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娱乐 >李嘉诚捐1.7亿挺4大研科技创新 正文

李嘉诚捐1.7亿挺4大研科技创新

[娱乐] 时间:2024-04-27 18:22:17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焦点 点击:24次
  中评社香港9月17日电/赞医护科研教育人才具潜质,李嘉“凭仁善断”可续专业服务港。诚捐创新  香港文汇报报道,亿挺李嘉诚基金会主席李嘉诚昨日致函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大研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科技香港科技大学、李嘉香港教育大学,诚捐创新引苏东坡《赤壁赋》,亿挺鼓励在万物多变中,大研以创新力量求存立足未来,科技以推动教育冲出混沌迷惘,李嘉并捐资共1.7亿元,诚捐创新支持多个科技项目。亿挺李嘉诚强调,大研香港医护、科技科研、教育人才均甚具潜质,加上“凭仁善断”的素养,定可继续以专业服务香港。他并表示,生物医学科技已成为解决各种生命难题的神幻钥匙,AI“无码”应用将是全方位能力提升的关键,面广寸深的大类课程已不足支撑长远竞争力,发展生物经济产业、推动AI能力在香港普及,刻不容缓。   信函寄出之时,基金会已悉数把资助拨给4间院校。当中包括捐资1亿元支持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成立“低温电子显微设施研究中心”,引进诺贝尔得奖技术“Cryo-EM”,把移动中的微细生物分子冻结,以原子的尺度描绘,让科研人员看见3D高解像度的蛋白质结构,对促进研发药物的设计和生产将带来突破发展。   捐款中亦有3,500万元助建中文大学医学院世界高水平的转化组学平台,增设最先进的分析质谱仪系统,运用全球最快、最灵敏的质谱仪筛检方法,以从大量临床样本和中医药中找到有价值的生物化学分子,开发新型生物标志物和药物,推动相关范畴的研究。   捐款还有3,000万元支持香港科技大学发展合成生物学科研,落实相关先进项目,为注入未来的生物经济产业新动力奠下基础。合成生物学是一个跨学科研究,当中除了牵涉到分子生物学、生物科技,更会使用工程学的知识,透过大规模设计、编写或修改微生物的基因组(Genome),令它们像机器一般,表现出不同的功能,从而解决问题,例如治疗疾病、进行生物探测等等。   另有500万元资助香港教育大学与本地设计师合作,提升教材质素,并以AI教材授人以渔。教大将引入全港首个终端AI教材,由全球三大的AI晶片科技公司Kneron团队编写,配以AI软硬件教学,培育同学系统思维、符号运用与科技资讯等核心素养,相关课程获知名大学如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洛杉矶加州大学等肯定。   引《赤壁赋》勉蓄发创新   是次是李嘉诚首次同时向4间本地大学捐款。李嘉诚在信中提到,他最近获得一幅《赤壁赋》书法,笔力曲折,尽显苏子刻骨之真率,天地万物间流逝的“变”与“不变”中,各人如何寻找和展现自己的角色。他认为蓄发创新是求存立足未来的力量,“知识改变命运”许是老生常谈,个中真意,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永恒。   冲出混沌迷惘 教育必由之道   他指出,这个庚子年一直多变,惊心动魄挑战全球处处,他深信冲出混沌迷惘,教育是必由之道,一叶轻舟往未来。本结合推动生物医学“教与研”的探索追求,15年前基金会10亿元捐资港大医学院,希望有助香港良好的医疗基础上更上层楼发展生物经济产业。   李嘉诚期望与4院校管理层,共同借科技革命之力,自强守志,化虚幻梦境为实质竞争力,“下笔此信,满心高兴,我认为没有任何事情比‘希望’更能振奋人心,借科技革命之力,自强守志,化虚幻梦境为实质竞争力,也是你我终生的共鸣。”   四大院校回应   港大:塑造更佳医疗愿景   香港大学医学院院长梁卓伟教授表示,李嘉诚先生及基金会对医学教育有长远承诺,港大多年来得李先生及基金会慷慨捐赠,于学术、科研和医疗服务方面长足发展。是次捐赠更有助我们更精确地研发多种药物,在医学院坚实的基础上,开发崭新及突破性研究成果,惠泽社群。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将继续致力教学和科研创新,为全港市民以至全球人类的健康服务,塑造更佳医疗愿景。   中大:新增设施全球最先进   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院长陈家亮教授表示,新增设的设施为全球最先进的科研设施,将有助中大医学院的科研人员进行精准医学、微生物群、营养科学和生物标志物的发现;及为传染病学、心血管代谢疾病、癌症、儿童疾病和中医药等的药物开发提供筛检的技术支援。李嘉诚先生及基金会的捐款将对本地、全球,以至我们的下一代应对各种威胁生命的疾病,带来深远的影响。   科大:重点发展合成生物学   香港科技大学表示,感谢李嘉诚基金会对科大的慷慨捐助和支持。合成生物学是未来经济发展核心,亦是科大重点发展项目之一。大学一直推动跨学科研究,期望透过整合基因工程、人工智能及相关技术与分析方法,发展从生物分子到细胞以至实际产品的开拓创新。今次捐款将有助支持大学在该方面的研究,以及有关领域的人才培训。   教大:人工智能大势所趋   香港教育大学数学与资讯科技学系教授、教学科技中心总监、计划主要负责人江绍祥表示,人工智能为大势所趋,故计划会引入终端AI教材,在教大,甚至是中学推行人工智能普及认知教育。他举例指,学生可以在课程中以有趣的形式学会AI的思维模式,“AI需要透过学习大量的图像才能准确辨认事物,哪怕是体育教师,我们亦期望他在教学中套用此思维,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整合不同选手的跳高姿势,从而教导学生如何跳得更高。”

(责任编辑:热点)

    相关内容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