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综合 >徐渭故居古藤青未了 正文

徐渭故居古藤青未了

[综合] 时间:2024-04-29 03:22:15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百科 点击:39次

原标题:徐渭故居古藤青未了

徐渭故居古藤青未了

( 2021-08-20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说人解史

徐渭的徐渭故居“青藤书屋”之一角。新华社发资料片

本报记者冯源

记者生长在杭州,故居古藤小时候从长辈口中经常会听到一个聪明绝顶而又尖刻促狭的徐渭人物,不论老幼妇孺,故居古藤高官平民,徐渭只要得罪了他,故居古藤都会被整蛊一番。徐渭他的故居古藤名字听起来像“齐文章”。

及至会读书了,徐渭方知道“齐文章”是故居古藤徐渭,字文长。徐渭他的故居古藤这些故事,来自旧时与杭州一江之隔的徐渭绍兴,而且是故居古藤后人慢慢安在他头上的。

500年前,徐渭徐渭出生在绍兴。这个夏天,绍兴城里的一场展览,掀起了一轮“徐渭热”,也让更多的人认识了真实的徐渭。

笔底明珠

《草书评书法》《行书昼锦堂记》《行楷书千字文》《草书千字文》《墨葡萄图》《墨花图》《梅花蕉叶图》……从5月19日起,来自全国30余家文博机构的100件(组)藏品齐聚绍兴市区的徐渭艺术馆,在“畸人青藤——徐渭书画作品展”上亮相。

徐渭艺术馆坐北朝南,设计借鉴了徐渭《山水图》的墨韵笔法,抽象出黑山白水的生动肌理。从南北两面看去,又似徐徐展开的册页。

展品中,有64件徐渭的书画作品,20件文献古籍,还有16件属于艺术史上的“后学作品”。担任策展方的绍兴博物馆副馆长沈一萍说,这是迄今为止,全国举办的徐渭临展中,规模最大、藏品最优、参展单位最多的展览。

例如,故宫博物院的《墨葡萄图》《行书千字文》,国家图书馆的《初进白鹿表》,上海博物馆的《草书春雨诗帖诗卷》,广东省博物馆的《淮阴侯祠卷》、山西博物院的《草书咏月诗轴》、青岛市博物馆的《群望诗轴》和宁波天一阁博物院的《白燕诗轴》等名作都是首次外展。特别是有的名作只在初期参展,因此,不少书画爱好者纷纷闻风而动,只求先睹为快。前两个月的观展人次已达7万之众。

对于徐渭在艺术史上的成就,多位前辈权威学者曾给出高度评价。在《徐渭年谱》的引言中,著名古典文学专家徐朔方教授写道:“历代名家在文学艺术的领域中涉猎之广也许只有唐代王维和他相近。王维的音乐和徐渭的戏曲各为对方所缺。”他还认为,如果精选徐渭的诗作进行比较,未必输于王维。同时,“徐渭的散文略加编选,肯定比王维不多的几篇传世之作更受人注意。”

而在《中国绘画史》中,著名中国美术史专家王伯敏教授同样指出:“徐渭以水墨大写意作花卉,奔放淋漓,追求个性的解放,所画‘无法中有法’‘乱而不乱’。他那随意挥写的花草都可以见出其笔墨的微妙变化,具有秀逸情趣……他的书法,造诣很高,其跌宕纵横的笔姿,有助于绘画艺术上的巧妙变化。”

2008年,作为“浙江文化研究工程”的首批成果之一,《畸人怪才——徐渭传》由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书作者、西泠印社出版社总编辑江兴佑告诉记者,徐渭的水墨大写意花鸟画可谓前无古人,继者不绝,受到了八大山人、石涛、郑板桥、吴昌硕、齐白石等后世名家的极力推崇。“花鸟画发展到明代中期,所有促成徐渭绘画历史成就的笔墨语言刚好发育成熟,从而使他把花鸟画推到了大写意惊涛骇浪的巅峰。”

