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周刊 | 美合革命根据地:“星星之火”从这里燎原

[知识] 时间:2024-05-03 09:23:48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综合 点击:102次

原标题:海南周刊 | 美合革命根据地:“星星之火”从这里燎原

文\海南日报记者 余小艳

这是星星之火一片红色土地。以琼崖特委、海南独立总队总部为核心,周刊消费合作总社、美合抗日新闻社、革命根据后方医院、星星之火军械厂、海南抗日公学等单位分布四周,周刊各司其职,美合根据地建设如火如荼;琼崖红色电波第一次传播到党中央,革命根据国内外支援琼崖抗日的星星之火人力物力财力纷纷汇聚于此。

这是海南一座战斗堡垒。当日本侵略者的周刊铁蹄践踏琼崖大地时,号召人民奋起反抗的美合呐喊从这里发出,领导各根据地作战的革命根据命令从这里发出。一批热血青年、农民、工人,积极响应号召,报名参军参战,保家卫国,把革命火种心载手捧,一一传递,直至火种燎原,照亮海南岛。

这里便是美合革命根据地。

美合革命根据地纪念碑。 海南日报记者 苏晓杰 通讯员 王家专 摄

深山里建起革命根据地

1940年1月,中共中央指示琼崖特委要建立山区根据地。接到指示后,琼崖特委决定西进,到五指山附近创建一块进能攻、退能守的山区根据地。当时,特委选中了临高、白沙交界的纱帽岭山区。

1940年2月,中共琼崖特委、琼崖抗日独立总队领导机关在冯白驹的率领下,经过一个多月的艰苦行军,来到澄迈、临高、琼山(六区)交界处的美合地区,准备停歇几天,再继续向西南山区前进。计划不如变化快,当琼崖特委和琼崖抗日独立总队进入美合地区时,日军占领了纱帽岭附近的那大镇,附近地区又被日伪军控制。经过多方权衡,特委决定就地建设美合革命根据地,伺机再向五指山推进。

“美合地区最大的优势是粮食丰富,反动统治力量薄弱,组织基础和群众基础较好。”澄迈县委党史研究室原主任孙中积说,美合山区,方圆50公里,地势险要,有连绵茂密的原始森林,少数村庄错落其间。重峦叠嶂的山林让日军和国民党顽固派的大炮坦克犯了难,也让琼崖独立总队的战士们多了道天然屏障。

在确定建立美合根据地后,中共琼崖特委从东线根据地抽调大批干部组成若干工作队,深入美合村及周围地区发动群众清匪除霸,安定民心。特委把美合作为一个特区,成立美合特别区委员会,在美合内外各地建立起12个党支部。此外,100多名青年村民主动报名加入琼崖抗日独立总队,并成立了“农救会”“青抗会”“妇救会”。

美合村西边的苦香岭,则成了当时琼崖特委与党中央沟通的基地。琼崖特委在此设置电台,与远在延安的党中央通过无线电直接联络,使琼崖能够及时接收中央指示,保证了琼崖抗战沿着中央指引的航向前进。

琼崖抗日公学青年云集

美合根据地建立以后,中共琼崖特委遵照中共中央关于“应作长期坚持计划”“丝毫也不要依赖国民党发饷,(要)依靠人民筹给,可求助于华侨,中央不能拨款”“一切要自力更生”的指示,号召根据地军民充分利用美合地区有利的自然条件,自己动手,发展农副业生产,增加经济收入。

特委在根据地开展一系列发展生产行动:推行“三七”减租的土地政策,减轻农民负担,发挥佃农积极性;开办消费合作社,开辟集市,印刷货币流通券;开办军械厂,在完成主业之余,制造一批农具,支持根据地农业运动。战士们和乡亲们一起在这片山林里开荒种地,建立了医院、报社、学校、机械厂……冯白驹、王白伦、黄魂、王业熹等领导干部与战士们一起开荒种菜,整个根据地的大生产运动开展得热火朝天。

