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热点 >文化周刊 | 赵承宁:三叔 正文

文化周刊 | 赵承宁:三叔

[热点] 时间:2024-05-05 08:33:43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综合 点击:180次

原标题:文化周刊 | 赵承宁:三叔

■ 赵承宁

我的文化农村老家,有个好邻居。周刊赵承我从牙牙学语开始,宁叔我母亲就教我,文化称呼邻居男主人为“三叔”。周刊赵承按老家当地的宁叔习俗,晚辈对长辈都以叔伯、文化婶母尊称,周刊赵承不可直呼其名。宁叔从宗族血缘来说三叔不是文化我们家族的亲叔辈,论年龄,周刊赵承三叔比我年长20岁,宁叔但我从小就感到,文化和三叔在一起很投缘,周刊赵承丝毫没有隔代之感。宁叔我这辈子叫三叔,亲切地叫了五十多年,直到他撒手人寰。三叔离开人世已经十多年了,可是他的音容笑貌、以及他的二、三往事,对我来说仍历历在目、记忆犹新。

三叔出身于一个世代贫苦的农民家庭,他中等身材,相貌平平,眼神里常常透出一种慈祥的微笑。我呱呱坠地那年,三叔刚成家。他成家时,大概只有十九、二十岁。后来三叔曾对我说,他祖上几代人没人读过书,他很想读书,但年纪大了,学校不接收,所以他干脆结婚成家立业。我的孩童时代是在农村老家度过的。父亲在外地工作,母亲一个人整天忙于农活和家务事。三叔为了帮忙减轻我母亲的一些生活压力,他只要下地回到家,就带着我在村里走东窜西。有时他下地干农活,也把我带上,让我和他坐在牛背上。他常教育我说,多和牛打打交道,多了解农民的疾苦,长大后才不会忘本。天长日久,童年的我,与三叔心有灵犀,结下了忘年之交。

三叔脑子灵活,有悟性,而且有一门砌砖、盖房子的好手艺。新中国成立初那几年,村里人大兴土木,盖瓦房、搭牛棚、搞猪圈。村里哪户人家有土木活,砖墙盖房,必有三叔的影子。三叔为人老实厚道、善良,且乐于助人。为了帮助别人,三叔经常放下自家的农活,让“三婶”独自包干,自己跑去无偿地帮助别人。三叔乐于助人的善行,在村里家喻户晓、众人称赞。有一次,三叔在帮一户人家砌墙时,不小心被石头砸到脚趾,鲜血直流。包扎好后,人家劝他休息,过几天才干。但三叔执意不肯放下砌墙的活。他对主人说,台风季节很快要到了,必须抓紧时间把房子盖好,有个家挡风遮雨。三叔帮村里人家盖房,从来不肯收工钱。他常说“都是乡里乡亲,帮点忙还收工钱就太见外了”。有的人家过意不去时,有时会给他送几斤自家酿的地瓜酒。三叔整天劳累之后,他最奢侈的渴望就是喝上几口农家地瓜酒,解除疲劳。

我六岁那年,母亲带我离开农村老家,搬迁到乐东县城随父亲一起生活。20世纪60年代初,农村老家一带遭受严重旱灾,粮食失收。我母亲把几年来节省下来的10斤粮票和10块钱,托人带回老家给三叔。大概过了半年多,三叔突然从三百多里外的老家来到乐东县城,还带了一大袋的大米。他说旱灾过后,老家粮食有收成了,这是刚碾出来的新米,让我们尝尝。我放学回家见到三叔,喜出望外,一下子扑到他的怀里。与三叔分别已经七年多,虽说他才刚迈入中年,但已是三个孩子的父亲啦。我仔细看着三叔,他晒黑了许多,胡须也比以前浓密了,额头上还露出了几条带沟的皱纹。

1989年秋,三叔的三儿子考上了海南大学。接到大学录取通知书那天,我平生第一次看见三叔眼含热泪。他一度哽咽,声泪俱下地说,祖祖辈辈七代人,终于熬出了个大学生,也值了,总算对得列祖列宗啦!四年后,他三儿子大学毕业,在城里找到了工作,还成了家,多次要接他到城里生活,但三叔舍不得离开村子。后来听村里人说三叔在七十岁前,还终日帮助乡亲们砌墙盖房什么的,一直都没歇着。三叔七十六岁那年,积劳成疾。在他临走之前,我回到村里探望他,坐在他床边。他用尽力气,紧紧地抓着我的手,欲言又止,眼眶里淌着泪花。眼看即将走到生命尽头的三叔,我心如刀绞,眼泪夺眶而出。我连喊了几声“三叔、三叔”……他似乎是听见了我的呼叫,微含笑意、慢慢闭上了双眼。霎时间,三叔两手一垂,走向了遥远的天国。人到老年,生命是如此脆弱。三叔连一声都不能回应,就这么走了。从此,我欲叫“三叔”,再无应者,但三叔在我心目中的形象,将历久弥新,令我终生难忘。(赵承宁)

(责任编辑:百科)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