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黄山遗址考古新发现!中原地区首次发现史前码头性质遗迹

[休闲] 时间:2024-04-29 14:06:19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时尚 点击:172次

原标题:南阳黄山遗址考古新发现!南阳中原地区首次发现史前码头性质遗迹

3月14日,黄山在“2021河南考古新发现”论坛现场,遗址原地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马俊才公布了南阳黄山遗址最新考古成果,考古中原地区首次发现史前码头性质的新发现中现史遗迹,与自然河、区首前码人工河道、头性环壕一起构成了水路交通系统,质遗体现出古人对水资源的南阳重视和利用能力。

制玉历史追溯至7000年前 南阳玉源远流长

黄山遗址位于南阳市东北部卧龙区蒲山镇黄山村北、黄山白河西岸,遗址原地分布在一处五级台地组成的考古高17米小土山上及周围,是新发现中现史一处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屈家岭文化、区首前码石家河文化玉石器制作特征鲜明的头性中心性聚落遗址,在南阳盆地中遗址面积最大,遗迹规格最高,内涵丰富,反映了新石器时代晚期南北文化交流融合发展的基本特点,为探讨豫西南地区社会复杂化和文明化进程提供了关键材料,也是中华文明研究的关键遗址,是我国新石器时代考古的一次重大发现。

2018年5月至2021年9月,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南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对遗址进行了连续主动性考古发掘。

在仰韶文化早期的墓葬中,出土了独山玉料,说明此时可能已制作独山玉器。在仰韶文化晚期的房基中发现有磨石墩、玉石器、制玉砂岩质工具,少量骨器和独山石料,个别地面残留有磨玉石残留的“砂石浆”沉积,说明长房主要是居住,并有一定的作坊功能,磨制玉器石器,还生产骨镞和骨锥,个别建筑中打制玉器石器。

在屈家岭文化时期,发现玉器作坊遗址5座。石家河文化发现不规则灰坑3座,作坊1座,出土砂岩工具、个别玉器残次器和砂石浆层,说明这一时期仍在规模化制作玉石器。

填补中原、长江中游新石器时代玉石器手工业体系空白 交流范围已达豫西、豫东南、鄂长江

至2021年9月不完全统计,遗址共出土石制玉石工具和玉石制品4万余件。骨器50件、陶器近700件,还有大量的玉料、石器、陶器与少量玉器等原地保存。

石器以农具和兵器为主,农具种类有耜、斧、铲、锛、凿、刀等,兵器有钺和镞。

玉器质地有独山玉、玛瑙、黄蜡石、石英、汉白玉、方解石、滑石等,种类有耜、斧、铲、锛、凿、璜、珠等。

骨器主要有镞针等。

陶器主要来自瓮棺葬和房址,少数是灰坑所出,种类有碗、盆、鼎、钵、罐、缸等,作坊址内只发现1件常见的炊器鼎。

据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马俊才介绍,根据砂石浆成分分析发现,残存的沙石浆大部为独山玉石和砂岩磨石粉的混合物,为玉石作坊性质的确定提供了关键证据。

遗址新石器时代玉石器制作遗存以独山玉和石为资源支撑、其他地方玉材为辅助,大致存在仰韶晚期家庭式作坊群向屈家岭时期工场式集约化生产模式转变的规律,石家河时期也规模化生产玉石器,可填补中原和长江中游新石器时代玉石器手工业体系空白,与制骨遗存一起,为探索当时手工业生产专业化和社会分工提供了重要线索。

因独山玉石具有很强的唯一性和标识性,在灵宝西坡、保康穆林头、沙洋城河,以及南阳盆地多个遗址出土的多件类似的独山玉器疑似“黄山造”,可能反映了该遗址生产的玉石器的交流范围已超出南阳盆地,到达豫西、豫东南、鄂长江北岸广大地区。

喝酒、化妆、吃粟黍、住7房“前坊后居”大连间 中原地区首次发现史前码头性质的遗迹

“根据体质人类学组现场对80余座墓葬人骨进行了年龄性别鉴定。人骨DNA研究墓葬采样16份,已有初步成果。其中M44个体虽然和黄河流域古代人群有显著的关系,但是属于一个单独的支系,和其他黄河流域人群存在遗传差异,很可能预示着这是新的地方文化。”据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马俊才说。

植物考古已发现大量粟和一些稻、黍种子,整个遗址中所见杂草种子少,或许该遗址并不从事农业生产,其食物资源可能由供给或贸易而来。采样的24件陶器大部分粘附淀粉颗粒,M77等曲腹杯上可能是酒类遗存。动物考古确定整猪和下颌骨全为家猪。

仰韶木骨泥墙成分分析和考古现场确定毁于失火形成烧土墙。

仰韶文化坊居式建筑群是国内保存最好的史前建筑之一,墙体存留高,内部设施齐全,大批遗物原位保存,再现古人制造玉石器与生活的基本场景。特别是最大的“前坊后居式”7单元大型连间长房F1面积超过150平方米,极为罕见。

“此外,陶弄器残留物分析采样,确定内装的是否化妆品的工作正在进行。”马俊才在介绍时称。

(责任编辑:探索)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