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热点 >千里防洪堤 展示“陕西力量” 正文

千里防洪堤 展示“陕西力量”

[热点] 时间:2024-04-28 05:46:02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热点 点击:26次

21

朱如归与李昂龙在鄱阳县一处受灾群众安置点做保障工作

222

救援队志愿者在安徽芜湖市帮助转移受灾群众

223

救援队志愿者帮助转移受灾群众 

224

7月19日,在一个由若干间教室改造而成的千里救灾安置点,王树生度过了他48岁的防洪生日。

  此前一天,堤展由他率队,陕西力量来自陕西曙光救援队的千里28名志愿者,由咸阳、防洪汉中两地出发,堤展开车赶到1100公里之外的陕西力量安徽芜湖市。

  一路上,千里洪水肆虐的防洪消息接踵而至。随志愿者们一起来的堤展,还有橡皮救生艇、陕西力量发电机、千里水泵、防洪浮力救生马甲——作为民间公益救援队,他们将配合当地政府转移受灾群众、救援受困人员,提供紧急生活救助。

  情况紧急,没一个人敢浪费时间

  2020年的梅雨季来得格外凶猛,大雨暴雨几乎紧贴长江、淮河等流域,多地进入防汛关键期。

  7月18日,曙光救援队接到一封来自安徽芜湖市鸠江区的增援邀请函。

  增援邀请函一共104字,字字千钧。曙光救援队立即集结力量,火速成立赴安徽抗洪救灾突击队,进入备勤状态。

  7月22日,王树生在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介绍,安徽江河多、湖泊多,历年来的防汛任务都很重,“我们是当地的增援力量、补充力量、配合力量。不仅要投身现场搜救,还得参与到巡堤、清淤工作中。”

  抵达芜湖市当天,王树生接到一个紧急任务:六安市裕安区普降特大暴雨,48小时平均降雨量超过381.2毫米,破历史极值,辖区固镇青龙村有万余名群众被困,需要紧急转移。

  战斗打响了!中午12:30,6名志愿者开着两辆车,拖着两艘救生艇辗转来到250公里外的六安市。当时下大雨,通信光缆被洪水冲断,电路也被切断,一些地势低洼地带的民房,洪水已经蔓延到了二楼。

  救生艇驶过的水域,水面露出屋顶、树冠和电线杆的顶端,所有人撑着伞、打着手电筒,挨家挨户帮忙搬东西,将受灾群众送到10公里外的安置点。

  “救生艇的转运能力有限,燃料消耗厉害,单趟只能拉五六名群众。”另一位参与过这次惊心动魄“大转移”的志愿者吴江告诉记者,现场情况实在太紧急了,没一个人敢浪费时间。

  一直到晚上8:30,救援队成功转移300多名村民,“等真正歇下来,才觉得两只脚已经全部发麻,嗓子也发炎了,手都没法握拳。”

  请陕西“乡党”放心

  各路救援都在赶来,千里防洪堤,筑起了防汛救灾的坚实防线。7月20日凌晨,曙光救援队另一支由16名志愿者组成的增援力量也抵达了芜湖市鸠江区。

  他们的任务是,前往无为市参与抢险。无为大堤是长江干流一级堤防,是巢湖流域的防洪屏障,承担着保卫合肥的重任。

  彼时,无为市多个乡镇发生漫堤、内涝,再次告急。“很多地方的通信信号已断,被围困的村庄里,每座房子都像是孤岛,周围一片泽国。”志愿者金卫刚是此次任务的负责人,他向记者回忆,救援队员的任务是住户搜索,转移受困人员,由于积水较深,水下杂物又多,只能将老人、孩子以及行动不便的人背上救生艇,随后安全转移到安置点。

  水域救援,王树生并不陌生。作为专业民间救援队伍,2017年、2018年,他与曙光救援队的志愿者们曾赶赴湖北、湖南,陕西榆林、汉中等地,参与抗洪抢险。

  “每户人家,我们都至少跑6个来回,时不时观察转移进度,还要统计村民还有什么困难,挨家挨户解决。忙起来,衣服全湿,根本感觉不到累。”他说,除了转移受灾群众,志愿者们还要负责巡守河堤,检查有无管涌、溃堤。

