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奋斗者 | “巾帼新农人”:奋斗路上绽芳华

[焦点] 时间:2024-05-08 09:04:27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休闲 点击:44次

肖倩把家乡的猕猴桃销往全国各地(资料照片)。

申雅君把家乡的南瓜子打造成爆款产品(资料照片)。

张凌云闲暇时为村里的孩子讲故事(资料照片)。

做给农民看、农人带着农民干、最美者巾绽芳帮着农民赚。奋斗奋斗近年来,帼新陕西一批“巾帼新农人”为乡村振兴增添活力、农人注入动力。最美者巾绽芳为深化“乡村振兴巾帼行动”,奋斗奋斗激励更多妇女返乡创业,帼新1月21日,农人全国妇联与农业农村部公布99个全国“巾帼新农人”创业典型案例,最美者巾绽芳陕西3名“巾帼新农人”的奋斗奋斗事例上榜。她们以敏锐的帼新眼光、饱满的热情、昂扬的斗志,奏响了巾帼奋斗者的激昂乐章。

猕猴桃成为大产业

樱桃好吃树难栽。对于以前只吃过猕猴桃没栽过树的农村女孩肖倩来说,通过创业指导农民种植猕猴桃并打通线上销售渠道,并不是件容易的事。不过,也正是因为这件难事的办成,不仅改写了肖倩的人生,也改变了当地众多果农的生活。

肖倩是岐山县蔡家坡镇唐家岭村一个土生土长的农家子弟。2011年,她大学毕业后来到西安,成为一名普通的上班族,这种稳定的生活维持了3年。2014年,26岁的肖倩在不经意间听父亲说起村里的高品质猕猴桃由于销售渠道不畅、卖不到好价钱时,她的内心起了波澜,决定到农村发展电商,带领乡亲们一起增收致富。

虽然父母极力反对,但肖倩依然坚定地选择回乡创业,注册成立了陕西奇果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创业哪有一帆风顺?公司成立初期,肖倩既是老板,也是经纪人,还充当客服和搬运工。她曾在批发市场做猕猴桃销售员,在各大商超门店做猕猴桃推销员,在基地做猕猴桃采摘工人,在包装车间做猕猴桃打包员。同时,她利用休息时间看书上网,学习电商专业知识,参加各类电商培训班。尽管如此,由于经验不足,肖倩当年就亏损了50多万元。这些钱都是她抵押房子从银行借来的。共青团岐山县委在得知她的情况后,积极对接县人社局,为她争取到了50万元贴息贷款,解决了她迫在眉睫的资金紧缺问题。

“那大概是我人生中最黯淡的一段时光,但也感谢那段时光,让我迅速成长起来。”肖倩感慨地说。在政府有关部门的帮助下,2016年,肖倩的公司开始走上正轨,有了专业的技术团队,建立了电商猕猴桃基地、商品专用冷库、电子商务展销厅、电商培训教室、电商包装车间等。肖倩还组建了专业的师资团队,依托陕西省农民田间学校、宝鸡猕猴桃试验站,每年举办各类免费技术培训40余场次,累计培训果农3万余人次,同时通过产业托管、吸收就业、订单收购等方式拓展网销大户56家,个体网店900多家,累计带领2万余户果农增收致富。

如今,肖倩的企业已成为集种植基地、果品贮藏、技术服务、农村电商、创客孵化、科技研发于一体的全产业链现代化企业,带动了周边猕猴桃产业迅速发展。“接下来,我要进一步研制猕猴桃的深加工产品,同时积极开拓自媒体销售渠道,把猕猴桃卖得更多更远。”肖倩说。

小瓜子有了大市场

从大学毕业就业到自己创业;从1500元创办公司,到16年后投资4000万元建新厂房;从没有市场基础到做成省级名牌产品……一路走来,榆林女子申雅君将家乡农副产品南瓜子打造成爆款产品,闯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

申雅君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曾有一份令同龄人羡慕的工作。每次假期结束回来上班,她从老家带给同事的南瓜子都非常受欢迎。于是,她逐渐萌生了一个想法:自己创业,让陕北的南瓜子走进商场。当时的陕北南瓜子没有品牌、没有包装、没有正规的生产厂家,可以说在行业内还是个空白。

