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动力”:水力转化为生产力 小水电也有大力量

[焦点] 时间:2024-04-29 04:06:26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时尚 点击:178次

原标题:湖南“动力”:水力转化为生产力 小水电也有大力量

红网时刻记者 杨朝文 实习生 刘婷 长沙报道

三湘大地,动力四水奔腾,湖南不舍昼夜。水力

湖南水利资源丰富,转化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高达1689亿立方米,为生4.6万公里河湖水网汇聚洞庭,产力通过长江流向滔滔大海。小水

1952年3月,电也湖南第一座由木制水轮机带动16千瓦发电机的力量王村水电站在永顺王村竣工投产,揭开了湖南农村水电建设的动力序幕。早期开展的湖南农村水电建设,结束了相当一部分农村无电的水力历史,被称为山区的转化“夜明珠”。

一座又一座农村水电站,为生将水力转化为生产力,产力为湖南高质量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十三五”以来,湖南充分发挥小水电“造血”脱贫、持续脱贫的效果,打好脱贫攻坚战的同时,通过下好提质增效、绿色发展两步棋,以“人水和谐”理念换来更多碧水蓝天和农村水电的高质量持续发展。

水电扶贫 利国利民

众所周知,贫困地区大多分布在山区,工业基础差,产业发展困难。建设扶贫电站是见效快、收益可持续的优质项目之一。2013年,轰轰烈烈的精准扶贫行动在湖南首次提出。很快,这一工作也在农村小水电领域展开。

2016年,根据《中共中央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国家发改委、水利部选取部分水能资源丰富的国家级贫困县,开展农村小水电扶贫工程试点。作为试点省份之一,当年就制定下发了《湖南省农村小水电扶贫工程试点实施方案》,对项目各项工作安排、管理和保障措施等提出了明确要求,优先将老、弱、病、残贫困户和贫困村贫困户纳入扶持范围。

小水电扶贫项目成为为农村发展注入新活力。

采取将中央预算内资金投入形成的资产折股量化给贫困村和贫困户的方式,按照“国家引导、市场运作、贫困户持续收益”的扶贫模式,2016年,湖南首批同步安排5个试点项目,建设总规模20080千瓦,总投资28277万元。

永顺县不二门水电站成功申报小水电扶贫工程项目,通过提质改造,电站投产后,每年将不低于6%的中央投资收益存入专户,用于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及建档立卡贫困户帮扶工作。2020年1月,不二门水电站管理单位将25.8万元收益金存入县扶贫专户,在这些资金的帮助下,永顺县白龙村利用扶贫收益金用于集体40亩猕猴桃基地建设,基地建成后每年种植收入可达20万元,为当地村民提供了新的致富之路。其他贫困村利用收益金,也修好了灌溉水渠和机耕道、装上了太阳能路灯,并设置了公益岗位经费和助学基金,一个个贫困村继脱贫摘帽后,也迎来了稳定的造血机能。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小水电扶贫项目成为改变农村面貌和促进农民增收、助推农业产业发展的重要引擎。按照不二门水电站改造工程这样的模式,2016年以来,湖南已经实施小水电扶贫项目31个,总装机规模16万千瓦,总投资157794万元。

政企联动,加强监管。按照扶贫电站中央投资收益每年不低于6%并持续缴纳20年的要求,“十三五”期间,湖南省扶贫电站每年产生扶贫收益超过2344.2万元,收益直接用于帮扶贫困村230余个,累计扶持建档立卡贫困户1.9万余户、约6.66万人。

项目建设过程中,部分小水电扶贫项目还通过集体土地入股、建设用工、提供就业、提供社会保障、建设公益设施等多种方式,帮扶贫困户3.2万余户,受益人口近10万人。

提质增效 长远发展

从小到大,从旧到新;从土法上马,到标准化建设。湖南农村水电在曲折和艰辛中不断发展壮大。通过“十二五”“十三五”增效扩容改造,对2000年以前的老旧电站,更换了老化设备,完善了防护设施,消除了安全隐患,健全了管理制度,开展了标准化建设,提高了管理水平。

