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病毒又是盗号,腾讯真能忍得了?

[时尚] 时间:2024-05-05 13:10:51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休闲 点击:89次

    

文/魏春亮

“丝袜病毒”终于真相大白,纪委都说了:

当事人胡某某微信号被“盗用”,毒又盗号在三个群里发布了不雅信息。腾讯

胡某某完全是又病无辜的,他也是毒又盗号受害者。

而且,腾讯他已经报了警。又病

官方用大红章认定了是“盗号”,那就不是腾讯“病毒入侵”。

所以,又病涉事公司“久其”,毒又盗号就必须改口:

什么“病毒入侵”?我不是腾讯,我没有,又病别乱说!毒又盗号

这和之前的回应,形成强烈的对比。

此前,官方人员(湖南省政府办公厅工作人员)表示,他们不清楚网传事情,并建议记者联系其他正规渠道,随即挂断了电话。

显示出谨慎的态度。

而“久其”的徐先生则说“遭遇病毒入侵,从而导致群里出现不雅信息”,然后向网信办、公安部门报警

可谓十分激进

如今,却出现了态度上的大反转:

之前官方如此谨慎,生怕多说一句话,现在却斩钉截铁地说是“微信号被人盗用”;

之前不知道对手是谁时都敢激进报警的“久其”,现在知道就是《南国早报》报道的,却一反常态地连人家的名字都不敢提。

这就耐人寻味了。

可见,把话说太早太满,想再往回拉,就容易步子太大扯着蛋。

对比下来,还是官方更加高明。

先说不清楚,争取到了足够的时间寻思应对方案。

通报只说胡某某“其微信号被人盗用”,那只是他的个人说法,官方可没完全采信哦,给后面的调查留足空间。

而且“微信号被人盗用”更是奇妙无穷,它可以是技术高超的黑客攻破了腾讯的网络安全屏障盗了胡某某的微信号只为发骚,也可以是某个对胡某某心怀不满的“临时工”偷看到了密码盗了微信号乱发信息报复胡某某。

语义的模糊,也给后续留下了足够大的可操作空间。

这份通报的作者,真是语言学大师。

有人欢乐就有人愁,官方和久其的声明一出,腾讯和《南国早报》就尴尬了:

这么轻易就被盗号了,10几亿用户,还能信任微信的安全性吗?(黑客盗号的情况下)

媒体刚报道过“病毒入侵”,公司就说没接受过采访,这是在说媒体“造谣”吗?

万万没想到,一个官方工作人员的桃色新闻,最初的罪魁祸首和最后的受害者,竟分别是一家媒体和一家科技公司?

当事人胡某某暂时全身而退,涉事公司撇得一干二净,黑客或临时工不见踪影,只有本来置身事外的两家单位,品尝到了涩涩的苦果。

谁能想到这个走向?

但是,本来明明可以不是这样的。

据公号“宾曰语云”,关于病毒入侵的说话,发布新闻的媒体记者表示“录音有的,不怕!

而去年5月,郑州轻工业大学三实书院常务副院长谭俊超在工作群里误发香艳信息后,也说是被盗号,仅用了3分钟就“托公安朋友找回来”了。腾讯随后就发了一则声明:其微信账号不存在被盗情况,并表示,将对虚构事实者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想要证明这两份声明的真伪,本来只是个技术问题,并不难实现,难的是要不要硬刚。

事情发酵到现在这个样子,已经有点“鼠头鸭脖”的味道了:官方无论说什么,大众都更加相信常识和直觉。

除非官方直接承认胡某某就是犯了错,或者找到一个“临时工”来为这些不雅信息背锅,否则,查出这件事的真相就剩下一个极其简单的方法:靠腾讯的技术性回应。

甚至我想到一个更加好的办法,由《南国早报》采访腾讯,讲述一下微信是否那么容易被病毒侵入,被黑客盗号。这样,说不定一下子就能换两方清白。

“丝袜病毒”事件,是不是会迎来“鼠头鸭脖”那样惊天反转的结局,还不得而知。但腾讯的迟迟不发声,似乎也说出了部分事实:

湖南纪委不是郑州轻工业大学,而技术问题也从来不是技术问题。

写到这里,我想象了一种可能,如果,我是说如果,胡某某确实是本来想把骚话发给一位有夫之妇,却一不小心发错了群。事件爆发后第一时间就承认错误,纪委办理,又能如何呢?

好像也并不会怎样,说不定在获得一片掌声后,早被人遗忘了。

可为什么这一幕就是没发生呢?

(责任编辑:休闲)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