“徐渭在70岁生日时作诗自称‘畸人’,自编的年谱也叫《畸谱》。‘畸人’的典故出自《庄子》,指不流于世俗而合于天道的异人。”对于展览的名称,沈一萍解释说。而为了借到这些作品,策展方也花了不少心血,从2017年就开始筹备。

“徐渭是中国艺术上一颗耀眼的明星,在文学、书画、戏曲等各方面独树一帜,甚至还精通兵法。以往关于他的展览,往往着重于书画成就。此次展览则要全方位、通史性地介绍徐渭的一生,向公众展现其人、其事、其文、其艺。”沈一萍说。

徐渭作品中大幅立轴多、长卷多,策展方还专门定制了4米或5米的高柜和20米的平柜,让观众一览无余。

闲抛闲掷

有一个“明代三大才子”的说法,指的是解缙、杨慎和徐渭。但是,这三大才子的遭遇都相当悲惨。解缙最大的成就是主编《永乐大典》,后来涉及皇家“夺嫡”之事,下狱处死。杨慎是当朝宰相之子,24岁就高中状元,同样卷入了皇家的继承权纠纷,流放云南,我们最熟悉的杨慎作品,就是《三国演义》开篇的那阕《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

但是他们好歹有过一段春风得意的日子,相比之下,徐渭的命运则是充满了各种悲剧:出生百日父亲去世;生母是给嫡母陪嫁的婢女,在他十岁时就被嫡母卖掉;得到潘家岳父赏识招赘为婿,与结发妻子潘似情投意合,但婚后五年,妻子就去世了;到浙直总督胡宗宪手下做幕僚,胡宗宪在严嵩倒台后入狱,他又害怕受到牵连,可能慢慢就有了精神疾病——九次自杀未遂,最后竟然杀死继妻,锒铛入狱。用袁宏道在《徐文长传》中的话说,就是“古今文人牢骚困苦,未有若先生者也”。

“徐渭是天才式的人物,但是个性多疑。”江兴佑最近完成了一篇考证文章,认为徐渭当时可能是间歇性精神病发作。他分析说,这个性格和徐渭的境遇有很大关系——在男权社会里,身份是庶出,后来又做了赘婿;两位兄长死后,家产被人设计夺占;当时的文人只有功名一条路是正途,但是他八次参加乡试,都没考中举人……

“徐渭这么多次参加科举考试,就是想把自己的一身才华体现出来,但是屡战屡败。”沈一萍说,这可能与他的性格不愿受到束缚,不肯循规蹈矩有关——他给胡宗宪和礼部尚书李春芳当门客时也是如此,胡宗宪优容他,两人合作就比较愉快;李春芳轻视他,徐渭就不辞而别。最后,他和至交张元忭也闹翻了——张元忭为他出狱出了不少力,找他主编《会稽县志》,还请他去北京;但是到了北京,徐渭又受不了张元忭对他的约束。“之前他给胡宗宪做幕僚,代笔的文章再好,署名也不是自己的,还要吹捧嘉靖皇帝和严嵩,内心也很委屈。”

活到73岁,徐渭去世了,身边只有一条老狗做伴。20岁那年考中的秀才,早因为杀妻入狱被革。当时是他第二次考试仍不中,专门给浙江提学副使张和上书,才争取了复试的机会。

相比之下,比他小四岁,同样有神童之誉的张居正却是一考一个准。湖广巡抚顾璘怕张居正少年得志容易自满,还嘱咐监考官故意让他落一次榜受一次挫。张居正落榜一次,第二次乡试考中了举人。那一年仅16岁,即开启了通往大明“救时宰相”的人生。

在“一考定终身”的时代,徐渭肯定是无奈的,否则也不会在自己的杂剧《女状元》中有这样的台词:“不愿文章中天下,只愿文章中试官。”而在民间传说中,徐渭第一次考试,考官觉得文章好但是太短,于是,他第二次考试就写了一篇长文,在试卷上写不下,就写在桌子、凳子上,最后连卷子、桌子、凳子一起交卷,从此才有了“徐文长”这个名字。

