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探索 >海南周刊|跨越中西祥瑞鹿 正文

海南周刊|跨越中西祥瑞鹿

[探索] 时间:2024-04-29 05:21:35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娱乐 点击:135次

原标题:海南周刊|跨越中西祥瑞鹿

文\海南日报记者 李梦瑶

从载着圣诞老人送礼物的海南驯鹿,到敦煌壁画里涉险救起落水人的周刊中西九色鹿,大概很少能有某种动物像鹿这般,祥瑞可以同时在东西方文化中被赋予美好寓意。海南

鹿与人类产生联系,周刊中西最初是祥瑞作为一种衣食来源。

早在上古时期,海南鹿便已成为欧亚草原主要的周刊中西狩猎动物。距今约1.5万年的祥瑞法国拉斯科洞窟壁画上曾描摹过人类狩猎鹿群的场景,而食鹿在我国周朝时期甚至上升为一种国家定制。海南《周礼·天官冢宰·兽人》中记载“冬献狼,周刊中西夏献麋”,祥瑞即是海南规定兽人要定期向周王室供奉狼、麋(一种鹿)等猎物。周刊中西

在与鹿的祥瑞亲密接触中,人类发现鹿角会定期脱落,之后再生。对于这种现象,先民无法解释,只好将鹿想象成太阳或神的使者,鹿因此成为能够经历死亡获得再生的象征。

这种象征观念在欧亚大陆乃至美洲广泛存在,公元前13世纪至前7世纪流行于欧亚草原的鹿石上常刻有鹿朝着太阳的圆圈奔去的图案,西伯利亚人将金色鹿角视作太阳光芒的象征,我国内蒙古乌海市桌子山岩画中也出现多幅鹿角与太阳并存的画面。

而一旦摆脱单纯的食用价值,在人类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中扮演角色,鹿文化系统也由此生成。

随着人类社会由懵懂走向文明,这一“食则相呼,行则同旅,居则环角向外以防害”的睦群友善之兽,所包含的象征内蕴也随着表达的深入愈加丰富。

中国古代文学中鹿的意象最早出现在《诗经》当中,自那声“呦呦鹿鸣”开始,鹿的德性之美便得到一代代文人雅士的不懈赞咏。

《淮南子·泰族训》曰:“鹿鸣兴于兽,君子大之,取其见食而相呼也。”《艺文类聚》卷九十九祥瑞部云:“德至鸟兽,则白鹿见。”又引《瑞应图》曰:“鹿者,纯善之兽也,道备则白鹿见,王者明惠及下则见。”集仁爱、和平与灵异于一体,鹿俨然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真善美的化身。

除了备受东方文化青睐,在埃及、凯尔特、希腊、苏美尔等古代文明中,同样也能清晰看到鹿的身影。

譬如,苏美尔神Enki(又称地球之神)的船被其称为“阿兹布雄鹿”,《伊索寓言》将鹿元素完美融入神话故事中,同时赋予其讲道德、知美善的正面形象,西班牙语地区的人们甚至发明了一种拟鹿的舞蹈,以求来年风调雨顺。

但最广为流传的鹿传说,当属纽约大学教授克莱门特·摩尔发表于1823年的一首叙事诗《圣·尼古拉斯来访》。诗中,8只驯鹿首次与圣诞老人联系到一起,这群拉着雪橇在空中飞驰的小家伙们,自此成为全世界孩子心中最具节日象征和童话色彩的精灵。

不同的美好被汇集在同一种祥瑞身上,鹿在人类世界的待遇,实在令其他生灵心生艳羡。(李梦瑶)

(责任编辑:焦点)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