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三大功能定位” 昆明市五华区交出年度成绩单

[焦点] 时间:2024-04-29 02:59:44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娱乐 点击:39次

  记者11月16日从五华区2021年重大事项通报会上获悉,落实今年以来,大功单面对错综复杂的定年度国际国内形势,昆明市五华区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位昆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明市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华区紧紧围绕建设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高品质核心区目标,交出服从全市总体城市空间布局和产业布局导向,成绩以历史文化塑造城市灵魂、落实以科教创新催生发展新动能、大功单以现代服务业为产业发展赋能,定年度实现错位发展,位昆互促共进,明市全面提升功能定位的华区综合承载和辐射带动能力,加快形成新的交出增长点,全力以赴推进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

  历史文化名城核心区 保护与发展共进

  结合区域功能定位,五华区聚焦“小三山一水”核心区,兼顾米轨、盘龙江、大观河和城市传统中轴线,吸收西南联大、陆军讲武堂“一文一武”红色文化和民族文化、边疆文化等元素,深入挖掘历史文化资源,充分保护、传承和弘扬历史文化元素,全面编制《文明街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并启动编制《翠湖历史文化核心区保护规划(2020-2035)》和《西南联大历史文化保护及利用规划》。其中,节孝巷红色街区提升改造方案已报市规委会审议通过,计划年内开工建设,建成后将围绕“中共云南地方革命史”主题,打造节孝巷红色文化长廊;成功梳理并保护潘光旦旧居、东风云汽工业遗址等7处历史文化保护建筑;编制完成《胡志明旧居修缮方案》并撰写胡志明旧居纪念馆陈列大纲;推进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修缮工完成胜利堂片区第一批5个点位整治提升改造,继续开展剩余5处单体建筑修缮整治。

  目前,五华区先后启动翠湖北门经正书院历史建筑恢复工程,完成翠湖补水泵站及补水管网改造工程、圆通山地下水引清工程实现“清水入翠”,开展九龙池文化景观建设方案编制重现翠湖“九泉所出、汇而成池”之景。深化设计大德寺双塔环境提升、正义路步行街提升及天开云瑞坊复建、文庙二期恢复性建设等项目方案;基本完成小吉坡片区和黄公东街片区提升改造方案编制;打通小吉坡与先生坡交通连接,逐步提升翠湖片区九巷十三坡历史景观,重现并延续老昆明历史风貌。实施翠湖周边12条道路整治提升一期工程,开展7条道路路面及人行道空间整治,推进架空线入地,完善地下管线功能,提高通行效率和行人步行体验感。陆续完成翠湖辐射区内祥云街片区5条道路架空线入地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同步对挖掘出的青石板在原路段进行铺装,恢复老昆明历史文化街区道路景观。

  科教创新先行区 创新发展总体布局

  依托辖区教研资源聚集优势,五华区实施创新能力提升、产业支撑引领、创新生态优化、协同创新拓展、创新人才集聚“五大工程”,实现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资金链和政策链统筹发展,形成“1+1+3+N”的创新发展总体布局(即“一院--一街区--三中心--多园区”。一院:昆明理工大学-五华创新研究院;一街区:一二一大街、圆通北路高科技产品特色街区;三中心:国家心血管病区域医疗中心,云南省区块链中心,人工智能中心;多园区:五华科技产业园、大学立体科技园等园区)。

  目前,五华区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70家,企业营业收入达271亿元;2021年组织高企申报认定超100家,国家级、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达312家。拥有各级院士工作站85个、重点实验室103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3个,创新平台数量位于全市之首。上半年,五华区技术合同成交项目481项,成交额5.65亿元,技术交易额3.76亿元,为全省之首。

  同时,以五华科技产业园为核心,通过“园中园”、产业中心、产业基地等模式打造一批科技产业发展载体,数字文化产业园、知识产权示范园、立体科技园、电竞产业园、智能制造产业园“五园”新兴产业发展格局正在逐步形成。共建成各级孵化器17个、众创空间76个,孵化总面积超30万平方米,入驻企业1500余家。先后与云南财经大学、昆明理工大学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并率先与昆明理工大学共建科技创新研究院。根据与高新区签订的加强区域创新联动发展框架协议,未来两区将共同构建以创新要素、产业要素为核心的科技创新与产业培育联动发展聚集区,促进产业创新要素畅通流动,形成互融共进发展新格局。

  现代服务业引领区 带动全市现代服务业转型升级

  “通过实施五华区‘1234’现代服务业引领区建设计划,全力提升辖区现代服务业整体功能、集聚效应和能级水平,不断增强在全市现代服务业转型升级中的引领带动作用。”五华区委常委、区政府常务副区长李帆介绍,“1234”现代服务业引领区建设计划即突出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一个主题”,实施生产性服务业壮大和传统服务业升级“两大工程”,开展楼宇经济效益提升、“三张牌”招商支撑、要素市场建设突破“三大行动”,着力在产业培育、产业转型、载体建设、产业引入方面实现“四个突破”,包括大力发展现代金融服务、拓展高端商务服务、加快发展科技创新服务、巩固批发业优势地位、推进传统商贸业升级、挖掘餐饮住宿业潜力、提升健康服务业水平、持续拓展经济发展空间等。

  其中,五华区将加快推进国家心血管病区域医疗中心首期60亩升级项目实施,聚集建设心血管病治疗、康复、科研、教学、预防五大功能园区。充分利用主城西北片区医药流通产业聚集优势,通过定制化政策吸引,完善周边医药仓储物流基础设施配套,加强整合医药仓储资源,将融城园城写字楼建设成为“五华区医药健康科技园”。实施存量楼宇“转改升行动”,整合云南日报新闻大厦等楼宇,通过“以楼聚产、转型升级”的商务楼宇有机更新模式,着力构建“一栋楼宇就是一个集群”的立体园区。

  下一步五华区将紧紧围绕“三大功能定位”发展思路,细化落实历史文化名城核心定位,形成“12345”历史文化名城核心区发展路径、持续激发科教创新先行动力,率先构建全市科技创新工作的“五华样本”、深入推动现代服务业引领升级,发挥在全市现代服务业发展中的龙头作用,进一步拓宽五华比较势能,提升综合竞争力,夯基筑本、聚势谋远,努力在全市历史文化资源保护传承利用、区域创新战略示范先行、现代服务业发展上走在前列。

  云南网记者 龙舟

(责任编辑:焦点)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