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休闲 >国庆节,我们去看国之瑰宝 正文

国庆节,我们去看国之瑰宝

[休闲] 时间:2024-04-28 01:53:32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热点 点击:36次

一号坑。讯员 张天柱摄

国庆期间,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推出的国庆节“记录奇迹”图片展。记者 袁景智摄

到“世界第八大奇迹”感受两千年前的地下军阵

秦始皇帝陵位于距西安市30多公里的临潼区城以东的骊山之北,秦始皇帝陵兵马俑坑是国庆节秦始皇帝陵的陪葬坑,位于陵园东侧1.5公里处。看国

秦始皇废除分封制,国庆节代以郡县制,看国同时书同文,国庆节车同轨,看国统一度量衡,国庆节对外北击匈奴,看国南征百越,国庆节修筑万里长城,看国修筑灵渠,国庆节沟通水系。把中国推向大一统时代,对中国和世界历史产生深远影响。秦始皇即位不久,便开始派人设计建造秦始皇帝陵,前后历时30余年,每年用工70万人。留存的墓冢从外围看周长2000米,高55米。内部装修极其奢华,以铜铸顶,以水银为河流湖海,顶上有明珠做的日月星辰,并且密布机关。仅看秦始皇帝陵的兵马俑,就可看出当年修建这座陵墓的百姓负担之重。秦始皇帝陵筑有内外两重夯土城垣,象征着都城的皇城和宫城。陵冢位于内城南部,呈覆斗形,现高51米,底边周长1700余米。据史料记载,秦陵中还建有各式宫殿,陈列着许多奇异珍宝。秦陵四周分布着大量形制不同、内涵各异的陪葬坑和墓葬,现已探明的有4000多个。

看点一:兵马俑坑

兵马俑坑位于秦始皇帝陵东侧1.5公里处的西杨村南,是秦始皇帝陵的陪葬坑,已发现三座,分别编为一、二、三号兵马俑坑。三座俑坑占地面积达2万多平方米,内有和真人、真马大小相似的陶俑、陶马近8000件。有车兵、骑兵和步兵等不同的兵种,按军阵排列整齐有序。陶俑的形象各不相同,神态生动,是中国古代雕塑艺术史上的一颗明珠,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二十世纪考古史上的伟大发现之一”。

1974年3月,临潼区西杨村农民打井时偶然发现了一些陶俑残片,后经考古工作者一年多的勘探和试掘,确认它是一座大型的俑坑,即一号兵马俑坑。一号俑坑东西长230米,南北宽62米,距现地表深4.5—6.5米,面积为14260平方米。根据试掘已出土陶俑、陶马的排列密度推算,一号兵马俑坑内约埋藏陶俑、陶马6000件,同时还有大量的青铜兵器。

1976年4月,在一号俑坑的东端北侧20米处,又发现了二号兵马俑坑。

二号俑坑的平面呈曲尺形,东西长124米,南北宽98米,据现地表深5米,面积约6000平方米。从试掘的情况推断,二号兵马俑坑内埋藏陶俑、陶马1300余件。二号俑坑较一号俑坑的内容更丰富,兵种更齐全,是兵马俑坑中的精华。

1976年5月,在一号俑坑的西端北侧25米处,又发现了三号兵马俑坑。三号俑坑的规模较小,平面呈“凹”字形。东边有斜坡门道,东西长28.8米,南北宽24.57米,距现地表深5.2—5.4米,面积520平方米。坑内埋藏陶俑、陶马72件。有学者认为,三号俑坑是统帅一、二号兵马俑坑的指挥部,古代称为“军幕”。

看点二:铜车马

1980年12月,考古工作者在秦始皇帝陵封土西侧20米、距现地表7.8米深的地下发掘出了两乘大型彩绘铜车马。两乘铜车马一前一后放置在一个木椁内,因木椁腐朽,上部的填土塌陷,铜车马出土时均已被压碎,但未被盗扰,原位没有大的变动,车马的构件基本齐全。这是中国考古史上发现最早、体形最大、保存最完整的青铜车马,对研究中国秦代冶炼与青铜制造技术、车辆结构等具有极重要的价值。

