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休闲 >成都锚定制造强市目标 正文

成都锚定制造强市目标

[休闲] 时间:2024-04-28 21:30:28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焦点 点击:108次

原标题:成都锚定制造强市目标

制造业是成都构筑城市发展优势的重要支撑、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锚定目标关键一环。

近日,制造成都市举行推进制造强市建设大会,强市分析研判当前成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面临的成都新形势、新机遇,锚定目标并提出坚定不移推动新型工业化,制造锚定制造强市目标,强市着力打造成都高质量发展新优势,成都力争到2025年成都实现制造业规模总量跃升、锚定目标创新能力跃升、制造产业集群跃升、强市产业生态跃升。成都

为何要推进?

用发展制造业的锚定目标确定性,应对短期冲击的制造不确定性

成都为何要实施制造强市?可从几个维度进行观察。

从国家层面看,制造业是大国强盛的重要标志。美、德、日等发达国家都通过培育优势突出的先进制造业集群,实现经济现代化。制造业也是中国经济腾飞的主要引擎。我国工业增加值先后在2001年、2007年超过德、日,带动经济总量实现赶超。

从全省发展来看,制造业也是强省之基。2021年,四川经济总量突破5万亿元,其中电子信息、装备制造、食品饮料、先进材料和能源化工5大支柱产业成为经济发展的“基本盘”。在此背景下,2021年底四川出台《四川省“十四五”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规划》设定远景目标,到2035年,四川将全面建成“5+1”现代工业体系,发展质量效益达到全国先进水平,制造业综合实力迈进全国第一方阵,世界级制造业集群的竞争优势全面形成,成为全球制造业重要基地。

从区域竞争来看,制造业是大城崛起的基础。比如上海、深圳、苏州等东部沿海城市都将制造业作为重中之重,实现城市能级的快速跃升。成都市作为国家中心城市、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极核城市、全省主干城市,建设制造强市,就是服务国之大者、省之要事。

一般来说,工业化率达到40%以上并保持足够长时间,才意味进入工业化中后期。从自身来看,目前成都市基本形成了较完整的制造业体系和产业配套,但还处于工业化中期向后期过渡的阶段。

对表中央要求、对标外地实践、对照自身目标,成都作为经济总量近2万亿元的超大城市,要推动经济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必须通过制造业二次创业,全面增强发展的内生动力。特别是在当前形势下,成都要用发展制造业的确定性,应对短期冲击的不确定性。

如何实施?

系统重构产业体系新的“四梁八柱”

推进制造强市建设大会指出,要深刻认识制造强市的极端重要性和现实紧迫性,清醒认识自身推进制造强市的优势基础和短板弱项。换句话说,就是要根据当前成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机遇,全力锻长板、补短板。

锻长板——从产业基础看,经过多年的培育发展,成都已经构建起涵盖38个大类(全国为41个大类)、184个小类的综合性工业体系。近年来,成都电子信息产业产值突破万亿元,五大先进制造业集群集聚发展,软件和信息服务、高端能源装备、电子信息先后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

从发展机遇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新时代西部大开发、长江经济带、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等机遇叠加,为成都创造了发展机遇。

补短板——成都还存在制造业总体占据价值链核心环节偏小、协同创新水平不高等短板、弱项。

因此,要坚定不移推动产业建圈强链,突出重点靶向发力,加快构建先进制造业体系,持续提升企业竞争力、创新转化率、空间承载力、人才集聚度和配套专业性。根据《成都市“十四五”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规划》中提出的目标,成都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速高于GDP增速1个百分点,到2025年,工业规模占GDP比重达到26%以上,支柱产业集群规模突破4万亿元,打造电子信息、装备制造2个万亿级产业集群。

针对成都制造业的现状和未来发展目标,成都起草了成都制造强市建设政策体系,先后召开 12次工作会专题研究、7场座谈会听取专家部门意见,并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最终形成政策体系的征求意见稿。

“成都距制造强市的目标还有很大空间,既需要量的积累,又需要质的提升。”成都市相关负责人表示,全市上下要坚定不移推进制造强市建设,系统重构产业体系新的“四梁八柱”、整体重塑城市竞争新的比较优势,全面提升城市综合实力。

记者 王国平


(责任编辑:焦点)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