,共举办培训班15万多期,培训620多万人次。培育和造就了一批新型职业农民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助力产业升级,涌现出“榛仙”詹夷生、“葡萄仙”谢福鑫、“茶仙”刘国英、“米仙”江文清、“竹仙”林振清等一批优秀代表,推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带动发展家庭农场2650户、专业合作社3635家、龙头企业153家,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9.8%,增幅多年居全国全省前列。

  不得不说,科技特派员制度激活了乡村振兴的内在动力,许多青年农业科技工作者因此主动下到田间地头。福建农林大学教授、福建省科技特派员钟凤林表示,他们秉持因地制宜理念,运用科学技术促进当地农业发展的工作状态和精神品质,积极投身“青山变金山”的探索创新,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在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共融”和协调并进的绿色发展之路上不断奋进。

  对于农业科研工作者来说,“科技特派员”是一个光荣的称号;对于青年人来说,这个身份更是莫大的鼓励。钟凤林表示,科技特派员走进农村不是去“走走过场”“拍拍照片”,而是实实在在扎根泥土,为一方农业生产建言献策,接续努力,久久为功。如今,越来越多的青年科技特派员正接过前辈的接力棒,在乡村大地与农民朋友一同耕耘、齐心奋进。

  (《小康》·中国小康网 独家专稿)

  本文刊登于《小康》2023年5月上旬刊


(责任编辑:热点)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