铜车马是秦始皇的陪葬品之一,形制是模仿实实在在真车的形状。在此之前,考古发现的车都是木质的,出土时已腐朽,铜车马的出土使今人能够清楚地看到古代御用车驾的真实面貌。铜车马是按秦始皇御用车队中属车二分之一的比例缩小制成,车盖以及车舆内外彩绘着精美的纹样,两乘铜车马上的金银饰品重达14公斤,显示了铜车马高贵的等级。

这组铜车马按出土时的前后顺序编为一号车和二号车。两乘车均为单辕、双轮、四马系驾。中间两匹马称为服马,主要用来驾辕;旁边两匹马协助服马拉车,称为骖马。为了使四匹马各处其位,齐力拉车,铜车马上还装有防止骖马内靠及外逸的专用部件——胁驱和缰绳。骖马的颈上还套有一根缰绳,缰绳的另一端系在衡、轭的交接处,防止骖马过分远离。通过这些装置,骖马与服马始终会保持一定的距离,既不会太远,也不会太近,可以并驾齐驱。

到陕西历史博物馆看国宝文物

陕西历史博物馆,是首批中国AAAA级旅游景点,中国第一座大型现代化国家级博物馆。博物馆馆藏文物上起远古人类初始阶段使用的简单石器,下至1840年前社会生活中的各类器物,时间跨度长达一百多万年。文物不仅数量多、种类全,而且品位高、价值高。长安自古帝王都,历史上先后有周、秦、汉、唐等十三个封建王朝在此建都,具有丰富的地上地下文物,形成了陕西独特的历史文化风貌。陕西历史博物馆建成后,集中珍藏陕西地区出土的珍贵文物171万余件。

国宝文物:1996年,国家文物局组织的专家组对陕西历史博物馆文物进行评鉴、定级,共有762件(组)文物被评定为一级文物,其中18件(组)被评定为国宝级,居中国博物馆前列。这批国宝文物涵盖了古代壁画、金银器、青铜器、陶瓷器、玉器等各大类别,并以其珍贵而独有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蜚声海内外。

1、鎏金舞马衔杯纹银壶

陕西历史博物馆有两件文物是从不出境展出的,其中一件就是鎏金舞马衔杯纹银壶。银壶上的马为舞马,是一种经过专门训练、表演马舞的马。安史之乱以后,“舞马”技艺逐渐失传,仅以文字形式流传于世。此壶被发现后,成为唯一能证明唐玄宗生日宴会上舞马衔杯祝寿的实物资料。

2、鸳鸯莲瓣纹金碗

陕西历史博物馆珍藏有一件唐代鸳鸯莲瓣纹刻花金碗,1970年陕西西安何家村窖藏内出土,共出两件,代表了盛唐时期我国北方金银器制作的高度成就。从现在掌握的资料看,这是唐代金银器中仅见的最富丽堂皇的金碗。金碗多为皇帝所使用,由此可知鸳鸯莲瓣纹金碗的珍贵。

3、镶金兽首玛瑙杯

镶金兽首玛瑙杯是陕西历史博物馆不能出境展出的珍贵文物之一。杯形呈角状兽,兽首似牛,却生两只弯曲的羚羊角,装饰奇特。嘴部镶金帽,眼、耳、鼻皆细微精确。从选材、设计到工艺,是迄今所见的唐代唯一一件俏色玉雕,也是唐代玉器做工最精湛的一件。

4、三彩骆驼载乐俑

这组舞乐俑,从其形态、风格分析,可以确定是盛唐时的作品,乐俑所用的乐器基本上都是胡乐,而舞乐者均是穿着汉族衣冠的汉人。骆驼所载舞乐俑多达八人,不仅阵容庞大,而且乐器齐全,三彩釉的鲜明色调,别具一格,曾引起轰动。

5、皇后之玺

皇后之玺理论上比皇帝之玺下一等,但中国历史上有几个很牛的女人,如汉吕后、唐武后、清西太后,与她们相关的文物显然价值连城。与刘邦共定天下,临朝称制十六年、为“文景之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垂帘听政的女人,吕雉的一生可谓石破天惊。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的国宝级文物“皇后之玺”,正是吕后和汉王朝跌宕起伏历史的实物见证。

