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来了,湿热证怎么调理?海南专家教你从饮食、中医等5方面调养

[热点] 时间:2024-04-28 03:35:32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娱乐 点击:107次

原标题:夏天来了,夏天来了湿热证怎么调理?海南专家教你从饮食、湿热食中中医等5方面调养

新海南客户端、证调南海网、理海南国都市报5月10日消息(记者王洪旭)立夏之后,南专海南天气逐渐热起来,家教高温湿热的从饮环境,常常让人觉得浑身黏糊糊的调养,倦怠、夏天来了不想动弹、湿热食中嗓子不适,证调喉咙里有痰却咳不出来吞不下去,理海皮肤好发湿疹,南专口臭,家教脸上出油多、从饮头发油腻、脸上长“痘痘”、心烦心悸,失眠多梦;或头重肢困,胸闷脘痞腹胀,食欲差、大便粘腻,排便不爽等;女性会阴部潮湿,白带增多发黄,男性表现为阴囊潮湿,舌苔腻等。这就是中医常说的湿热证。

那么,湿热是如何形成的?该怎么调理?5月10日,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南国都市报记者采访了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中医科吉贞料医师,为你答疑和支招。

湿热是怎么形成的? 由湿热气候和脏腑功能失调所致

湿分外湿和内湿两种。内湿是因脏腑正常功能失调所致。《黄帝内经· 素问·生气通天论》中说:“膏粱之变,足生大疔。”即常食味厚、脂多、油腻的食物会导致湿热内蕴,易患疔疮之类的疾病。即暴饮暴食,食用过多油腻、甘甜、厚味的食物,嗜好烟酒等,就会加重脾胃、肝胆等脏腑负担,特别是脾最易受湿困,脾不能正常运化进而使机体“水湿内停”。

外湿是由于气候潮湿或居住环境潮湿,外来水湿入侵人体而引起的。外湿束缚体表,脾运化功能受阻或脾运不健,水湿滞留,致使湿从内生。

热则是一种热象。如辛辣或者热性的食物吃多了,人体会滋生内热。体内阳气过盛,阴并制阳,产生口干、口臭等热象。水湿滞留过久会化热,而阳热的人则因水湿入侵而形成湿热。

《温热论》中说:“有酒客里热素盛,外湿入里,里湿为合。在阳之躯,胃湿恒多;在阴之体,脾湿亦并少,然其化热则一。”即常饮酒、内热盛的人,受外湿入侵易生湿热。阳热的人,多有胃湿;阴盛的人多有脾湿。有湿的人受热邪时只会形成湿热。《读医随笔》中说:“病痉者,其人必平日湿重而气滞,或血燥气涩也。”即湿热体质者体内湿气较重,且容易引起气滞,或者有血燥热、气机不畅的现象。

湿热是指人体内的湿与热同时存在的现象。湿热证大致可分为湿重热轻、热重湿轻、湿热并重等证型。

辨别湿热之偏轻偏重,最简单、有效的方法:首先是看舌苔;其次问口渴。若湿重热轻者,舌苔白且腻,口淡不渴;湿热并重者,舌苔黄厚腻,口渴不欲饮,或口渴而喜热饮;热重于湿者,舌苔黄微腻或黄燥不腻,口渴明显而欲饮。

辨证施治 从情绪、饮食、中医等5方面调养

得了湿热证怎么办?吉贞料医师建议,应该辨证施养、辨证施治,可从下面5个方面进行调养。

1.情志调养

湿热者往往会出现性情急躁,伴有烦躁易怒的现象,七情六欲也达到了顶端。可以通过多观看道家、儒家的读本,提升自己的精神修为,让自己做到不骄不躁、宠辱不惊、心静如水。

2.饮食药膳

饮食应以清淡为主,可多食黄豆芽、绿豆芽、冬瓜、木瓜、芹菜、藕、苦瓜、黄瓜、白菜、卷心菜等甘寒、甘平的食物。元代忽思慧在《饮膳正要》说:“春气温宜多食麦以凉之,夏气热,宜食菽以寒之,秋气燥,宜食麻以润之,冬气寒,宜食黍,以热性治其寒”菽就是豆子,黑豆、黄豆、红豆、绿豆、豌豆,除了绿豆偏凉性,其他豆属于平性,豆类入脾经,可健脾去热祛湿气,豆子是种子,有强大的生命力,补肾。最好打成豆浆是优质蛋白的来源。可用动物类如老鸭、甲鱼、水、鲫鱼、蛇类这些偏凉、偏阴性的食品进行调理。水果类可以选择西瓜、雪梨、马蹄、雪莲果等。

湿热的季节粥、汤也是很好的选择,可用茯苓、白术、山药,莲子,薏米、红豆小米、大米各适量,每天煮粥喝,健脾祛湿养胃。用冬瓜、赤小豆、薏仁等煲汤,清热利湿。

尽量避免吃一些辛辣燥烈、大热大补的食物,如辣椒、生姜、大葱、大蒜等;对于狗肉、牛肉、羊肉、酒等温性食品和饮品,以及火锅、烹炸、烧烤等辛温助热食物,应该少食和少饮;

烹饪方法也要注意,尽量以熬、蒸、煮为主,不要过多烧烤、煎炸。

另外,湿气影响气机,应主要疏肝理气、和胃。陈皮、佛手、砂仁、香橼、生麦芽、玳玳花等可使肝气调达、脾胃气机升降。

3.生活调节

首先就应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尽量不要熬夜,养成定期的排便习惯,同时注意个人的卫生,保持通风清新的生活环境,尽快地纠正自己的坏习惯,比如说抽烟和喝酒、暴饮暴食和进食速度过快。

4.运动调养

运动为阳,动能条畅气血,能促进脾胃功能,能舒展被湿气所郁遏的阳气、促进身体对湿浊的运化,绿色环保无副作用。如长跑、游泳、爬山、功夫、长跑、游泳、太极拳、八段锦等。

5.中医干预

针灸、拔罐、刮痧、艾灸、中药内服、外治等中医中药治疗方法。

体内湿热,如果只表现为轻微的症状时,通过以上调理就会有所好转,如果症状严重通过调理效果不好的,最好找中医辨证施治后再调理。

医者辨别出湿邪与热邪之孰轻孰重,以便对清热药和利湿药的选用相应地有所侧重:清热药与利湿药大多数为寒凉之品,应酌情配伍温燥行走之品,以促使气机的升降出入,有助于药物的运化,同时也保护了脾胃功能,从而提高了疗效。使用清热利湿药通利小便,难以避免地会耗伤津液。所以,运用清热利湿法时应该适可而止。素体阴虚液亏者慎用本法,或酌情配伍养阴生津之品。

如果肝胆湿热一般情绪容易急躁、易怒、口苦、口干、眼睛干涩、经常容易发怒、发脾气,特别是两胁肋部胀痛、胀闷感,可以用龙胆泻肝丸清除肝胆湿热。

采用药物口服来清热去湿,多选用栀子、黄连、黄柏、知母、芡实、陈皮、茯苓、泽泻等,湿重要化湿为主,可选用六一散或三仁汤、平胃散;热重以清热为主,可选用连朴饮、茵陈熬汤,甚至葛根芩连汤。(王洪旭)

(责任编辑:综合)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