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休闲 >尕布龙,永远在青海的春天里 正文

尕布龙,永远在青海的春天里

[休闲] 时间:2024-05-03 03:55:13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探索 点击:114次

原标题:尕布龙,尕布龙永远在青海的永远春天里

大南山绿色屏障。摄影:黎晓刚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3月9日,青海在采访尕布龙事迹时,天里冯文明、尕布龙马彦军等人用自己的永远切身感受描述西宁南北山的变化,回忆关于尕布龙的青海故事。

20多年前,天里外出打工的尕布龙冯文明坐上了前往西安的列车。火车缓缓驶出站台,永远车窗外的青海景色让这个青海小伙一下子想起了大家对于家乡的调侃:青海好,青海山上不长草,天里风吹石头跑。尕布龙如今,永远冯文明作为南北山绿化服务中心的青海一名林区管护人员,植树、浇水、防火……看到了山上的变化,听说了山上的故事,打心眼里敬佩起一位素未谋面的老人——尕布龙。

“别的不说,风沙明显少了!”说起西宁的变化,出租车司机马彦军心里门儿清。特别是绿起来的南北两山,让他这个地地道道的“老西宁”心里着实高兴。一旦有人让他说说这事儿,老马的故事里总会提到一位敬重有加的老人——尕布龙。

染绿一座城

位于湟水河谷地的西宁市,夹在南北两山中间,像是豆荚一般。可跟绿油油的豆荚不同,南北山是一片干透了的山体,坡陡沟深,土壤贫瘠,岩石密布,地形破碎。冬春黄沙漫天,夏秋泥沙俱下。

1989年,青海省委、省政府作出一个重大决策:“绿化西宁南北两山、改善西宁生态环境”。西宁南北山绿化工程正式启动,南北两山生态绿化工程由此拉开了序幕。

四年后,从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位置上退下来的尕布龙担任了西宁南北山绿化专职常务副总指挥。这一年,他66岁。

“党把我从一个放羊娃培养成领导干部,组织信任我,让我把两山绿化好。我要为党的绿化事业再出最后一点力,为子孙后代留下一片青山。”面对他人的劝说,尕布龙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可让南北两山变绿,谈何容易?

两山绿化初期,经过反复考虑,尕布龙组织成立绿化专业队,从此一年四季,几乎天天都为绿化奔波。冬天看防火,秋天看管护,天旱了察看浇水情况,下雨了看防洪设施。常常是天刚亮就出门,天黑了才回家。每天的午餐几乎都是干馍馍就茶水。修路、整地、育苗、栽树、浇水、管护……南北两山的角角落落都留下了他的脚印。

记得那是春天的一个早上,不到7时尕布龙就到山上了。等民工上山时,老人已在那里干了快两个小时。挖树坑、扛树苗,满身泥土。民工见此情景,一个个跟着他紧张地劳动起来。天快黑时,尕布龙站在山坡上,用沙哑的声音喊着让大家收工。可话音刚落,他就突然累倒在地。

2003年,尕布龙从副总指挥的岗位上正式退了下来,但闲不住的他仍然每天上山去看护苗圃,和民工一起劳动,即使躺在病床上,他对这份事业的热情也不曾减退。

十几年里,被人家称为“绿化大队长”的尕布龙有3500多天在山上劳动,他带领大伙儿栽树近3000万株,成活率达80%。昔日的荒山秃岭已绿树成荫,他用余生奋斗的西宁南北山绿化工程,成为青海省生态文明建设的标志性工程。

扬起一面旗

在位于北山的尕布龙南北山工作生活旧址,停放着那辆他当年使用过的汽车。这辆车不但拉运树苗,接送民工,甚至还常为住在山上的民工拉运要饲养的猪仔和羊羔。有人说,近20年尕布龙先后换过5位司机,都是因为他没有节假日、没有星期天、没有白天黑夜地往山上跑,干几年就受不了了。

有一年,正值植树时节,尕布龙带着几个人到韵家口苗圃挖红柳苗子。一天的忙碌让本就感冒的他十分疲惫,靠在苗圃的地埂上睡着了。收工时,大家发现他不见了。等到找到他时,他快被大风裹挟来的黄土埋住了,身上、脸上、耳朵、鼻孔全是土。

还有一次,尕布龙去二十里铺拉云杉苗子,6时就出了门。本想中午赶回指挥部吃午饭,可因修路堵车,过了午饭时间苗木还没装好。饥饿难耐的尕布龙跑到一个老乡家里想要点洋芋充饥。可他满身泥土的样子令人生疑,被老乡没好气地给赶了出来。

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熟悉尕布龙的人都知道,他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对待工作,从担任两山绿化指挥部常务副总指挥的那一天起,他拖着年迈多病的身躯,一直在南北山上奔忙,把全部的心血献给了这两座山。

对待自己,有人说尕布龙就像一个民工队长,穿着蓝大褂,戴个白帽子,穿个黄球鞋,每天亲自带领民工,浇水、挖坑、栽树,啥都干。

对待名利,2001年,尕布龙被授予“母亲河奖”,他将两万元奖金全部捐出,奖给了绿化南北两山的先进个人和单位。

“我本来是个放羊娃,是共产党把我培养成了一个省级领导干部,我不能躺在家里消磨时间,浪费生命。利用自己的晚年,我要给子孙后代留下一片青山。”

2011年10月,尕布龙永远离开了。而他留下的不仅是郁郁葱葱、生机盎然的西宁南北两山的绿色财富,更重要的是他给世人留下了无比珍贵的精神财富。在这种精神的感召下,越来越多的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群众团体及普通市民参与到南北山绿化事业中。

蹚出一条路

经过30多年坚持不懈的荒山造林,南北山森林覆盖率由7.2%提高到79%,曾经“风吹沙飞无鸟影”的南北山从荒山秃岭变得郁郁葱葱、鸟语花香,西宁市空气质量优良率、综合指数位居西北省会城市“双第一”。

然而,很多人还记得西宁当年的情景:一刮风就一嘴沙,一下雨就一身泥。遇到暴雨,洪水带着山上的泥石灌进城市,柏油路变成了黄泥路。

从“缺林少绿”到“绿水青山”,这场逆袭的背后是尕布龙定叫荒山换新颜的决心。

在上任之前,对于种树,尕布龙算是个门外汉,但他天天“泡”在山里,一边试种改进、一边请教专家。到后来,“坑挖多深、多大,水怎么浇,尕省长啥都懂。”北山绿化区盐碱度高,且地形复杂,为了提高绿化效率,尕布龙亲自选定了几十种树苗在绿化区试种,他创建的30多公顷苗圃至今还为南北两山绿化工程提供优良苗木。

值得一提的不仅仅是这些。铁索运送树苗、水管子运送泥土、盆栽移植、吊在绳索上种树……这些都是南北山绿化史上的创新。随着西宁南北山绿化工程的实施,不知不觉中,山绿了、天蓝了、空气清新了、气候温润了,西宁的生态环境逐年改善。

采访中,冯文明、马彦军,还有好多采访对象,都表达了这样的认识,十几年的艰苦奋斗,尕布龙不仅打破“青海的山上不长草”的旧观念,更极大地鼓舞了全省人民建设“绿色青海”的信心。如今的南北山,宛然绿色的屏障。这是一名退休干部的常青本色,也是一位共产党员的坦荡胸怀。(咸文静)

(责任编辑:娱乐)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