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手抓基层党建看看五华区如何抓?有何效果?之惠民生篇

[休闲] 时间:2024-04-28 05:36:22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百科 点击:196次

  聚焦政治建设强学习、把手聚焦主责主业抓落实、抓基抓聚焦重点工作惠民生……从严治党、层党抓好基层党建,看华夯实一把手责任是区何关键。

  

  五华区抓基层党建

  “火车跑得快,何效惠民全靠车头带。生篇”今年以来,把手五华区主要领带头履行第一责任,抓基抓扎实开展“不忘初心、层党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看华抓好7个方面52个问题和10个公开承诺事项整改落实;调研10个街道86个基层党组织,区何挂钩整顿3个软弱涣散党组织,何效惠民提质创建“四星级”以上党组织37个;推进“翠湖”“城郊”“西翥”3个党建示范圈建设,生篇分领域分行业培育43个城市党建示范点;660家驻区单位党组织有机联结,把手促进区域党建联动融合发展;实施党建引领+“吹哨报到”“红色物业”“四社联动”等改革,全年共计“吹哨”905次,部门“报到”1196次。在进一步加强基层党建的同时,一大批增进民生福祉的事实落地见效。

  

  五华区抓基层党建

  着力解决群众“家门口小事”

  今年6月24日起,红云街道辖区连续遭遇强降雨,导致昆八中外龙泉路段严重淹积水,街道及时吹响“应急哨”,11个区级职能部门310余人、15辆执法车辆、2台工程机械闻令而行、迅速“报到”,依法拆除严重影响雨水下泄的石古山片区约8000平方米建筑物并建成滞蓄池,自此该区域再未出现水患,获得群众交口称赞。

  

五华区抓基层党建

  “吹哨报到”工作机制源自北京市基层社会治理的实践,2018年11月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得到习近平总书记肯定,今年1月由中组部正式发文在全国推广。今年3月,五华区在全省率先启动实施“党建引领、街道吹哨、部门报到”改革工作,划分10类“哨源”,实行“问题收集—街道吹哨—部门报到—处理反馈—核实结项—综合评价”一站式闭环管理,探索街道与区级部门双向考核评价、双向督促约束机制,着力推动社会治理重心下移、资源下沉、权力下放。

  

  五华区抓基层党建

  通过加强街道社区党组织自身建设、推动街道赋权扩能、制定完善街道职责清单、调整优化街道体制机制,保障街道“吹好哨”;建立三级综合指挥系统、街道实体化综合执法平台、合理整合优化城市治理网格,推动部门“报好到”。完善问题收集机制、规范“哨件”产生机制、健全响应处置机制,建立考核评价机制等工作流程机制,实现上下联动“办好事”。截至今年11月,五华区共“吹哨报到”累计受益群众32万余人,商户7400余户。

  

  五华区抓基层党建

  为品质物业注入“红色气质”

  物业服务管理工作,关系城市千家万户,关乎居民群众切身利益。龙翔街道西站社区45号院是上世纪80年代建成老旧小区,在社区党支部组织下成立了小区党支部,社区、物业、业主中的党员“三进支部”,在整治环境、腾挪公房、多边沟通、统一意见、引入“准物管”等工作中发挥坚强堡垒作用。

  

  五华区抓基层党建

  5月21日,五华区率先出台了《加快推进“党建引领、红色物业、服务民生”工作实施方案(试行)》,着力将党的组织有效嵌入物业企业,将党的工作有效推进至居民小区,将党建引领作用发挥在物业管理行业,全面推动“红色物业”建设扩面提质。通过强化四级责任、落实搭建三级承接平台、健全高效统筹机制、搭建系统推进的“红色体系”,五华区先后建立物业企业党组织51个、业委会党组织11个,建成昆明老街、招银大厦“金领驿站”等一批物业行业党群服务中心;莲华街道江岸小区等一批老旧小区通过政府主导“微改造”、物业公司“强服务”、居民群众“齐参与”加强精细治理,取得了生活环境由差变美,物业收费率、居民满意率持续提升的“一变两升”成效;以区域化党建引领推动小区管理全面融入社区治理,先后在建行宿舍、烟草大院、省财政厅宿舍等单位型小区累计安装电梯28部,266户1000余居民告别爬楼日子,迈进电梯时代;在全区已累计实现40个老旧无人管理小区引入物业或“准物管”的基础上,五华区采取政府补助做“药引”+动员居民群众交纳为基础+整合空闲土地建设立体式、可收费停车位补足+引导物业提供“有偿低偿”服务实现收支平衡等组合举措,力争用三年时间,推动全区试点街道80%以上无人管理老旧小区引入物业服务,并最终实现全覆盖。

  

  五华区抓基层党建

  四社联动“联出”品质服务

  推进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是社区建设领域全面深化改革的时代主题。五华区发挥党建引领作用,依托社区平台,以居民需求为导向,以项目化运作为手段,建立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社会志愿服务互联互动、共建共享机制,以此培育社区治理多元主体,提升社区为民服务能力,满足居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需求。

  

  五华区抓基层党建

  加强社区社会治理,首先要从体制制度上形成相互促进、相互制约和相互监督的运行机制。为此,五华区区级层面建立了以区委书记、区长为“双组长”的工作推进领导小组,建立社会组织党群活动服务中心、社会组织培育孵化与服务中心“双中心”,统一管理、集中服务;在社区,五华区建立社会组织孵化与服务基地、社区工作社会实践教育培训基地、社区公益创投活动中心等功能阵地,积极孵化、培育和发展各种专业化、服务型小微社会组织;依托社会组织,广泛发动居民参与策划、执行社区服务项目与活动方案,推动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

  

  五华区抓基层党建

  去年,五华区与云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互相挂牌成立了“云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实践基地”和“五华区社会工作人才培训基地”。社区以其丰富的社会资源为高校学生的社会实践提供新平台,拓展高校志愿服务领域;高校凭借其师资、专业优势,为社区输送新的工作理念和思维方式,改进社区服务质量,提高社区工作水平。政校双方还在社区养老服务、退役士兵安置、军休干部服务管理、社区工作者培训等方面开展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通过健全“全效运转”机制、“购买服务”、“链式联动”、“多元服务”等机制,一批身着“红马褂”的党员志愿者引领身着“绿马褂”的群众志愿者活跃在五华大地。

  

  五华区抓基层党建

  在王家桥社区,本地居民和流动人员比例高达1∶7。社区与五华区明心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组建“水沟清清”小组、“让社区绿起来”小组、“环保卫士亲子队”等项目执行团队,通过项目前期社区需求及居民社区活动参与积极性的带动,招募社区流动居民加入工作小组,参与到环境卫生、治安等问题的整治工作中。项目实施以来,不仅实现了片区卫生环境和治安的转变,也让越来越多的外来流动人口参与其中,实现从“客居者”到“新市民”和“社区主人”的转变。

  云南网记者 龙舟 摄影报道

(责任编辑:时尚)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