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东山草编”发展陷困境 传承人袁洁: 盼有更多人参与

[知识] 时间:2024-05-06 16:08:31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热点 点击:162次

原标题:海口“东山草编”发展陷困境 传承人袁洁: 盼有更多人参与

新海南客户端、东山草编南海网、海口南国都市报11月14日消息(记者 孙春丽)小巧的发展耳环、可爱的陷困小鞋子、造型独特的境传手提包……看似平淡无奇的植物枝叶,经过袁洁的承人指尖,变成了一个个造型独特而生动的袁洁草编织物,引得围观者一片惊呼。更多

在海口东山,人参有着草编的东山草编优秀传统。据说,海口这门手艺已有300多年的发展历史传承。当地一名叫袁洁的陷困70后女子,以 海口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东山草编”传承人的境传身份,向记者倾诉了她的承人草编情怀。

“传统东山手工编织技艺,运用天然植物编织给人们的生活、生产带来的恩惠 ,在今天已不再是基本谋生的手段,而是传统工艺和文化的象征!它能留住乡愁、纾解乡思,唤起人们共同的文化记忆,守望好共同的精神家园。”袁洁的草编工坊散发出阵阵草香,她一边灵活地掐着草辫子,一边津津乐道地聊着这些年的个人经历。

草编织物

热心传艺

在平凡枝叶中注入情感元素

每个周日,一场具有深厚传统文化气息的“传统非遗文化”手工草编公益课都会在海口市琼山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举行。

草编是我省民间广泛流行的一种传统手工艺,以灯芯草柔韧植物为材料编织各种生活用品和动物形象,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艺术性。作为海口一名草编传承人,袁洁在海口多地区开展“草编”技艺进社区活动,义务传授草编技艺。

“叶子一分为二,再对折分为四片,取中间点压一挑一。” 看似平淡无奇的植物枝叶,经过袁洁的指尖,化成了一个个造型独特而生动的草编织物,引得大家一片惊呼。

“让大家了解非遗,了解草编文化,新生代力量注入传统文化中,就是一种传承。”袁洁说。

“叶子和人一样,要善待它们才会得到好的反馈。”袁洁在教学中时刻给大家灌输尊重自然、爱护植物的理念,她希望大家学会的不仅是草编的技艺,还要领会到草编作为非遗背后的价值所在。

力求创新

将艺术元素融入草编技艺

从2013年,袁洁开始关注海南的草编的时候发现,父辈还到处可见的草编工艺品,而如今已经难以寻觅。海南草编技艺保护与传承迫在眼前,她便缠着年老的母亲教她草编,先从编草兜开始。

在被称为草编之乡的东山镇,她为拜师学艺,走村串户。打听到紫罗村洪桂英老人会编草席,袁洁就三叩家门,最终学有所成。

袁洁的手工草编织物

为了学习海南草编技艺,袁洁还到屯昌、万宁及黎族地区,多方学习草编技艺,甚至多次出岛,到广州、广西、浙江等地参观、取经,草编技艺有了长足的进步。

袁洁走遍全国,沉下心去向长辈学手法、讨经验,编写《海南草编技艺大全》。

2018年,袁洁在乡下建了一座小木屋作为自己的草编工作室,走入其中,只见各种草编作品应有尽有,从早期较为传统的草席、草兜,到她延伸设计和编织的门帘、草帽、草鞋、坐垫、盘、筐、篮等多种工艺品,应有尽有。她的作品工艺考究、朴素大方、细腻精巧,在实用性基础上增强了观赏性,将艺术元素融入草编技艺中。

2019年,东山镇草编技艺入选海口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袁洁也成为首批草编技艺的传承人。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东山人,袁洁希望这份带着浓浓东山印记的技艺能在创新中传承下去,“我们想将草编包装与海南旅游产品联系在一起,探索一条以草编文化传承发展带动文创产业经济发展的新路子。”袁洁说。

草编织物

草变成宝

更为重要的是其环保价值

作为一名国际低碳环保志愿者,袁洁常常担忧,从前,一条草绳,一些用品,一个草兜,反反复复用,就是烂了也能化为泥土。如今,机器日夜运作,人们的手工劳动日益减少。手工作品在贪图方便的人群中消失,曾经延续千百年的供普通百姓使用的草编物品也难逃此劫。

袁洁说,草编技艺是劳动人民在生产生活中创造出来的智慧结晶,有“民间化石”的美誉,是一份极其宝贵的历史遗产。

经济价值方面,改革开放初期,东山镇草编产品畅销全岛并出口东南亚,年产值近100万元,是当地的支柱产业。随着海南建设自由贸易区、自由贸易港,草编产品由过去传统生产生活用品向旅游工艺品转型,广泛应用于旅游纪念品、装饰品、包装品、收藏品等,经济潜力大,是百姓致富的好门路之一。

在袁洁看来,草编更为重要的是其环保价值。原材料来自田边野外,农民可利用农闲时间编织,老少皆宜,整个过程纯手工制作,无添加任何化学制剂,无污染、零排放,是绿色健康产业。

袁洁向年老的母亲学草编

后继乏人

东山草编面临传承和发展难题

7年间,袁洁制作作品千余件,她不用钉、胶、绳及不染色,继承东山草编的精华,且有创新,形成了自己的风格。然而,东山草编因编织复杂、工艺难度大,制作周期长、经济收益慢,因此这种技艺的传承成了难题。

草编传承人缺乏、机器制造带来的冲击等问题也接踵而至。随着经济的发展,卖出草编产品补贴家用的模式已不再符合时代潮流。草编制品形式单一,色彩单调,导致大家购买欲望降低。此外,机器批量生产草帽价格低,使传统的手工草编帽难以有市场。年轻人大多不愿意再从事草编行业,草编传承出现了断层,发展陷入困境。

袁洁在社区教居民学草编

“东山草编业发展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只有更多人的参与,积极开拓市场,才能破解东山草编技艺传承和发展难题。”袁洁说,她热心办“东山草编”公益课堂,想的就是,这些学员里总有人会把这门手艺传下去。在非遗公益教学中,她希望能打破传统的家族传承的方式,能让更多的人了解、接触并学习这门技艺。

东山草编>>

海口市级非遗项目东山草编技艺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宋末元初,以东山镇盛产的席草(又叫三棱草、三方草,俗称灯芯草,古称蔺)为主要原材料编织日常生活用品,因而得名。据《琼山县志》载,明末清初,东山草编的工艺达到巅峰,从早期品种较单一的草席、草篼,发展到门帘、草帽、草鞋、坐垫、盘、筐、篮等多种产品,工艺也越来越精致。

目前,东山草编仍以草席和草篼最为出名,它们不仅是日常生活用品,更是文化艺术作品。东山草编产品和工艺品除满足本地市场外,在海口乃至整个海南市场上都能看到,甚至远销东南亚。(孙春丽)

(责任编辑:休闲)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