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要让梅州“村鸭”游向珠三角

[热点] 时间:2024-04-28 06:06:33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知识 点击:56次

原标题: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要让梅州“村鸭”游向珠三角

大成村湖鸭养殖基地,村鸭工作队体验用玉米粒喂养鸭子。驻镇珠角南方日报记者 金镝 摄

■镇里来了工作队

前不久,帮镇住在永和镇政府旁的扶村居民发现,每天都有六、工作七个戴草帽的队让人出入镇政府。其中,梅州何海波是村鸭永和镇政府新农办的一名干部,其他几个生面孔,驻镇珠角按照村民的帮镇话说“是省里派来的,是扶村来帮我们的。”

这些新鲜的工作面孔,是队让由广东省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以下简称“省地方志办”)和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广东省分公司(以下简称“广东联通”)组成的驻梅州兴宁市永和镇帮镇扶村工作队。

寻村情、梅州找问题、村鸭谋对策、定规划,自6月30日入驻以来,工作队就马不停蹄地展开“地毯式”的调研,一个多月来,他们的足迹遍布了永和镇25个行政村(社区),按照工作队的设想,在未来的三年里,不但要接好脱贫攻坚“接力棒”,进一步巩固脱贫成果,还要在乡村振兴的征程上,埋下一颗新的种子。

●南方日报见习记者 张晋

南方日报记者 朱红鲜 张柳青

队伍中半数人有扶贫经验

6月30日,工作队正式进驻永和镇,从那时起,镇政府附近的居民常常看到戴草帽进出的人。

永和镇位于梅州兴宁市东部,距市区8公里,205国道、梅河高速、兴畲高速、东环大道贯穿其中,交通便利,地理位置相对优越。永和镇原有四个省定贫困村,经过上几轮的脱贫攻坚,2019年底,该镇建档立卡贫困户697户1342人全部实现脱贫,脱贫率100%。

虽然已经脱贫,但永和镇综合实力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提升脱贫攻坚成果水平,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成为该镇当前的重要任务。

梁晓君是省地方志办四级调研员,也是队长,一个多月来,她带领着队员走在永和的巷尾田间,并多次和永和镇党委书记曾波讨论发展计划。在她看来,在乡村振兴驻镇帮镇扶村工作前期,工作队要当好联络员和调研员,“就是要充分了解村情、镇情,持续巩固好原有的脱贫成果,寻找能发展壮大的富民产业。”

对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工作队信心满满。这支目前由六人组成的队伍里,半数人有扶贫工作经验。

冯育平是广东联通党群工作部处长,在兴宁有多年的基层工作经验,作为梅州本地人,他更容易与当地村民沟通。省地方志办一级主任科员,85后奶爸黄佩德和广东联通的90后员工黄望平虽年纪轻轻,但扶贫工作经验不少。

不过,三个人不约而同地指出,扶贫工作和乡村振兴驻镇帮镇扶村工作区别非常大,其中一个很大的转变就是帮扶方式。“以前我参与的精准扶贫,是点对点的帮扶,现在是组团式结对帮扶。”冯育平说,队员中除了省地方志办和广东联通公司派出的骨干,还有省农行派出的金融助理,省科技厅派出的科技特派员,这种“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科研力量”组团结对帮扶模式,可以充分发挥各单位、企业的平台优势。

在梁晓君看来,工作队由不同的单位成员组成,队员各自不同的专业背景让工作队在考虑问题时,更为全面均衡,且队员里有60后、70后、80后乃至90后,具有年龄结构优势。

除了冯育平和黄望平,梅州联通政企BG(专业系列二级技术总监)刘远标和广东省农行派驻的金融助理陈龙泉,均为梅州本地人,他们希望凭借驻镇帮镇扶村的东风,回馈哺育自己的故土。

从村子里调研回来,把草帽摘下,并不代表一天工作结束。工作队回到镇政府后,围坐在桌前,拿出笔记本汇报走访村子的情况,梳理村里存在的问题,提出初步的建议,然后整理编入工作队调研日志。

“接下来,我们要尽快转为指导员、监督员和宣传员,与镇村干部形成合力,助力乡村振兴。”对于接下来的工作,梁晓君提出了自己的要求。

为村里龙头产业“把脉”

“我们来就是为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是工作队队员们常说的一句话。

8月11日,梁晓君带领工作队来到永和镇大成村,这次他们将为该村的特色养殖产业“把脉”。

位于大成村的勤丰生态种养有限公司,是一家特色养殖企业,利用低洼地种植莲藕,在莲藕塘里养鱼养湖鸭。近年来,在老板张文东夫妇的悉心打理下,公司已有不小规模,逐渐成为了村里的龙头产业。

张文东介绍,目前公司基地种有500多亩莲藕,养殖湖鸭一大批,年产湖鸭种苗20多万只,始终坚持产销一条龙服务,产品主要销往兴宁各大酒店、饭店、农庄,供不应求。

然而,对于这样在村里较为成熟的产业,梁晓君带领工作队在多次调研后,发现了问题:没有响亮的品牌,产品附加值过低。

“发展势头是不错的,老板也踏实肯干,但还可以发展壮大。”梁晓君表示,目前该产业主要集中在生产阶段,面临着管理人手不足、产业链不长、产品附加值不高等问题。“这样高质量的产品,如果能打造出一个品牌,走出兴宁市,对村子的带动作用将是很大的。”梁晓君说。

简单来说,就是要让兴宁的鸭子“游”到珠三角市场上!