2005年,申雅君用1500元创办了陕西百姓家商贸有限公司,并拿出1.5万元作为启动资金,做各种食品的代理销售。陕北南瓜子在她的悉心经营下,影响力不断扩大,在当地食品行业中有了一席之地。2009年,在市场资源和资金有了保障时,她毅然回到家乡榆林市榆阳区,成立了榆林市可尚颖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并建设占地10余亩的南瓜子生产基地。

有了品牌,抓质量就是头等大事。“我们平时家里吃炒瓜子,都用小锅炒,炒出来的瓜子又香又脆,特别好吃。但大规模开始生产炒南瓜子时,问题就出现了——用大锅炒南瓜子很难控制时间和湿度,炒出的瓜子不是焦了就是发软,质量无法过关。”申雅君说。面对这一难题,她曾急得焦头烂额,眼看成批的瓜子被浪费,她既心疼又着急。经过反复试验,这一问题终于得以解决。

为了测试出瓜子在烤炉中烘烤的准确时间,申雅君曾连续在烤炉旁蹲了3个多小时。试验成功时,她的双腿已经发麻、站立困难。第二天,申雅君脸上出现了疼痛、脱皮现象,很长时间才好。为了南瓜子差点“毁容”,朋友经常会拿这个事和她打趣。

2010年,申雅君的公司成功转型自产自销。线上与各大电商平台合作,线下以陕西为中心,与全国3000多个大型超市合作,一举奠定了“可尚颖”品牌在行业里的地位。经过10年多的发展,榆林市可尚颖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被认定为榆阳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先进集体、榆阳区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优秀企业、陕西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

“选择了就一定要坚持,坚持下去就一定会成功。我认为,既然人的生命只有一次,那就一定要活出价值、活得精彩。”申雅君说,“虽然前进的征途并不平坦,但我一定竭尽全力,秉承新农人的初心,为做大做强榆阳区农副产品产业而努力。”

“猪倌”变身带头人

她大学毕业后选择回乡养猪,并一手创建了宝鸡神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她积极探索循环农业发展,实现了传统养殖场的转型升级;她致富不忘众乡亲,带领乡亲们共同走上致富路。她,就是宝鸡市凤翔区陈村镇槐北村党支部书记张凌云。

2011年,24岁的张凌云大学毕业后,没有像同龄人一样留在大都市发展,而是回到农村成为一名“猪倌”。

“我们村是养猪大村,但仔猪一直依赖外购,防疫、运输风险较大。我当时就想,能不能在村里建成一个仔猪繁育场呢?”张凌云说干就干,自筹资金建起了仔猪繁育场。

缺乏养殖经验的张凌云很快就遇到了难题:当时引进来一批母猪,生完小猪后全部没有奶水,仔猪嗷嗷待哺。情急之下,张凌云买来奶粉,冲好后抱着一头头小猪用奶瓶喂。即便如此,仔猪的成活率依然不高。这件事给了张凌云很大的打击,也让她迅速作出一个决定——组建专业的养殖团队。她高薪聘请兽医等专业技术人员,开始了公司化运作。

短短两年时间,张凌云的养猪事业呈现出勃勃生机,由她创建的宝鸡神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年出栏商品猪突破1万头,养殖效益连年攀升,让她看到了实现自己“农业梦”的曙光。

事业越发展,新情况和新问题就越多。2013年,张凌云发现,由于农户环保意识不到位,养殖环保设施不完善,大规模养殖给村子的环境造成了影响。于是,她先人一步、快人一招,开始关注一个新名词——循环农业。

张凌云决定改造养殖场,实现转型升级,发展循环农业。截至目前,她的公司已建成年出栏1万头的生猪养殖基地、占地810亩的果蔬种植基地、年产4万吨肥料的有机肥加工中心,建设了年产20万立方米的大型沼气工程,并积极探索形成了产气、积肥同步,种养并举,能源良性循环的“菜—饲—畜—沼—肥”五位一体循环养殖模式。通过使用沼气,全村群众每年节约电费12万元,带动当地80余名群众务工就业,公司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三丰收”。

扎根农村10余年来,张凌云从一个懵懂女孩成为乡村振兴青年领路人。“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和农业战线上的伙伴们一起,助力乡村振兴,让农村变得更美、农业变得更强、农民变得更富。”张凌云充满信心地说。(陕西日报记者 杨小玲

(责任编辑:休闲)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