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嶷山人”乐天宇:毕生奉献为农林

[焦点] 时间:2024-04-29 18:56:10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探索 点击:143次

1960年乐天宇(最前面)策杖徒步九嶷山

1983年乐天宇在九嶷山学院

1941年八路军359旅在南泥湾开荒

1949年,九嶷山人乐天宇(第二排右起第一位)与科代会筹委会第一届中国人民政协会议代表合影

乐天宇(1901-1984),乐天原名天愚,宇毕我国著名的生奉农林生物学家、教育家、农林科学家、九嶷山人中国林科院一级研究员、乐天中国农学会第一届主任委员和第四届政协全国委员会委员。宇毕他曾任河南大学农学院教授、生奉湖南农林局局长、农林北京农业大学校长兼党支部书记、九嶷山人中国科学院遗传选种馆馆长、乐天华南热带作物科学研究所筹委会副主任、宇毕中国林学会第三届副理事长等职务。生奉乐天宇一生忠于职守、农林兢兢业业,是南泥湾的发现者、开垦倡议人,是建立九嶷山斑竹自然保护区的号召者,是新中国第一所民办大学——九嶷山学院的创始人,他的一生为中国农林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兴农救国,开垦南泥湾

1901年1月20日,乐天宇出生于湖南省宁远县官桥乡麻池塘村,幼时就读乡里,后求学于长沙。五四运动爆发后,他参加了湖南当地的爱国运动,与毛泽东成为志同道合的朋友,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当时国家长期受列强压迫,积贫积弱,他目睹大批农民破产、流离失所,深感痛心,遂起兴农救国之志。1925年,乐天宇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北京农业大学森林系。1927年,乐天宇回故乡宁远县开展农民运动。当时正值中国共产党湖南党组生死攸关之时,为渡难关,乐天宇找到好友——时任私立船山初级中学校长的雷铸寰寻求出路。雷铸寰先生认为中国以农为本,而湖南农业落后,提出要在此地创建农业职业学校。他们遂决定从私立船山初级中学校舍分出一部分作校舍,创办农业职业学校。1936年8月,湖南私立船山高级农业职业学办成立,乐天宇任学校主事,带领学生开垦农田,建立校农合作农场,同时宣传革命思想,组织农民运动。

1939年,乐天宇在陕甘宁边区考察时,发现延安县南部固临镇有一大片丘陵地区,方圆80余里,包括田地、沼泽、森林,他认为这里是屯兵于农的好地方,于是将此地上报给毛泽东,后经朱德实地考察后取名为南泥湾。就这样,这块烂泥遍地的水草地,有了一个正式的名字。

1940年,乐天宇率边区考察团从延安出发开展实地调研活动,在了解南泥湾、槐树庄、金盆湾一带的自然资源和植被情况后,撰写了《陕甘宁边区森林考察报告》,文中详细介绍了陕甘宁边区森林资源情况,提出开发南泥湾能促进我国生物学的发展和中国西北边远地区的农林建设。经多方讨论,不久,在毛泽东主持的党中央会议上,通过了开垦南泥湾的决定。

1941年3月,乐天宇等科研人员和八路军359旅的部队进驻南泥湾,展开了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初到此地,荒无人烟,蝇虫乱飞,遇到下雨天更是苦不堪言,即便是住在附近的农民也无从下手。但在共产党员的带领下,战士们经过数月的艰苦奋战和夜以继日的开垦,最终南泥湾变成了到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的陕北好江南。

1947年,乐天宇任晋鲁豫边区北方大学农学院院长。解放战争期间,经济遭受严重破坏,民生凋敝,生活艰苦。乐天宇带领全院师生发扬南泥湾精神,边学习边劳动。他根据延安引种甜菜熬糖的成功经验,创办了糖业专科班,培养人才,并建立多个糖业工作站,解决了解放区长期缺糖吃的困难。乐天宇还聘请民间有经验的兽医为导师,办起了兽医院。随着解放战争的节节胜利,农学院的教育事业也一帆风顺,体制改革,实行教育、生产、研究三结合,兽医工作中西结合,对猪瘟、牛瘟、炭疽病等的防治取得显著的成效。乐天宇所做的一切,不仅打破了国民党的经济封锁,而且对我国农牧业的生产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眷返九嶷,斑竹千枝翠