“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这是徐渭题写在《墨葡萄图》上的一首绝句,诉尽了一生的辛酸。“中”的最后一竖长长落下,远远看去,犹如一个巨大的惊叹号。

璞中美玉

徐渭去世之后,他的声名逐渐被世人所遗忘,直到当时的文坛领袖袁宏道游历绍兴,读到了他自编的诗集,激动地“读复叫、叫复读”,还专门写了《徐文长传》大力揄扬。徐渭的艺术才又逐渐得到世人的认可。

“苦难和不幸在他身上留下巨创,但他有坚强的毅力,如同遭受雷击的大树,在焦黑的枝干之间重又布满葱郁的浓荫。”在《徐渭年谱·自序》中,徐朔方教授这样写道,“这就是他的诗、画、戏曲和书法的创作。”

“在徐渭的墓园门口,有一副对联:‘一腔肝胆忧天下,满腹经纶传古今’,这是对徐渭一生的最好概括。”浙江省社科院副院长陈野研究员说,徐渭不是一般的艺术家,一生走南闯北,上过抗倭战场,也去过北方边疆,经历丰富不亚于现代人。个人天赋、人生阅历和境界,风云际会在他一人身上。

“他是对政治有抱负,对人生有追求的人。中国古代不少艺术大家都是这样,只是因为其他领域实现不了个人抱负,才把才华彰显在艺术上。我们不仅要从艺术家的角度去理解他,更要从中国传统文人士大夫的修养去理解他。”

徐渭8岁那年,王阳明去世,两位绍兴的文化名人擦肩而过,但是徐渭也有机会追随两位王门弟子季本和王畿学习。此后,他还与主张学习“唐宋八大家”的明代唐宋派代表人物唐顺之、茅坤有交集。江兴佑说,徐渭的艺术风格并不脱离时代,而是时代发展的产物,而这些高质量的“朋友圈”更开阔了徐渭的艺术视野:“特别是阳明心学是徐渭的精神支撑,形成了他敢于否定权威、追求个性表达,直白而强烈的性格。”

“徐渭一生经历坎坷,性格确实多疑敏感,自视甚高,但是他一直都在努力,他的人生态度还是积极合作的,并不是完全反叛的人。比如他去给高官做幕僚,为了考试也想自我推荐,是个很入世的人。”陈野提醒说,对徐渭的性格要认真分析。

“如果徐渭完全超然出世了,就不会有那么多看不惯现实的流露,他希望社会清明,也希望有明君,只是因为抱负实现不了,才会愤懑不平。也因为这么努力还不得志,他才会得到后人的同情。中国传统社会一方面崇尚建功立业的成功者,也会同情那些有独立人格,注重道德修养、自我修炼的失意者。”

“徐渭早出世了500年。”沈一萍感叹说,他们举办这个展览,最终就是希望大众特别是年轻人更好地认识徐渭,从他的作品中真正感悟到美。“让观众知道中国传统文化的美是在哪里的,现代人还需要什么样的功夫和底蕴。”

徐渭艺术馆处北,青藤广场居中,青藤书屋在南,它们是徐渭故里综合保护项目的主要元素。沿绍兴古城中央的解放北路、解放南路一径向南,过了人民西路,到第三个巷口再向右一折,就不远了。

青藤书屋曾经是徐渭幼年读书处,当时叫作“榴花书屋”,后因家道中落转入他人之手,从明代末年开始,地方上的有识之士就把它保护起来,纪念这位“光芒夜半惊鬼神”的旷世奇才。

书屋南边的天井里,植了青藤,留有一方水池。厅堂被一道白墙隔开,向南的墙面上是徐渭头戴逍遥巾的半身画像。两边则是他自拟的对联:“几间东倒西歪屋,一个南腔北调人。”

春天的时候,记者也来过这里。当时有人在他的画像下放了束小花,祝文长先生生日快乐。

徐渭,生于500年前的3月12日。他曾托物言志,感叹自己“璞中美玉石般看”,但是历史会给出公正的评价。(冯源)

(责任编辑:知识)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