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40℃以上高温又来了,今年6月北方为啥这么热?

[休闲] 时间:2024-05-04 06:32:57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娱乐 点击:94次

中央气象台6月27日06时继续发布高温黄色预警:预计6月27日白天,京津冀℃今年华北东部、上高啥热黄淮、温又汾渭平原以及新疆、月北四川盆地等地有35~36℃高温天气,京津冀℃今年其中,上高啥热北京、温又天津、月北河北大部、京津冀℃今年山东北部和西部、上高啥热河南中北部以及陕西关中、温又四川盆地东南部和中部、月北云南东北部、京津冀℃今年新疆东部等地的上高啥热部分地区最高气温有37~39℃,北中部、温又北京东南部、天津西部局地可达40℃以上

image

  为何6月北方地区就出现如此迅猛的高温天气?今年夏天会不会比往年热?气象专家进行了解析。

  京津冀地区近日仍将出现高温天气过程

  气象监测显示,6月以来,京津冀地区出现了两次区域性高温天气过程,分别在6月14—18日和6月21—24日,区域平均高温日数达9.5天。6月21—24日,北京、天津、河北中南部和东北部最高气温在38—41摄氏度。

  北京市气象台首席预报员张迎新介绍,22日,北京市观象台最高气温为41.1摄氏度,突破6月历史极值。23日、24日,观象台最高气温均超40摄氏度,这是观象台自有气象记录以来首次出现连续3天气温突破40摄氏度。

  22日18时,中央气象台发布了今年首个高温橙色预警,并持续至23日、24日。23日,中国气象局启动高温四级应急响应。

  国家气候中心首席预报员高辉介绍,今年6月以来(截至24日),35摄氏度以上高温天气主要分布在华北、华南中西部以及新疆大部等地,京津冀鲁豫平均高温日数为7.9天,较常年同期偏多4.3天,北京达到9.8天,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多。

  25—26日,华北、黄淮等地高温天气的范围和强度明显减小。27日起,华北、黄淮等地仍将出现高温天气过程。据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张芳华介绍,预计27日,华北平原大部有37摄氏度以上高温,28日高温明显减弱,29日起,华北大部、黄淮北部等地将再度出现37摄氏度以上的高温天气。

  多种因素利于气温升高以及高温的维持

  据张芳华介绍,华北、黄淮等地高温天气过程强度大、持续时间长,主要原因有4个方面:第一,在低层受到暖气团的控制,而且暖气团比较强大,持续的时间较长;第二,这一带高空在高压脊控制的情况下,天空的云量较少,太阳辐射较强,非常有利于气温的升高。同时在高压脊控制下盛行的下沉气流,也会造成下沉增温效应,使气温升高;第三,目前刚刚进入夏至节气,白天光照时间较长,有利于气温升高以及高温的持续和维持;第四,华北、黄淮地区白天的相对湿度比较低,空气比较干燥,也有利于气温的升高。

  “从平均情况来说,6月下旬,华北、黄淮等地最高气温的平均值和南方基本相当,但是从最高气温的气候极大值来看,北方大于南方。”张芳华分析,这主要是因为此时南方处于多雨时段,副热带高压还没有控制南方地区,不利于出现很强的持续性高温天气。而在北方地区,这段时间容易受到大陆暖性高压脊的影响,云量少、太阳辐射强、空气干燥,相较南方地区更容易出现极端的高温天气。

  高辉介绍,我国各地高温集中时段有明显的地域差异。对华北地区来说,通常雨季前的6月至7月初更容易出现高温天气,连续数天的高温天气在6月也比较常见。这段时间主要以干热型高温为主,表现为气温高、湿度小。

  进入7月后期,随着副高北跳和夏季风往北推进,水汽输送和大气湿度增加,云量也会增多,会出现闷热天气,也就是湿热型高温。

  预计今年夏天全国大部分地区气温比常年同期偏高

  今年夏天我国南北方是不是都很热?高辉分析,目前已进入厄尔尼诺状态,但初夏时段北方高温的影响因子复杂,不能简单归咎为受厄尔尼诺影响。比如去年6月中下旬,北方地区高温更为极端,但去年是拉尼娜年份。同时,已有的科学研究结果也表明,初夏北方高温更容易受北大西洋海温以及中高纬度大气环流尤其是大陆高压脊影响,这和盛夏时段北方湿热高温的影响因子有所不同。

  根据国家气候中心的预测,今年夏天全国大部分地区气温比常年同期偏高,高温日数也高于常年同期。但南北方出现高温天气的集中时段不一样,南方地区一般在盛夏时间段进入高温季,而北方地区往往在初夏时间段。

  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公众服务首席研究员柳艳香建议相关地区居民高温时段非必要不外出,外出一定要做好防护,随时补充含有盐和矿物质的饮品。户外工作尽量避开中午太阳直射的最热时段,同时减轻劳动强度。

  专家提醒:警惕中暑或热射病

  气象专家提醒,北方高温再度来袭,持续时间长、高温强度强,同时,随着副热带高压北抬,江南、华南等地将受到副高控制,气温也较前期明显升高,闷热感加强,公众应注意做好防暑降温的措施,老人、小孩及体质较弱人群应避免高温时段外出,预防中暑或热射病。

  防御指南:

  1、有关部门和单位按照职责做好防暑降温准备工作;

  2、午后尽量减少户外活动;

  3、对老、弱、病、幼人群提供防暑降温指导;

  4、高温条件下作业和白天需要长时间进行户外露天作业的人员应当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中国小康网微信公众号综合中央气象台、人民日报、北京广播电视台)

  图源:中央气象台

  编辑:武金洋

  审核:王芳

(责任编辑:探索)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