兴建于上世纪90年代的岳阳市平江县黄金洞水库,是平江县最大的水利基础设施。由于多年的运行,黄金洞一级电站机电设备严重老化、故障频发、安全隐患突出;主机漏油严重,污染尾水,影响河流生态。偏小的机组容量,也给丰水季节水资源利用和防洪安全带来严重考验。

2016年,电站正式开展增效扩容改造与河流生态改造,改造更换了2台老旧机组,增加了1台生态机组,总装机容量由之前的3200千瓦增加至5000千瓦。电站设置了生态泄流孔,加固了河道两岸护坡,疏通了河道滩头,畅通了下泄水流。通过一系列的改造,电站安全隐患得以消除,同时增加100多万元的发电收入,下游河道也迎来久违的水清、岸绿,已成为当地休闲旅游的好去处。

实施升级改造后的黄金洞一级电站,发电效率更高、安全系数更高。

“十二五”“十三五”期间,湖南共实施增效扩容改造项目1558个,改造后总装机230万千瓦,年发电量88.44亿千瓦时,总投资67.53亿元,中央投资22.5亿元。

通过扩容改造,农村水电装机容量增加21.5%,发电量提升42.9%,发电效益的增加,也带来地方税收的提升;通过更换设备,提高电站管理水平,农村电站现代化水平进一步提升,安全管理迈上新台阶。更重要的是,农村水电的高质量建设,相当于节约272万吨标准煤,减少CO2排放698万吨,SO2排放2.3万吨,NO2排放2万吨,进一步优化生态环境,并进一步巩固了防洪、灌溉、供水等民生功能,成为地方社会经济和民生事业高质量发展中的重要力量。

绿色水电 人水和谐

小水电的高质量发展,带来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水电这种绿色可再生能源,也在改善能源结构,促进节能减排领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据统计,当前湖南省小水电年发电量占全省水电年发电量的38%,占全省年发电量的14.5%。全省水电一年的发电量相当于节约了近1600万吨标准煤,减少CO2排放近4000万吨,减少SO2排放20万吨;与此同时,全省农村水电年发售电总收入近80亿元,上交税金近6亿元,农村水电成为当地不可或缺的支柱产业。

以绿色水电建设,铺就“人水和谐”之路。

巨大的效益面前,如何保持清醒的头脑,坚持“细水长流”,把水资源作为最大的刚性约束,不搞大开发,共抓大保护?湖南给出了发展绿色水电的答卷。

为更好地发挥小水电在节能减排、改善民生、修复生态等方面的作用,引导和带动小水电行业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提质增效升级,走可持续发展之路。2017年和2018年,省水利厅先后下发《关于开展绿色小水电站创建工作的通知》《关于做好小水电站绿色创建调查摸底工作的补充通知》,对全省的小水电站进行了调查和摸底,并全面铺开绿色小水电创建工作。2018年以来,湖南省共创建绿色小水电示范电站20座,创建数量位居全国前列。

地处湖南之南的郴州,是全省唯一一个国务院批准的以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绿色发展为主题的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十三五”期间,这里就以农村小水电清理整改为契机,来推进绿色水电转型升级。全市的1241座小水电,保留5座,退出69座,整改1167座,实现小水电运行与管理的全方位提质升级。

位于郴州市境内的东江湖,是湖南省唯一一个同时拥有国家AAAAA级旅游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湿地公园、国家水利风景区“六位一体”的旅游区,也是耒水的源头之一。围绕东江湖,湖南自2018年起大力推进耒水干流上水电站绿色升级改造,实现电站与周边环境的和谐统一,将耒水打造成全省绿色水电示范河流。目前,耒水干流上9座小水电站,已有6座成功创建绿色小水电,剩余3座也在积极申报,争取2021年实现耒水干流绿色小水电的全覆盖。

水是湖南最宝贵的财富之一,合理利用水资源、保护好一江一湖四水的水生态环境,增强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也是湖南最重要的民生工程之一。走好水电绿色发展、长效发展之路,湖南重担在肩,步伐坚毅。(杨朝文 刘婷)

(责任编辑:百科)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