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我的诗篇,读你的感觉像春天 | 26℃的湖南②

[休闲] 时间:2024-04-29 19:13:33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焦点 点击:154次

原标题:你是诗的感℃我的诗篇,读你的篇读感觉像春天 | 26℃的湖南②

编者按:湖南,三面环山,觉像“马蹄状”的春天特殊地理构造,冬天冷、湖南夏天热。诗的感℃如果说湖南人最向往什么样的篇读生活,那应该是觉像26℃的湖南。为什么是春天26℃?在这个温度下,人体的湖南体感最佳,能够充分感受每个毛孔在大自然中的诗的感℃自由呼吸。过去五年,篇读湖南全力打造26℃的觉像幸福温度,优化生态环境,春天守护好一江碧水,湖南无缝对接那四季如春的满眼绿色。

前不久,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第一阶段会议在云南昆明举行,《娄底冷水江锑煤矿区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作为我国生态修复典型案例在会议上发布。这个案例何以在全球推介,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下面跟着我们用26℃的视角去看看。

蝶变:百年矿区化身美丽山水田园

湖南素有“有色金属之乡”之美誉,锑、钨、铋、铅、锌等有色金属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巨大财富和强劲动力,然而,矿产的开采也让矿山逐渐变得满目疮痍。

以“世界锑都”锡矿山为例,作为湖南最早的工业基地,这里鼎盛时期聚集了200多家锑矿采选厂、30多座冶炼厂,超过16万人口。由于历史上长期的无序开采,给这里的生态环境造成毁灭性的破坏,地表土壤污染严重、植被生存困难,森林覆盖率仅为8%,历史遗留的含重金属废渣达到7500多万吨,影响了当地群众的正常生活。这座因矿而兴的城,也因生态破坏和资源枯竭,走到了抉择的“十字路口”。

过去满目疮痍的锡矿山,如今变身绿植遍地的“打卡点”。

2013年开始,湖南把湘江治理与保护列为省政府“一号重点工程”,自然资源、生态环境、林业等部门,在锡矿山区域连续开展20多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工程,开展生态修复与治理。

从最大的污染源——废弃矿渣入手,通过攻克锑冶炼砷碱渣处理这一全球环保难题,锡矿山实现了砷碱渣的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2018年,锡矿山地区一共产生砷碱渣1359.3吨,处理砷碱渣2364.88吨,首次实现了“不欠新账”的目标。

岸上的根源得到彻底治理,水中的污染现象也得到有效改观。2019年与2017年相比,当地青峰河万民桥断面砷、锑年均浓度分别下降了77%、31.1%,砷含量从2019年8月起开始稳定达标。

水环境的改善,给绿色植物带来生机。过去寸草不生的山坡,在当地造林绿化行动的开展下,仅2018年到2020年,就有1万亩各种树木生根发芽,在锡矿山周边区域的村子里,许久不见的油茶、黄桃、李等经济树种也开始茁壮成长。一个久经沧桑的百年老矿,脱下“灰装”换“绿装”,以崭新面貌迎来红色工矿文化与绿色生态文明相结合的发展新姿态。

这只是湖南绿色发展的一个缩影。

湖南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以来的五年时间里,全省一共完成长江干流湖南段和湘江干流10公里范围内的545个露天废弃矿山生态修复任务,新增林地20730亩、草地6500亩、矿区地面塌陷严重区农田修复率达50%,带动贫困山区30万人脱贫致富,修复区内10万以上群众的生活环境和质量大幅提升。

生态:天地间的一篇雄文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辽阔的大地上,小鸟欢乐地歌唱,丛丛绿树映着簇簇红花,这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美丽田园景色。

曾几何时,欧美黑杨将洞庭湖湿地和长江沿岸侵占得密不透风,往来迁徙的水鸟无处落脚,只能另觅他处;江河湖中遍布的“迷魂阵”,让水中鱼儿找不到回家之路,“微笑天使”江豚流下悲伤的泪水;进入秋冬季节,城市乡村被迷雾所笼罩,天地之间只有灰白颜色。

