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周刊 | 是战士、是勇士,也是女士!海南女人花绽放不一样的美

[综合] 时间:2024-05-06 11:45:28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娱乐 点击:162次

原标题:海南周刊 | 是海南战士、是周刊战士绽放勇士,也是勇士也女女士!海南女人花绽放不一样的士海美

她们不一样

编者的话

社会的进步让男女平等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但是南女说起适合女性的职业,似乎又架上了很多框架,人花这也与女性温和、不样细腻等特征有关,海南但也有飒爽的周刊战士绽放女性,偏偏在性别结构以男性居多的勇士也女职业里闯出了一片天地,书写着“巾帼不让须眉”的士海动人故事。

女法医李文慧

为生者权 为死者言

李文慧在做伤情鉴定。南女

文\海南日报记者 马珂

每当提到法医,人花人们脑海里总会闪现这些关键词:尸体、不样神秘、海南恐怖。3月4日,当记者在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法医鉴定中心门诊见到女法医李文慧时,关键词却扭转成了:温柔、美丽、一双会笑的眼睛。

“这世界上谁都能害怕尸体,唯独法医不能,女法医也不例外!”李文慧说话不紧不慢,语气平缓,无论多大的“场面”从她嘴里说出来都显得“云淡风轻”。

因为一部电视剧当法医

“你为什么从事这个行业?”

这个问题李文慧或许已经回答过无数次了。

“以前有部电视剧叫《鉴证实录》,你看过吗?”李文慧反问了记者。“饰演法医的陈慧珊是不是特别帅?我就是因为这部电视剧,因为陈慧珊,高考时选择了法医专业!”说完,李文慧自己笑了起来。

“那时候啊,也不清楚法医具体是干啥的,凭着‘幻想’选择了这一行。”李文慧说她自小独立自主,高考报完了志愿才和家人说。

大学期间,李文慧所在的法医专业一届65名学生,只有18名女生。

“进大学深入学习,也没觉得怎样,书本上的知识、解剖这些都学得很顺利,印象最深的是大五实习时第一次真正接触尸体鉴定。”李文慧说,那是具被掩藏在粪坑里两年之久的尸体,她被老师叫到解剖现场时,那个味道简直难以言说,她至今都记得。“老师当时就说,如果这个你们都受不了,那以后就不用当法医了!”李文慧回忆着。

研究生毕业后,李文慧回到家乡海南,成为海南医学院基础医学与生命科学学院法医学教研室的一员。

“很多同学离开了法医这个行业,尤其女同学,从事这个行业的更少。”李文慧说,她目前所在的法医鉴定中心包括她在内,仅有3名女性。

“回海南同学聚会,大家说起职业,我介绍完,总是有同学觉得不可思议,并开玩笑说不想跟我坐在一起。”说到这,李文慧没有半点委屈,依然笑盈盈的。

“是战士、是勇士,忘记是女士”

“在我们这行里,可不分男女,女人都当男人用。案件现场、解剖室、病理实验室、案件分析室,这都是你的战场。你是战士,你是勇士,不是女士。”李文慧笑着说自己怀孕时也没有停止出现场。

尸体是沉默的证人。死者无法对活着的人们讲述自己惨痛的死亡经历,而法医是破译死亡密码的人。

李文慧至今记得,曾经有位女性死者,在家里突然剧烈腹痛,送去就医的路上便不幸去世。家人一口咬定是死者吃麻辣烫造成中毒,经过解剖发现死者腹腔内有大量血液伴血凝块,掰开血凝块见一个幼小胚胎,最终鉴定是宫外孕造成大出血身亡。

“还有从水里打捞上来的尸体,到底是因为溺水而亡还是死后落水,都要靠解剖并进行硅藻检验。”李文慧印象最深的一次尸体解剖,是在殡仪馆对一名意外死亡的男性尸体进行解剖,由于死亡时间较长,尸体爬满了蛆虫。“我们这种工作应该是什么场面都见过了,但这次解剖,一打开裹尸袋,当时就觉得臭到无法呼吸,在门外缓了十几分钟才返回去完成了解剖。”李文慧改变了轻松的语气,坚定地说:“再艰难的条件都要克服,我们必须留下,听死者在世上的最后一次‘讲述’”。

除了和死者打交道,法医还承担着活体伤残鉴定任务。对于很多法医来说,面对活人,比面对尸体更难。

“活体伤残检验,鉴定结论常有一方不满意,难免会遭遇不理解甚至过激行为。”李文慧说,胆大心细,保证每一个结果的准确性,是每一位法医必须要恪守的原则。

无情亦有情

“这份职业里,不允许夹杂情愫,心里时刻有杆秤,维护公平公正和客观!”李文慧说,职业习惯使然,她生活中防范意识也很强,她不能去做的事情或者觉得有潜在风险不愿意做的事情,不会为了谁而改变,偶尔也会被人觉得“不近人情”。