随着抗战步入相持阶段,美合根据地承担的责任也多了起来。1940年7月,在根据地内,琼崖特委创办了以延安“抗大”为楷模的琼崖抗日公学,由冯白驹亲任校长,还组织了一套完整的管理机构和精干的教师队伍,吸引了来自各市县的爱国青年、知识分子、教育工作者以及部队一些优秀战士入学。

“虽然抗日公学只存在短短几个月,却为我党培养了一批党、政、军干部,发展壮大了抗日武装力量。”孙中积说,在艰苦条件下,抗日公学开办了两期,分高级班、中级班、初级班、工农班、妇女班、儿童班,课程设置有政治、军事、文化等,培训了600多名学生。

王业熹。资料图

为中共西迁打下基础

1940年12月15日,国民党琼崖当局置抗日大局、民族大义于不顾,纠集3000余人的兵力向琼崖特委、琼崖抗日独立总队驻地美合村猖狂进攻,企图消灭琼崖人民抗日武装,破坏琼崖抗日统一战线——史称“美合事变”,美合革命根据地遭受严重摧毁。

尽管仅有短短的一年时间,但美合根据地的建设为中共琼崖力量向西线迁徙打下了基础。“美合事变”后,马白山率部抗击敌军,掩护琼崖特委和琼崖抗日独立总队领导机关转移。1942年春,琼崖特委派马白山到澄迈、临高和儋县组建独立总队第四支队,并委任其为支队长兼政委。不到一年时间,在马白山等人的努力下,第四支队成为一支建制齐备、兵员足额,拥有4个大队、10个中队和医疗队、军械厂,威震琼西、令敌胆寒的铁军。

昔日的残酷战争已经远去,然而在美合山区的每一座山头、每一条沟壑,都留存下了战士们的足迹。为了追记历史,孙中积曾带队一一探寻革命根据地的原址,寻访老革命战士,记录革命先辈当年在美合根据地经历的峥嵘岁月。1999年,中共澄迈县委员会、澄迈县人民政府在美合村附近建起美合革命根据地纪念碑。2006年3月,纪念碑被定为澄迈县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及文物保护单位。

美合根据地特委电台驻地苦香岭。李佳飞 翻拍

红色电台 琼崖与中央的连心桥

在美合一带,说起“电台山”,几乎无人不知。

“电台山”本名苦香岭,是美合村西边崩岭的一座山峰,海拔342米。就是在这山上,红色电波频频发出,琼崖特委和远在延安的党中央第一次实现无线电直接联络,使琼崖能够经常地及时地听到中央指示,保证了琼崖抗战沿着中央指引的航向前进。

“上山的路很陡,冯白驹派了一个班的战士保卫电台。依我看这山势地形,让一个人守卫就够了。”澄迈县党史办原主任孙中积说。

曾担任电台机务员的王谷彰在回忆录中说,电台机务员一共20多人,都是从部队里精选出来的。除1939年8月八路军香港办事处运送来一部15瓦电台外,1940年8月,琼崖特委又新增75瓦电台和15瓦电台各一部,从延安来的新台长刘亚东等人也来到美合,特委电台很快顺利启用。电台其中一个重要功能,就是抄收新华社新闻,供《抗日新闻》出报纸。

1940年10月至11月间,中共中央曾多次通过电台,要求琼崖特委随时保持警惕,密切关注国民党顽固派发动内战搞袭击的阴谋。“美合根据地形成期间,电台始终设在山上,与延安密切联系,尤其在‘美合事变’中,为琼崖特委粉碎敌人的阴谋,立下了大功。”孙中积认为。

以美合村为中心,方圆100平方公里的美合抗日根据地,从1940年年初到年底,坚持了将近一年。时间虽然不长,却不失为琼崖共产党人创建山区根据地的一次有益尝试。

从此,周边黎族苗族同胞以及当地客家人心中,扬起一面鲜艳的党旗。这面党旗后来插在五指山的峰顶上,指引另一个中心革命根据地形成。(余小艳)

(责任编辑:知识)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