产业薄弱、农产品附加值低,勤丰生态种养有限公司存在的问题,从侧面反映出永和镇产业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工作队走访蓝排村发现,该村的加工制造业因未能形成品牌和产业链,经济效益较低,现已逐渐萎缩,目前外流人口较多。

镇子的另一大短板是劳动力的流失。“人口减少更意味着劳动力的外流,缺乏劳动力,地方产业的发展就会有比较大的阻力。还需要注意的是,村庄的空心化,会减少村集体收入,加剧农田撂荒。”冯育平说。

调研一个多月来,驻永和镇帮镇扶村工作队认为,各村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劳动力外流,村子空心化,产品附加值低,产业基础薄弱,农田撂荒等共性问题,但由于各村地理环境、交通状况的差异,不同村子的发展程度不相同,又存在各自的困境。

“永和镇内部发展不均衡,西南部地势平坦,人口较为密集,发展情况优于其他地方,如何均衡镇内各村的发展,值得思考。”冯育平翻出手机上的永和镇行政地图,在上面来回比划。

埋下乡村振兴种子

在梁晓君的办公桌上,村情报告、乡村振兴等相关材料高高低低地摞起来。梁晓君说,作为第一批派驻的工作队,他们要种下一颗振兴的种子,让它生根发芽。

工作队仍在不断地走访调研中,但在他们的工作日志中,已有了解决现存问题的大体思路。如,就产业薄弱、劳动力流失等问题,工作队建议,企业应提高产品质量,改进生产技术,采用先进的营销模式,将产品的经济价值最大化,提高产品附加值,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劳动力回流,努力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就农田撂荒问题,工作队认为,应发挥村委、乡贤、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凝聚群众力量,做好荒废农田复耕。

“为促进镇村问题的解决,工作队将在因地制宜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帮扶单位的特色优势。”梁晓君说。

“产业做大做强需要资金,工作队能提供吗?”工作队走访永星村小龙虾养殖基地时,养殖基地负责人李卫东不停地捋着小龙虾青白色的肚子问。

“没问题。”省农行金融助理陈龙泉给出一个肯定的答案。除了资金支持,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也积极与高校专家合作,为产业提供技术指导。

根据自身的禀赋特色和当地实际需求,省地方志办、广东联通分别提出“红色永和”与“数字永和”的概念。

“有些村子红色文化资源多,但是没能充分利用起来。”梁晓君指出,结合乡村规划布局、当地资源禀赋,及群众实际需求,省地方志办可发挥地方志系统在挖掘红色资源、助力文化振兴方面的资源优势,帮助永和镇打造红色名片,推动当地红色旅游资源镇村经济发展。

刘远标也表示,接下来将依托广东联通信息化禀赋特色,在永和打造“数字乡村”试点,推动基层治理、党建引领向数字化转型,实现“数字永和”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对于未来三年的工作,队员们保持乐观态度,却也不低估工作难度,因为他们投入到了一项伟大的事业中。

■驻镇手记

家人虽远 朋友常在

去永和镇采访的第一天,便下了雨。摄影师担心外景拍摄有困难,想方设法做备案。我问工作队:“下雨耽误你们工作吗?”

黄佩德听了哈哈一笑,说:“有时候,我们出门工作就下雨,我们收工,雨也收工。”黄佩德是85后奶爸,夜间回宿舍若是接到妻儿的视频电话,声音从洪亮变得低柔,先问候妻子,再讨好儿子。

队长梁晓君有两个女儿,她说,对孩子是愧疚的,“但能参与到乡村振兴,我能实现自我价值,也能为国家发展贡献一份绵薄之力。功成不必在我,但功成必定有我嘛!”梁晓君笑说。

陈龙泉的孩子在读大学,妻子常常出差。陈龙泉说他在兴宁长大,现在是回馈家乡。

刘远标作为梅州联通政企BG,他认为乡村治理可以依托信息化整合资源,齐抓共帮,让老百姓办事更便捷。

一天的忙碌后,队友们围桌坐下,泡一壶茶、抓一把花生,你一言我一语,很快就成为熟络的朋友。(朱红鲜 张柳青 张晋)

(责任编辑:百科)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