可李文慧毕竟是女人,她拥有女人感性的一面。“我一年要做很多亲子鉴定,每当看到不好的结果,我都觉得可能一个家庭会因为这个结果而破碎,自己会郁闷很久。”李文慧说,这份职业让她看了太多人情冷暖。“我们也有感情,也有同情心,可我们会用合法合理的方式,用我们的专业来帮助有需要的人。”李文慧说道。

几乎每个法医心里都有对家庭的愧疚。24小时×365天随时待命,李文慧经常一工作就是十几个小时,逛街、聚会、约会、陪伴家人和孩子……这些普通女性习以为常的生活,对她来说却是少之又少。

曾经李文慧早出晚归,孩子连续7天没有见到她,三岁的儿子打电话说想妈妈了就抱着妈妈的衣服。再坚强的女人,那刻也是泪流满面。

“后悔过选择这样一份特殊的职业吗?”记者问道。

“从来没有,但我不是一个好妈妈!”一直笑容满面的李文慧,泪水开始在眼眶里打转。

“嫦娥姐姐”崔艺晗

红颜逐梦航天

崔艺晗身着汉服出现在火箭转运现场。

文\海南日报记者 李佳飞 通讯员 李寒剑

去年11月17日,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携嫦娥五号探测器完成技术区总装测试,垂直转运至发射区。转运现场,一位身着汉服的“嫦娥姐姐”,引得众人纷纷合影留念,因此还上了微博热搜榜,圈粉无数。

这位漂亮又神秘的“嫦娥姐姐”到底是谁呢?答案是: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的一位航天科技工作者——6次参与发射任务的“95后”崔艺晗。

航天科技,在许多人的印象中,应该是理工男的天下,事实也基本如此,走进文昌航天发射场,碰见的大多都是男性,崔艺晗所在的业务组,她是唯一的女性。

为发射场的“神经中枢”工作

崔艺晗所从事的测发指挥监控系统,被称为发射场的“神经中枢”。

在这里,发射场中各系统设备运行的状态、测试进度数据、火箭以及航天器上产生的各类数据,经过汇集、解析、分类、处理后,被实时呈现给各级指挥员和专家,为发射任务指挥决策提供数据支撑。

工作中的崔艺晗。

“看起来我们很少直接跟火箭产生联系,但是火箭上的各种数据都会从我们这里经过,会有一种独特的参与感和荣誉感。”崔艺晗说,在航天领域,每个岗位都环环相扣。就如她所在的岗位,如果接收不到数据,后续的操作都没法进行,“一旦遇到问题,需要及时去排查软件、电脑、网络传输、发送数据的发送端等各个环节,以确保整个任务顺利进行”。

为高质量完成任务,每逢发射任务前夕,崔艺晗都会为自己准备两罐冰咖啡和红牛。“必须确保头脑清醒,专注工作。” 崔艺晗说,执行任务通常要提前十多个小时进入工作状态,进行一系列发射前的准备,基本上都是通宵熬夜。

发射时,是崔艺晗最为紧张的时刻。端坐在机房的电脑前,她眼睛紧盯屏幕,手上开始频繁进行操作。“点火前以及点火后的几分钟,有比较频繁的操作。那几分钟很重要,整个过程不能出现任何失误。”崔艺晗说。

梦想成为航天开拓者

崔艺晗出生于河南濮阳,航天的种子,在她7岁那年,就深埋在了她的心里——那一年,“神舟五号”发射,从电视上观看了整个过程的她,对航天产生了向往。从那之后,每次有重大发射,她都会守着电视机观看。

2014年,崔艺晗考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大气物理专业。入学时,老师介绍,这个专业毕业后能够从事航天相关工作。

“当时有些窃喜,觉得可能是一种奇妙的缘分。”崔艺晗说,2018年大学毕业后,她如愿来到文昌航天发射场,从此在这里扎根。

“小时候特别崇拜从事这个行业的人,觉得他们神秘而伟大,但是加入这个队伍后,发现其实并不神秘,和普通人一样都在认真努力地工作。”崔艺晗说,她由衷地崇拜钱学森一辈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者、开创者,也佩服她身边的同事,“他们从文昌航天发射场开建时就来到了这里,是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参与者、见证者”。

