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期间如何缓解焦虑紧张情绪?这三个心理锦囊请收好!

[休闲] 时间:2024-04-28 00:33:15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娱乐 点击:160次

原标题:疫情防控期间如何缓解焦虑紧张情绪?这三个心理锦囊请收好!疫情

新冠疫情延续至今已有二年多。防控在广大民众和医务人员的期间请收不懈努力下,虽然疫情防控已取得阶段性胜利,何缓好但国际疫情持续蔓延,解焦锦囊国内疫情多点散发。虑紧在疫情常态化防控状态下,张情人们的绪个心理生活模式、工作状态、疫情活动范围、防控社交距离依旧受到不少影响,期间请收容易产生焦虑、何缓好紧张、解焦锦囊疑病、虑紧恐惧、张情悲观、抑郁、熬夜、失眠、强迫等情绪和行为。

如何坦然面对这些问题呢?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党委书记谢斌送来 “600号”的疫情防控心理锦囊!

1. 我正常吗?

当心理状态或行为模式与平常不同时,多数人需要持续数天到一周才有所自我觉察。所以通常到问出此问题时,个人生活某些方面可能已经受到明显影响。

这种状态大多属于应激下常见的反应,在个人心理调适的“弹性范围”内。只有当焦虑、失眠、行为反常等症状明显与刺激强度不符,严重影响日常生活,且持续存在,难以自我调整时,才可能归于“异常”范畴。

判断疫情下个体心理的正常与否,要从压力强度、平时个性、情绪行为变化程度及持续时间、生活受影响程度、应对有效性、社会支持网络等众多维度来考察。

最便捷的方式,就是通过专业机构提供的线上或线下的评估(如自评问卷等),获得较为客观的结果。在评估的同时,还可借助评估反馈的信息进行自我(或受专业指导下的)调适,改善心理状态。当然,在某些危机时刻,请记得拨打上海市心理援助热线021-962525,电话的另一端总是有人在守候。

2. 我能走出心理阴霾吗?

一定能!疫情中的心理阴霾,最终都能随着疫情终结而消散。只是有人快些有人慢些而已。

能较快走出心理阴霾的,通常拥有较多“保护因素”,而较少“风险因素”。重要的保护因素包括:

(1) 个性开朗、爱好广泛;

(2) 生活、工作较为稳定;

(3) 有较完整的社会支持网络,如和谐的家庭、友善的同事、亲密的朋友等;

(4) 具备一定的健康(包括疫情)相关科学知识和应对心理困扰的技能;

(5) 能便捷地获得必要的心理支持或援助。

相反,疫情中主要的风险因素则有:

(1) 平时具有焦虑、抑郁等倾向,或者身体健康状况不良;

(2) 疫情前后生活、工作不稳定或者有变故;

(3) 社会支持网络不健全;

(4) 健康知识、心理应对知识或技能缺乏;

(5) 大量暴露于负性刺激(如负面信息)中;

(6) 获得心理援助的资源不足。

3. 两年的疫情“折腾”令我更坚强!

每个人一生中都有可能经历新冠肺炎这样的重大公卫事件。但这种经历也不会太多。所以一定要在经风雨见彩虹后有所“得”。

从前年底武汉疫情爆发开始,正值过年时分,气氛骤然紧张,大家不免感到彷徨,内心惴惴不安,赶紧准备柴米油盐,以及口罩、消毒液......那是一个异常安静的春节,一连几个月都在减少出门。

其实,人的态度和行状,一大半确实是由环境塑造的。正是这次史无前例的疫情,让我们找到并产生了史无前例的新想法和新进步。我们明白了面对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坦诚、公开、尊重科学的重要;我们放下了“个人拙见”,开始全民抗疫、居家“战斗”,认识了团结、公德、守望相助、患难与共等,都不是简单的口号,而是脚踏实地的耕耘;减少外出,让我们学会在互联网世界寻求生活的精彩;超长假期,让我们有机会体会到家庭和谐、亲人安好的价值,人际交往的不可或缺,也加深了对什么是“有意义的独处”的理解;我们的生活习惯也都在改变,最大的一个改变就是习惯了出门戴口罩......

一场疫情,让人们反思了很多事情,大家变得更加坚强,更加努力,更加关心家人,更加愿意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我们身边太多人,都因为这场疫情对人生有了新的思考。看,这就是成长!

还记得这两年我们是如何走过来的吗?从最初的惊慌失措到现在的从容应对,在科学的引领下,只要众志成城,人类的心理韧性就以最大限度发挥,也让我们在面对明天去拥抱新的生活时,更加从容和热情。

没经过苦难,如何理解日常;没走过暗淡,如何珍惜光明。何谓方得始终,只问初心在乎!

(刘轶琳)

(责任编辑:焦点)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