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热点 >东湖评论:涵养人才“蓄水池” 正文

东湖评论:涵养人才“蓄水池”

[热点] 时间:2024-04-18 03:50:55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探索 点击:152次

原标题:东湖评论:涵养人才“蓄水池”

党的蓄水池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完善人才工作体系,东湖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评论高素质人才”。千秋基业,涵养人才为先,蓄水池办好中国的东湖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人、评论关键在人才。涵养要更好地聚集英才,蓄水池不能只是东湖简单的政策吸引,更需要为人才打造适合成长的评论环境,搭建有利于实现梦想的涵养舞台,不断涵养人才“蓄水池”,蓄水池让人才引得来、东湖留得下、评论用得好、充分发挥作用。

形成“广纳英才”格局。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硬实力、软实力,归根到底要靠人才实力。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渴求矢志爱国奉献、勇于创新的优秀人才。要树立强烈的人才意识,坚持把党管人才作为第一要求,树立“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观念,广开进贤之路、广纳天下英才,以长远的眼光、卓越的胆识、开阔的胸怀、恢弘的度量,寻觅人才求贤若渴,发现人才如获至宝,举荐人才不拘一格,主动拆除引才“围墙”,降低“门槛”,开辟“绿色通道”。只要有“两把刷子”,就纳入人才管理部门视野,努力形成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局面。

练就“硬核实力”本领。“骏马能历险、耕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一些部门和单位,人才氛围不浓、观念滞后,工作中只重视人才使用,不注重人才培养。没有一身真本领,一切都是空谈。人才要建功立业新时代,就要在培养和锻炼上舍得下苦功夫、下大功夫,练就过硬本领,才能发挥作用。要尊重人才专业化差异的客观规律,统筹推进不同层次、不同领域人才队伍建设,既向书本学习,也向实践学习;既要向一线群众学习,也要向世界前沿学习,不断拓宽视野、更新知识,加快培养战略科学家、创新领军人才和企业家,又大力培养技术技能人才、带领农民脱贫致富的“土专家”、“田秀才”,让他们挑大梁、唱主角。

搭建“人尽其才”舞台。“人才各有所宜,用得其宜,则才著,用非其宜,则才晦”。人才引进来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使用人才、用好人才是最终目标。合理使用人才,就是要把人才放到最为合适的岗位,用其所能、任其所宜,因岗选人、人岗相宜,让人才如鱼得水,游刃有余,实现人才使用的效益最大化,绝不能把人才当“花瓶”、做“摆设”。要树立以用为本理念,克服论资排辈、封闭循环,能上不能下、能进不能出等陈旧落后用人观念,以爱才惜才之心和知人善任之能,使不同专业特长、不同职业岗位、不同成长经历、不同能力水平的人才都其用到“刀刃”上,真正汇聚起干事创业的强大正能量。

优化“拴心留才”环境。引才的关键是引心,关键是提高人才服务能力。人才工作的本质是服务,对引进的各层次人才,一定要“拴心留人”,既要用心更要用情。要时刻以人才为本,抛弃高高在上的“管理者”心态,俯下身去,想人才之所想,急人才之所急,解人才之所困,让各类人才安心工作、潜心科研,当好人才的贴心“服务员”,在生活和工作上多关心、多鼓励、多沟通、多交流,诚心诚意为人才解决家属就业、子女读书、户籍、住房、医疗保障、保险、社会福利等“后顾之忧”,同时注重物质激励、精神激励等各种激励方式的有效结合,为人才提供更舒服、更安心的创新创造的条件,使一流的人才享受一流的待遇,一流的贡献得到一流的回报,让人才在一个遵循市场规律和发展规律的氛围中施展才华、实现价值。

稿源:荆楚网

作者:郑端端

(责任编辑:休闲)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