努力开拓进取,助力航天事业发展,也是崔艺晗的梦想。她把精力都集中在软件的优化上。崔艺晗说,她希望能研发一种友好的操作方式,让复杂繁琐的软件操作普及化。

爱美的汉服小姐姐

不同于工作中严肃审慎的形象,生活中,崔艺晗兴趣广泛,喜欢读书,热爱中国传统文化,尤其对古装汉服情有独钟。

“读大学时就迷上了汉服,但当时是‘穷学生’,没有能力购买,直到工作后,购买汉服成为日常最大的一笔开销。”崔艺晗告诉记者,除了工作服,家里衣柜里最多的就是各种款式和颜色的汉服。

工作之余,只要出门,崔艺晗都喜欢换上汉服。她说,可能是想和平时的单调做一种对抗,“上班时,每天都穿着一样的制服,也不会化妆,到了周末就会想打扮一下,穿得特别一点。”

即使周末在家不出门,崔艺晗也会挑选汉服,画上精致的妆容,在镜子前“臭美”拍照。在她看来,这也是一种减压的方式。

缉毒女警王小梅

禁毒一线的铁血傲梅

王小梅在街头作禁毒宣传。

文\海南日报记者 高懿

“谁说女子不如男,男同志能做的事情,我可以做得更好。”这样自信的话语来自一位有着13年工作经验的一线禁毒女警——王小梅。13年,她从缉毒一线干警一步步成长为屯昌县禁毒大队的教导员,在禁毒的道路上,开出一朵“铁血傲梅”,也见证了禁毒队伍的不断扩大与日趋专业化。

扎根缉毒一线的女警

“在男人堆里摸爬滚打这么多年,工作起来我感觉自己并没有什么不一样。”王小梅笑着说,自小在警察大院长大的她,受到父亲耳濡目染的影响,对警察行业充满向往,1998年从警校毕业后如愿当上了人民警察。

但安稳的窗口工作并不是王小梅想要的。“当警察的,都想当刑警,我也不例外。”王小梅的刑警梦不断生根发芽,在得知禁毒大队急需女警之后,便主动申请调动,从2008年开始参与禁毒工作。

一名女吸毒人员谢某让王小梅记忆深刻。“谢某思维敏捷,回答问题时总是避重就轻,混淆视听。”王小梅说,面对这样的吸毒人员,她细心耐心地疏导,用温柔的语气和贴心的话语逐步打开了谢某戒备的内心。

作为禁毒大队唯一的女警,王小梅跟其他同事一样,不分日夜的追缉、取证是家常便饭。“只要案件中出现女性,我就必须全程跟进,从抓捕环节到审讯再到身体检查,都是我来负责。”王小梅回忆起自己参与的种种案件感慨道,就像是在打仗,没有白天与黑夜之分。

“有次做笔录,整理材料,我直接忙了个通宵。”王小梅说,那次八个小时是她熬过最长的一个夜晚,在车里休息一个小时后,她又打起精神投入工作,带着女吸毒人员去做尿检以及各类身体检查。

因工作突出,王小梅获得了诸多荣誉,去年5月,她又获得全省禁毒三年大会战(2016-2019年)禁毒标兵的称号。

13年间,王小梅用自己的努力帮助一个又一个家庭重获希望,但是每天早出晚归,加班加点,却让她疏于对家庭的照顾。工作忙碌时,一个月难得与儿子一起吃一餐饭。幸运的是,身为退役军人的丈夫,理解王小梅的职责所在,始终在背后默默支持她的工作。

当康复人员的知心大姐

“吸毒人员其实就是一种特殊的病人,我们应该平等对待。”因为在缉毒一线看过很多吸毒人员悲惨的画面,王小梅更深刻意识到,帮助吸毒人员戒除毒瘾、重新回归社会,是一项重要工作。在这方面,王小梅有自己的“独门秘籍”。

“女性有女性的优势,共情能力让我在工作中可以更好地与吸毒人员交心。”王小梅与吸毒康复人员交心,为他们带去家人般的温暖。

阿利是王小梅重点关注的吸毒康复人员,因长期吸毒,阿利的家人对阿利已不抱有希望,这也导致阿利戒毒积极性不高。

“一定要给他多点关心和信心,这是帮助他顺利回归社会最好的办法。”在王小梅的耐心引导下,阿利的家人也慢慢转变思想,加强对阿利的亲情帮教。

不仅如此,王小梅更是化身知心大姐去帮助阿利,防止复吸情况的出现。“我每天都会发微信和她聊天,问问她今天做了什么,有没有什么开心的事情,给我讲讲。”

“从他们身上,我看到了希望,也更加坚定前进的步伐。”王小梅说,今后她将加倍关爱吸毒康复人员,争取帮助他们解决就业难问题,让他们早日回归社会。

本版图片由受访对象提供

(责任编辑:综合)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