1949年10月1日,中央人民政府合并多所高校,成立北京农业大学,由乐天宇任校务委员会主任委员兼党总支书记,随后他全身心投入到祖国的农林建设中。闲暇之余,乐天宇依旧与毛泽东保持书信往来。他们同为湖南人,都对家乡有着深深的眷恋之情。早在开垦南泥湾时,乐天宇和毛泽东谈到了九嶷山,说到兴起之时,乐天宇不禁眉飞色舞。后来的一次晚会上,毛泽东不无惋惜地说:我是湖南人,却没到过九嶷山。乐天宇当即念了清朝何绍基的一首诗:生长月岩濂山涧,老来又入九嶷山。消磨精力知余几,踏遍人间五岳还。毛泽东听了哈哈大笑,此后总称老友为九嶷山人。

1960年秋,乐天宇带领一个五人考察小组来到家乡九嶷山。那时的九嶷山下茅柴没了,山涧的树林也被砍得七零八落。乐天宇等人拄着拐杖爬了一天,又在岩洞歇了一夜后,第二天才登上三分石。登高望远之际,他看到石峰绝壁上有一股清泉细流,那是潇水、岿水、沲水的发源地,并在石缝里采集了一棵石枞标本。随后,他们一行人来到竹林地。九嶷山气候温暖潮湿,适合竹子生长,尤其是成片生长在三分石上的竹子,碧青的竹体上有着黄赭色的点点斑驳,这是九嶷山上特有的斑竹,可惜的是被附近的山民砍伐得坑坑洼洼,失去了随风起波浪的风采,乐天宇感慨万千,并暗下决心建立斑竹自然保护区。

下山后,他在县里的大会上向群众讲述了人与森林、人与自然间的共生关系,并叮嘱人们要关爱自然、保护森林。到了夜里,乐天宇心潮澎湃、诗意盎然,以九嶷山人落款写了首《咏三分石》的七言古体诗,连同截下的一段斑竹赠给了毛泽东。不久后,乐天宇接到了毛泽东回赠的诗稿,题为《七律·答乐天宇》,诗中斑竹一枝千滴泪,红霞万朵百重衣的名句和乐天宇对九嶷山的热爱成为美谈。如今九嶷山已成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境内斑竹林立,郁郁葱葱,乐老终于得偿所愿。

壮心不已,为霞尚满天

1980年,已近耄耋之年的乐天宇谢绝了组织上给予的优渥待遇,带着补发的5万元工资,毅然离开北京回到宁远县创建九嶷山学院,办学育人。

1981年9月,九嶷山学院正式开学,没有仪式,没有热闹的排场。在舜帝庙中间的空地上,乐老对着全校100多名师生讲道:我们的九嶷山很穷,附近几个县都是山区。但我们遍地都是宝,舜帝庙是宝,树林竹林是宝,风景也是宝。但要开发,靠党的政策、靠人,靠我们培养的新一代。没有文化教育,没有科学技术,光靠锄头蛮干,九嶷山永远也改变不了面貌。你们就是建设祖国、改变山区面貌的一代新人……乐老的第一堂课,深深地打动了学生。

建校初期,学院一不通路,二不通电,三不通水。耄耋之年的乐老以身作则,省吃俭用,佝偻着腰爬上爬下,吃的是与员工一样的简陋饭堂伙食,4年未换过一件新衣裳。他的办公室兼卧室用,办公桌是用几片木板钉起来的,床铺被盖非常简陋。他甚至将每月从原单位离休后发的350元工资,除留50元生活费外,其余均交给学院充作师生生活补贴和办公费用。

乐老兴学的举动,感召了社会各界。2002年6月在人民大会堂,全国民办高等教育委员会主任刘培植将新中国第一所民办大学的牌匾授予了九嶷山学院。如今学校正式更名为湖南九嶷职业技术学院,在校师生4200余人,有丰富的办学经验,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优秀适用型人才,有一线人民教师、医疗工作者、畜牧业工作者、农林科技专家……千千万万受乐老精神哺育熏陶的九嶷学子,取得了令人刮目相看的成绩。

蜡炬成灰泪始干,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早期党员、毛泽东同志的亲密友人,乐天宇一生投身于中国的农林事业,为我国农林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开拓性贡献。2014年10月16日,乐天宇纪念馆在宁远县九嶷山建成,他奋斗的一生和奉献的精神将永远激励后人。

(本文系北京林业大学校史编研项目成果,本文作者系北京林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为北京林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李莉)

(责任编辑:知识)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