守护生态多样化,麋鹿等珍稀野生动物生存环境得到有效改善。

找到痛点,攻克难点。

湖南省打响了污染防治攻坚战,连续五年开展“夏季攻势”,实施湘江保护和治理三个“三年行动计划”、洞庭湖生态环境专项整治、城乡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湘江流域和洞庭湖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等重大工程。生态保护优先理念更加凸显、生态环境保护体制更加完善、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更加明显。

2020年底,全省森林覆盖率达59.96%,远高于全世界31.8%和全国23.04%的平均水平;森林蓄积量达6.18亿立方米,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87.04%,湿地保护率达75.77%。

依托植物园、动物园、野生动物救护繁育中心等平台,湖南省还建立起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迁地保护网络,开展中华穿山甲、华南虎、麋鹿、林麝、莽山烙铁头蛇、珍稀雉类、大鲵、银杉、长果秤锤树、小叶红豆、大黄花虾脊兰、绒毛皂荚、花榈木等珍稀濒危或特有物种的拯救、保护、恢复工作,特有珍稀濒危物种数量保持稳定,洞庭湖越冬候鸟明显增多。

同时,作为长江十年禁渔的主战场,湖南省全力推动渔民退捕上岸,“捕鱼者”变身成“护渔员”。在湘阴县文星镇乌龙社区,7户渔民合伙创业,一举承揽了湘江文星段河道保洁、汛期白水江漂浮物打捞等18笔业务,短短几个月,创收36万元,带动35名渔民就业,组成一支响当当的“护湖人”队伍。河水清了,鱼儿自由了,上岸渔民也迎来岸上的新生活。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全新阶段。生态环境的改善,不仅满足了人民群众对于美好生活的新愿景,更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劲持久的动力。

郴州,湖南的南大门,也是粤港澳大湾区的“后花园”和“菜篮子”。据了解,依靠东江湖这块生态旅游的“金字招牌”,仅资兴一地在2020年就累计接待旅游人数1247.27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15.25亿元。2021年国庆长假,全省林草系统生态旅游就累计接待游客898万人次,实现综合旅游收入60.85亿元。

绿色:高质量发展的底色

步入“十四五”时期,最为火热的关键词莫过于“碳达峰”和“碳中和”。在新的发展阶段,节能减排逐渐成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发展模式。

今年8月份,《湖南省2021年绿色低碳典型案例》发布,为全省践行绿色低碳生活提供了十大“样板”。

低碳经济方面,城陵矶老港环保提质改造,降低装卸费约三成,根除扬尘等污染问题,实现码头污水零排放;汨罗循环经济产业园区空气优质率达98.1%;

低碳产业方面,株洲市智能轨道交通系统,建设快速公交廊道,降低项目管理成本80%以上;远大空调有限公司锅炉低品位烟气余热深度回收技术,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968吨;

低碳生活方面,平江县瓮江镇盘石村全村民居均按照国家节能要求设计,雨污分流、三废排放均低于全省水平;开慧镇板仓社区创建九连环工作模式,成为“市级干湿垃圾分类示范社区”。

绿色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底色。

过去五年,湖南省以优化产业结构为契机,以绿色转型为驱动,推进绿色低碳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全省不安全的、落后的、环保不达标的产能基本出清。温室气体排放量较2015年大幅下降,万元GDP二氧化碳排放累计降低19.8%,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累计下降19.4%,单位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27.47%。

依据《湖南省“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接下来的五年时间,湖南将围绕绿色低碳循环发展,达成一系列目标:

到2025年,力争全省煤炭消费占比下降至52%左右;

到2025年,全省市(州)中心城市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系统;

到2025年,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率达到100%,城市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达到60%

……

当前,在湖南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瑰丽画卷正在三湘大地徐徐展开。26℃的湖南,我们共同展望,低碳绿色的生活,需要我们的共同努力!低头爱护身边一草一木,放眼即是满眼绿色,四季如春。(杨朝文)

(责任编辑:知识)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