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失控围封失效 专家:控疫不能单靠一招

[时尚] 时间:2024-05-03 20:23:41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焦点 点击:115次
有专家指出,疫情随着疫情持续,失控失效找到污水有病毒的围封楼宇及地区越来越多,围封成效亦会大打折扣。专家招图为昨日沙田隆亨邨善心楼强检情形。控疫(大公报)
  中评社香港3月16日电/大公报报道,单靠第五波疫情以来,疫情政府进行超过220次围封强检,失控失效并重申围封强检是围封抗疫重要手段之一。有专家提醒,专家招以污水导向的控疫围封强检虽然对找出确诊者有一定帮助,但疫情持续恶化,单靠围封强检策略会失效,疫情政府不能“一招走天下”、失控失效“一本经念到老”,围封必须调整“打法”,否则浪费资源,不能阻止疫情扩散。   有立法会议员认为,围封强检应根据疫情调整,目前疫情严峻,强检范围应扩大至小区,否则将无可避免出现漏网之鱼,拖慢疫情防控。   疫情严峻,政府每日在多处进行围封强检,尝试尽快堵截社区传播链。数据显示,政府自一月时平均每日围封两处指定区域进行强检,到三月时增至平均每日有逾五处围封强检。不过,同一期间,疫情在社区爆发从未曾间断,新增确诊人数在三月初时更升至每日逾五万宗,现时继续在高位徘徊,每日有两万多至三万多宗新增个案。   政府曾表示,每次围封检测须动员140至150名政府人员;而近期围封强检发现的阳性比率大约为12%至13%。本港沿用两年多的围封强检策略,在高传播力的Omicron肆虐下的第五波是否仍奏效?   应适时扩大围封范围   呼吸系统专科医生梁子超指出,围封强检是透过污水检测作导向,围封污水病毒量较高的楼宇或地区,有助第一时间找出社区确诊者,避免疫情进一步扩散。不过,随着疫情持续,找到污水有病毒的楼宇及地区越来越多,围封成效会大打折扣,所以,防疫策略应该适时调整,“如果人手、配套设施跟得上,扩大(围封)范围,效果会更理想。”   梁子超更关注,目前确诊者呈报及处理均出现滞后,不少人于呈报确诊后,两、三日后才获安排入住隔离设施,而现时入住隔离设施的平均时间只是五日,可见患者的前段处理出现严重滞后,“Omicron传播速度好快,头两、三日传播性最高,两日已可以传一代,迟做等于白做。”他认为,政府应加快呈报及处理确诊者流程,务求在24小时内完成,否则防控跟不上疫情扩散。   梁子超又提到,目前快速测试平台靠自愿呈报,不是太理想,建议稍后隔离设施增加时,政府可考虑透过向公司派发快速检测包,要求员工定期做快速测试,由公司监察阳性员工呈报结果,相信这对保障员工安全、控制疫情传播、完善政府监察机制都有好处。   居民四围走 漏网鱼难阻   “居民会走动,亦会使用街市、商场等共用设施,若沿用之前逐幢围封的策略,肯定有不少漏网之鱼。”立法会选委会界别议员陈凯欣认为,疫情严峻,政府仍采取小规模围封检测,成效存疑。在中央支援下,本港的检测能力大大提升,政府应适时调整策略,把“点与面”结合,扩大疫情重灾区的围封检测范围。   陈凯欣又提到,目前越来越多人使用快速测试包,政府应考虑把快测结果加入“安心出行”,某些场所须检测阴性才能进入,以减少疫情扩散。   食物及卫生局表示,围封强检行动是特区整体检测策略的一个重要部分,对个别楼宇作出限制与检测宣告前,会考虑一篮子因素,包括污水检测的病毒量、楼宇维修及管理条件、其他环境因素、相关确诊个案情况等。   现时环境保护署、渠务署联同香港大学跨学科团队在全港各区污水收集网络中的监测定点,抽取污水样本检测新冠病毒。环保署表示,全港现有约150个监测点,覆盖约500万人口,每天采样总数约110个。选择污水采样点会考虑渠网分布、人口覆盖率、采样可行性、疫情发展等,以善用有限资源,发挥最大监控疫情作用。   前天文台长:围封数据或未反映实况   卫生防护中心传染病处首席医生欧家荣昨日表示,现时围封强检的平均阳性比率介乎12%至13%,累计找到逾1.5万宗个案,认为措施有成效。不过,近期一直有纪录及分析围封检测数据的天文台前台长岑智明认为,现时围封强检的阳性比率或未能反映实况,可能低估了染疫人数。

(责任编辑:热点)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