6、鎏金银竹节铜熏炉

我国古代有焚香的习俗,或燃香洁室或熏衣染被。西汉时期,汉武帝就曾把一个鎏金银竹节铜熏炉当作礼物赏赐给他的姐姐阳信长公主,也就是我们熟知的汉朝大将卫青的妻子阳信长公主。1981年,这件帝王的礼物在陕西兴平县茂陵出土,虽然历经千年但仍然熠熠生辉。收藏在陕西历史博物馆的这件鎏金银竹节铜熏炉,也是目前发现的唯一一件鎏金银竹节铜熏炉,堪称镇馆之宝。

7、青釉提梁倒灌壶

古陶瓷一直是世人关注的焦点,其中蜚声中外的耀州窑青瓷也在国际拍卖市场上屡次拍出数百万美元的天价。陕西历史博物馆馆藏的五代青釉提梁倒灌壶,更是耀瓷中至精至美的瑰宝,它集鸟中之王凤凰、兽中之王狮子、花中之王牡丹“三王”的灵气、霸气、美艳于一身,可谓巧夺天工,很可能是宫廷贡品。

8、鹦鹉纹提梁银罐

鹦鹉纹提梁银罐是迄今已知唐代银罐中最大气和精美的一件。银罐上錾刻的鹦鹉振翅欲飞,鲜活而丰满,配以饱满的团花,给人以富贵喜庆的感觉。

9、黑釉油滴碗

油滴,是宋代黑釉瓷的特殊品种之一,特点是在乌黑的釉面上呈现银灰色金属光泽的小圆点,状若夜空的星辰,又似一滴滴晶莹的油珠,十分美丽。这件黑釉油滴碗是迄今所见同类器物中体量最大的一件。

10、彩绘雁鱼铜灯

西汉彩绘雁鱼铜灯,整个灯为一只鸿雁回首衔鱼的形状。灯盘灯罩能够转动开合,不仅可以挡风,还可以调节光线的明暗度和照射方向。最令人惊叹的是,它还暗藏一个防治污染的巧妙“机关”。灯的油烟会顺着大雁颈部导入大雁的腹内,腹内盛有清水,烟会溶于水中。其净化空气的原理和河北满城汉墓的长信宫灯一样。

到西安碑林博物馆感受中国石刻艺术的魅力

西安碑林博物馆是陕西创建最早的博物馆,以收藏、陈列和研究历代碑刻、墓志及石刻为主,成为在中国独树一帜的艺术博物馆。著名的“昭陵六骏”就有四骏藏于该馆。

西安碑林创建于公元1087年,是收藏我国古代碑石时间最早、数目最大的一座艺术宝库。这里碑石如林,故名碑林。西安碑林汇集了古代的文献典籍和石刻图案,记述了我国文化发展的部分成就,反映了中外文化交流的史实,驰名中外。西安碑林是在保存唐代石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唐代人所称的石经,包括公元745年唐玄宗李隆基书写的和公元837年刻成的。

看点一:石刻艺术馆

新石刻艺术馆以“长安佛韵”为展陈主题,共展出约150件北魏至宋代的石刻造像,代表了史上长安佛教艺术的最高水平。陈列分为造像碑区、造像区、大型造像区,全方位阐释了古代长安佛教造像的典型样式和艺术风格。2011年,“长安佛韵”荣获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新石刻艺术馆荣获“中国建筑工程鲁班奖”。

看点二:西安碑林

西安碑林始建于宋哲宗元祐二年,经金、元、明、清、民国的维修及增建,规模不断扩大,藏石日益增多,现收藏自汉代至今的碑石、墓志4000余件,数量为全国之最,藏品时代系列完整,时间跨度达2000多年。展示于第一展室的《开成石经》是目前仅存的一套完整的石刻经书。《开成石经》内容包括《周易》《尚书》《诗经》《礼记》《春秋左氏传》《论语》《孝经》《尔雅》等12部经书,计60多万字,用石114方。清代补刻的《孟子》也陈列于此,合称“十三经”。这些经书是封建社会知识分子的必读之书。当时为避免文人学士们在传抄经书时出现错误以及永久保存,就把经书刻在石碑上作为范本,立于长安城国子监内,以供校对。(记者 郭青


(责任编辑:热点)

    相关内容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