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政协委员谈民生健康:建设“河南省心脏移植重点实验室” 以人民健康为中心改变医院评价标准

[焦点] 时间:2024-04-30 00:23:31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休闲 点击:104次

原标题:省政协委员谈民生健康:建设“河南省心脏移植重点实验室” 以人民健康为中心改变医院评价标准

大河网记者 臧小景

“没有全民健康,省政省心就没有全面小康。协委心改在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员谈验室院评前提下,努力让群众花最少的民生钱,以最小的健康建设健康价标痛苦得到最好的治疗,无疑是河南人民群众所期待的,也应该成为‘好医院’的脏移植重准标准。”

建设“河南省心脏移植重点实验室”,点实解决民生健康痛点问题;以人民健康为中心改变医院评价标准…… 河南省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将于2022年1月5日开幕,人民1月3日,为中来自河南省各地的变医政协委员陆续抵达住地。当日下午,省政省心河南省政协委员、协委心改光明日报河南站站长王胜昔在接受大河网记者采访时,员谈验室院评围绕民生健康、民生医院评价标准提出建议。

【背景】打造创新生态系统 以民生健康为需求打造“国家级实验室预备队”

向科技创新要发展动力,以科技创新解答人类难题。河南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强调,把创新摆在发展的逻辑起点、现代化建设的核心位置,坚持以创新激活力,构建一流 创新生态,建设国家创新高地。

打造创新生态系统,河南如何“踩”准发力点?王胜昔认为,要把科技创新与国家的战略使命、人民的重大需求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上交叉融合起来:既要“顶天”——对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体系,聚焦世界前沿技术、“卡脖子”技术、 应用型关键共性技术;又要“立地”——下接民生健康需求, 赋能创新省级重点实验室,打造“国家级实验室预备队”。

在王胜昔看来,公立医院试点公共卫生体系也是保障全民健康的重要一环,是建设健康中国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公立医院必须维持公益性质,注重维护群众利益,不以营利为目的。让医院真正回归公益,让医生真正为人民群众健康服务,公立医院改革势在必行。

【现状】心脏移植复杂风险大 需要综合多学科力量开展科研攻关

据2021年发布的《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0》显示,我国心血管病患病率处于持续上升态势,目前患病人数约3.3亿,心力衰竭患者890万,心衰患者的五年生存率还不到50%。到了心衰晚期,药物、器械、常规手术治疗都没有疗效时,只有心脏移植一条路。

心脏移植因复杂程度之高、医疗风险之大,是业界公认外科手术“皇冠上的明珠”,需要综合多学科力量开展科研攻关。

据王胜昔介绍,为解决群众的揪心事,从2018年4月15日完成首例心脏移植至今,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心脏移植手术已突破138例,仅在2020年就完成44例,位列全国第四,河南第一。

2021年,中原地区首例人工心脏“火箭心”植入手术在该院独立完成。近几年,河南首例心脏肝脏联合移植、左心耳封堵术全球跨境直播等均诞生于该院。这所市级心血管专科医院的创新探索证明,必须整合优化科技资源配置,从源头上为创新提供源源不断的支撑。

目前,该院已获批省级区域心血管医疗中心,通过科技创新打造代表省内先进水平的心血管医疗中心,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区域医疗技术高地。

【建议1】解决民生健康痛点问题 建设“河南省心脏移植重点实验室”

如何解决民生健康痛点问题?王胜昔建议,在河南省心血管病领域依托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建设“河南省心脏移植重点实验室”。在市级医院建设省级重点实验室,也有利于创新者看到实际效果,创新活力充分涌流、创新潜力有效释放、创新动力竞相迸发,打造出人人能出圈、形成生态圈的创新生态系统。

同时,按照“去僵尸、调结构,攥拳头、增合力”的原则,对省级重点实验室实行动态化、差异化支持和管理,实现河南省科技创新的连天接地、顶天立地。

高水平实验室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阵地,是科技创新的主要场所。必须优化调整省级重点实验室,建设一批聚焦民生、引领前沿、学科交叉、国内外有影响的省级重点实验室,为河南省打造一流创新生态发挥积极支撑作用。推动其向实验室“国家队”迈进的同时,在凝练研究方向、成果转化应用、人才队伍建设、开放交流等方面取得新进展。

另外,科技创新与本土化要更好地结合。让科技创新“种子”能够在河南加速落地生根,一定要实现本土化,依靠科技创新优势和本土化团队的优势,用好现有平台、培养青年人才、引进高端人才,建立学科、人才、科研一体化的创新 生态系统,增强区域竞争力,提升创新平台的科技实力,为建设国家创新高地奠定坚实基础,增添后备力量。

【建议2】以人民健康为中心改变医院评价标准 让老百姓“少生病”“敢看病”

经济效益好的医院就是好医院吗?在工作和生活中,作为政协委员,王胜昔时常被身边人问到如何选择医院。王胜昔表示,每个医院都不以营利为目的,每个医生都用实际行动诠释人间大爱,让老百姓“少生病”“敢看病”,患者才会更加安心。

我国自古提倡“但愿世间人无病,何惜架上药生尘”。从医,首先就是医德。王胜昔建议在省级层面设立不以营利为目的纯公益性医院。

其次,王胜昔建议以病人治愈率多少为新的医院评价标准。王胜昔认为,谁花最少的钱、让病人不过度治疗、以最小的痛苦得到最好的治疗效果,谁就是好医生、好医院。可以在纯公益性医院设立一个“看病率”与“治愈率”“有效率”的对比,“谁英雄、谁好汉,治愈率上比比看”。

医院评价体系的重新构建是一个系统工程,还需要顶层设计来具体推动,需要政府持续加大投入,规范医疗机构收支管理,切断医疗服务收费与医护人员收入的联系。

最后,王胜昔认为,医院评价标准改革和回归,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改变医院靠医疗服务“创收”的机制,绝不是件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全社会的共同理解、支持和推动。要保障医护人员的收入,让医生、医院不再有经济压力、不再有创收任务。用居民的生存质量和健康指标,作为衡量一个医院和医生的标准,同时可以成立基金会、企业和社会捐助等,以拿出足够的专项资金进行奖励,让医护人员的价值可以得以充分体现。

(责任编辑:知识)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