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让人泪目的川军死字旗,伤时拭血,死后裹身,川人从未负国

[知识] 时间:2024-04-28 14:06:47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娱乐 点击:192次

    

原标题:让人泪目的原创川军死字旗,伤时拭血,让人死后裹身,泪目川人从未负国

    

    

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中,军死有着这样一面特殊的字旗旗帜。旗帜正中间写着一个大大的伤时拭血死后“死”字,左右两侧还写着几行小字。裹身右边写着:“我不愿你在我近前尽孝;只愿你在民族分上尽忠。川人”左边写着:“国难当头,负国日寇狰狞。原创国家兴亡,让人匹夫有分。泪目本欲服役,军死奈过年龄。字旗幸吾有子,伤时拭血死后自觉请缨。赐旗一面,时刻随身。伤时拭血,死后裹身。勇往直前,勿忘本分!”而这面旗帜,便是让国人泪目的“死字旗”。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全国上下掀起抗日热潮。当时20多岁的四川青年学生王建堂决心投笔从戎,集结了100多个热血小伙,组成了“川西青年请缨杀敌队”,他被推举为队长。众人向当时的安县县长请求上阵杀敌,县长将这支队伍改名为“安县特征义勇队”,将他们派往了前线。

队伍出征之际,王建堂年迈的父亲王者成无法亲自到场送他,便让人送来了那面绣了“死”字的旗帜,鼓励王建堂杀敌报国,捐躯赴国难。尤其是“伤时拭血,死后裹身”八个字,更体现了老父亲大无畏的牺牲精神。他宁愿忍受丧子之痛,也要将日本鬼子赶出中国。

王建堂出征后不负众望,英勇杀敌,先后参加了武汉会战、常德会战、长沙战役等大大小小数十次战役。在此期间,他三次负伤,每次都用死字旗擦拭、包裹伤口,然后将沾满鲜血的旗帜收好。由于前线战斗激烈,部队转移较快,王建堂不慎在战场将死字旗遗失。幸运的是,王建堂不仅两次获得军队授予的甲级勋章,而且还在战后平安归来。

但与他一同出川抗日的老乡,却多数牺牲在战场上。所以死字旗对王建堂意义重大,也让他毕生难忘。后来中国抗日战争纪念馆中的“死字旗”,就是根据王建堂记忆中的样子复刻。而当初像王建堂一样出川抗日的战士,也一直被国人铭记。

据时任国民政府军政部长何应钦公布的数字显示:四川一省征兵,无论配额与实征数额,均约占全国总额的1/5,居全国第一。全国抗日军队中,每五人基本就有一名川军,所以当时又有着“无川不成军”的说法。据保守推算,在抗日战争中,四川至少出兵340万人,伤亡64万人。参战人数之多、牺牲之惨居全国各省之首。而死字旗,便是川军的精神象征。

带兵出征的四川军阀刘湘,在抗战前线吐血病发,死前留下遗嘱:“抗战到底,始终不渝,即敌军一日不退出国境,川军则一日誓不还乡!”淞沪抗战爆发第二天,川军就请缨抗日。装备最差的川军,急行军41天,徒步赶往上海前线,防守“四行仓库”等一线阵地,拉开川军抗日第一战。

台儿庄战役,川军来不及休整就被李宗仁投入战斗,而且承担的还是正面狙击日寇的重任。川军在英勇作战的同时承担了巨大的损失,有一个师几乎拼光。师长给李宗仁打电话:“给我们川军留点种子吧!”因为当时对日军的包围已经快合拢,李宗仁没有同意。最终这个师的将士全数牺牲。因此民间又有着“川军家家哭天明”和“川人从未负国”的说法。当然,抗日战争的胜利是靠我们全体国人的努力才换来的,本文只是借“死字旗”带大家了解川军为抗日做出的努力和牺牲,希望大家能对牺牲的前辈们报以崇高的敬意。返回,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责任编辑:休闲)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