  7月20日,经陕西省社会组织孵化基地党总支批准,援助芜湖抗洪抢险临时党支部正式成立,吴江担任党支部书记。“从7月21日开始,天气已经放晴了,碧空如洗,但是我们仍然不能放松。”吴江说,目前虽然归期未定,但是请陕西“乡党”们放心,每一位救援人员都会尽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帮助受灾群众共渡难关。

  才下“疫线” 又战洪峰

  火车晚点了近8个小时,朱如归回到西安时,已经是7月22日下午了。

  比起出发时,他被晒黑了不少。“我原本就比较黑,”西安火车站出站口,穿着一身迷彩服的他向记者开起了玩笑,“才下‘疫线’,又战洪峰,这个18岁的生日,太特别了。”

  火车是从南昌驶出的,全程16个小时。路上,同车厢一位乘客认出了朱如归,“你是不是去过湖北?我在电视上见过你。”

  那是今年大年初一的事。朱如归乘火车、搭汽车、转步行,只身前往湖北孝昌,在孝昌县第一人民医院隔离病区担任志愿者。“哪怕是为病人送餐、打扫卫生也行,这些不需要专业知识。普通护工能做的,我都能做!我来了就是吃苦的,到一线为医护人员搭把手,能帮一把是一把!”

  朱如归莞尔一笑。事实上,自今年3月从湖北归来,他删了很多条朋友圈记录。时光像是被掐掉了一段。但那些记录着振奋与低落、忐忑与平静的片段,已被他珍藏于心底。

  朱如归就读于眉县职业教育中心酒店管理专业二年级,今年7月13日,学校放暑假,他再次以一名志愿者的身份,从陕西出发前往千里之外的江西九江。

  相比年初瞒着父母“逆行”去湖北,此次出发前,他主动将情况告知了家人。“我出生在江西南昌,现在江西发洪水,我应该回去。”为了不让父母担心,他说,江西有很多亲戚、朋友,如果真有困难,会向他们求助的。

  先坐大巴车来西安,再坐火车前往江西九江市,7月15日下午,朱如归转乘高铁,赶到了鄱阳县,当天被防汛指挥部分配到鄱阳县三庙前乡一处受灾群众安置点,做保障工作。

  鄱阳县位于鄱阳湖东岸,由于鄱阳湖多个水文站水位突破历史高位,这里的多处圩堤突现漫堤、决口险情,成为南方洪灾的重灾区。

  灾后的道路泥泞不堪,原来水泥路上铺的沥青被洪水切割成块,冲向旁边的稻田,被水浸泡过的锅碗瓢盆、衣服、鞋子、自行车,沾满黄泥,滴着污水。

  这是江西洪灾的一隅。朱如归说,安置点是由当地一所小学临时改造而成的,一共170多名群众,大家将教室作为临时宿舍,每间宿舍都有寝室长,生活作息接受统一的指挥、管理,应急部门准备了矿泉水和食物,定时送到受灾群众手中,“生活物资、后勤保障都是没有问题的。”

  用有限的力量,做值得做的事

  除了要开展物资搬运、环境消杀、安全排查、受灾情况统计等保障工作之外,朱如归还得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搬运沙袋、执勤、给群众分发物资等等。

  安置点中有不少孩子、老人,滞留时间久了,他们难免会觉得闷,想出去投亲靠友。朱如归不仅需要随时与寝室长们沟通,还得在指挥部的统一安排下,组织广场舞、集体学习等活动。

  18年足以成长一代人,洪水既是一次大考,又是成长的大课堂。“人这一辈子,能有几次为国家去拼命、去奉献的机会?”朱如归顿了顿,“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活法,我不愿虚度生命,希望能用有限的力量,去做一些值得做的事。”

  和朱如归一起并肩作战的,还有来自眉县的18岁小伙李昂龙。他刚参加完高考,在朱如归的感召和鼓舞下,“才下高考考场,又上抗洪战场。”

  从眉县出发前,李昂龙的母亲给他买了一双袜子和一双皮手套,并嘱咐他,既然要去,就别怕吃苦,去了多干活,一切行动听指挥。

  “再过几个月,我就年满18岁了,我想用实际行动来证明,自己是新一代铁骨铮铮的三秦好儿郎。”李昂龙告诉记者,他一直有个上军校的梦想,看到很多武警官兵抗洪救灾,深受鼓舞,“对我而言,这算是一场特殊的成人礼。”

  文/记者 宋雨 实习生 卢梦雪 石悦琦 计肖(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责任编辑:百科)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